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的商业帝国,最重要的一块基石,终于,被牢牢地奠定了下来。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身边这个,看似柔弱,却拥有着最强大力量的女人。

他低下头,在郭晓莹的耳边,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轻声说道:“晓莹,谢谢你。”

回程的吉普车上,陈念安已经在郭晓莹的怀里睡熟了。

车子颠簸,陈诚下意识地放慢了速度,开得格外平稳。

他没有说话,只是时不时地,会从后视镜里,看一眼自己的老婆孩子。

郭晓莹正低着头,用一种全世界最温柔的目光,看着怀里的小家伙。她似乎察觉到了陈诚的注视,抬起头,冲着后视镜里的他,弯了弯嘴角。

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笑容,却让陈诚那颗因为运筹帷幄而绷紧的心,瞬间就柔软得一塌糊涂。

他知道,今天在村委会,自己那些听起来天花乱坠的承诺,其实都比不上郭晓莹最后那几句朴实无华的话。

那些村民,信的不是他画的大饼,信的是他这个男人,把他最珍视的宝贝,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了他们面前的那份坦诚。

是郭晓莹,用她那看似柔弱的肩膀,帮他扛住了所有人的疑虑,为他这个宏伟的计划,夯实了最关键,也是最坚不可摧的一块基石。

这块基石,叫人心。

回到家,陈诚先是小心翼翼地把睡熟的儿子放到床上,盖好小被子。

然后,他不由分说地,把郭晓莹按在了客厅的椅子上。

“你坐着,别动。”

说完,他这个在外面发号施令,让整个清河县都为之震动的男人,居然卷起了袖子,走进了厨房。

郭晓莹有些不知所措地坐在那里,只听到厨房里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声响。

没过多久,陈诚就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走了出来。

一碗最简单的,西红柿鸡蛋面。

金黄的鸡蛋,鲜红的番茄,翠绿的葱花,卧在白生生的面条上,香气扑鼻。

“我……我还不饿。”郭晓莹看着他,小声说道。

“不饿也得吃。”陈诚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霸道,“今天在村委会,你站了那么久,说了那么多话,肯定累了。快吃,吃完好好休息。”

他把筷子,塞到了她的手里。

郭晓莹看着眼前的男人,又看了看碗里那碗卖相并不算太好的面条。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低下头,默默地吃了起来。

吃着吃着,眼眶就红了。

这个男人,把所有的风光和威严都留在了外面,回到了家里,却会笨拙地为她洗手作羹汤。

他给她的,从来都不是什么遥远的承诺,而是这碗热气腾腾的面,是深夜归家时亮着的那盏灯,是这些触手可及的,最踏实的温暖。

“怎么了?不好吃?”陈诚看她不说话,有些紧张地问道。

郭晓莹摇了摇头,把嘴里的面条咽下去,然后抬起头,看着他,脸上绽开一个比窗外月光还要明亮的笑容。

“好吃。”

“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面。”

……

第二天,陈诚的效率高得惊人。

他带着李卫国和律师,直接在下河村的村委会,跟全村一百二十三户人家,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

白纸黑字,一式三份,当场就把第一年的承包款,用现金,发到了每一个村民的手里。

村民们拿着那厚厚的一沓钱,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对陈诚的最后一丝疑虑,也彻底烟消云散。

下午,周副县长亲自陪着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看起来很有学问的中年人,来到了村里。

“陈诚,我给你介绍一下,”周副县长热情地说道,“这位是省农科院的张文斌教授,是咱们省里最有名的果树专家!我可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他请来给咱们当技术顾问的!”

“张教授,你好。”陈诚伸出手。

那个叫张文斌的教授,却只是矜持地点了点头,推了推眼镜,并没有跟陈诚握手。

他背着手,在村里转了一圈,不时地用脚捻一捻地上的土,又抬头看了看山坡的朝向,眉头皱得越来越紧。

“胡闹!简直是胡闹!”

他突然停下脚步,毫不客气地对陈诚说道:“陈厂长是吧?你做工业可能是一把好手,但搞农业,你就是个门外汉!”

“这里的土质,是偏酸性的黏土,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种植黄桃!还有那边的山坡,坡度超过了二十五度,你种上果树,水土流失会非常严重!几年下来,这片山就全毁了!”

“按照我的看法,你们要想在这里建果园,首先,就要花至少两年的时间,来改良土壤。从外地运来碱性沙土,进行中和。山坡那边,必须修建成梯田,工程量巨大!”

“我初步估计,没有三五年的时间,你们这个果园,连一根毛都见不到!”

张教授一副专家口吻,说得斩钉截铁。

旁边的周副县长和村长他们,听得脸都白了。

要搞三五年?那黄花菜都凉了!

然而,陈诚的脸上,却丝毫没有意外或者慌张。

他静静地等张教授说完,才不紧不慢地开口。

“张教授,您说的都对,但只对了一半。”

“什么意思?”张文-斌不悦地看着他。

“您说这里的土是酸性黏土,没错。但您没注意到,这里的黏土下面,不到半米深的地方,就是一层透水性极好的风化岩层。这才是这里的植物能够存活的关键。”

陈诚随手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在手里掂了掂。

“您说山坡不适合种树,也没错。但您没想过,为什么不顺着山势,利用坡度,来设计我们的灌溉和排水系统呢?这样反而能节约大量的能源。”

“至于您说的三五年才能见成果……”

陈诚笑了。

他转头对陈二牛说道:“二牛,把我们准备的东西,拿给张教授看看。”

陈二牛立刻从吉普车上,抬下来一个木箱子。

箱子打开,里面不是什么先进的仪器,而是一根根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只有手指粗细的枝条。

“这是……”张教授愣住了。

“这是我们从外地引进的,最优质的桃树枝条,我们叫它‘冠军一号’。”陈诚拿起一根枝条,递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