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穿越大明:手持AK教崇祯做皇帝 > 第351章 大玉儿初见朱启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定远元年,正月末,北京,某处赐宅。

暖阁内,炭盆烧得正旺,映照着大玉儿苍白而难以置信的脸庞。

“阿布!”

她声线颤抖,抓住父亲布和粗糙的手,

“您说的是真的?大汗……皇太极他真的向西逃亡了?大金,真的……亡了?”

布和,这位科尔沁部的首领,往日里鹰隼般锐利的眼神此刻却布满了血丝,尽是疲惫与后怕。

他沉重地点头,压低了声音:

“千真万确,玉儿。消息是孙传庭经略府放出来的,错不了。去年腊月,明军就以雷霆之势攻破了复州、盖州,兵锋直指辽沈。皇太极……他自知不敌,竟舍弃了沈阳宗室和大部分军队,只带着最核心的两黄旗、两白旗精锐,裹挟了大量工匠和财宝,从鸦鹘关方向西遁了!听说,是想学那古代的耶律大石,去西边另立基业。”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复杂难明的神色:

“辽南几乎是传檄而定。那曹文诏的关宁铁骑攻下沈阳后,又追到了辉发河,只逮住了皇太极留下的替身和诱饵……真正的皇太极,早就跑远了。还有更可怕的,尚可喜领着明军,已经把赫图阿拉……夷为了平地,爱新觉罗氏的祖庙、陵寝,全都烧了,刨了……”

大玉儿娇躯一晃,跌坐在锦墩上,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心底直冲头顶。

西逃……夷平祖陵……

那个曾经让她感到无比压抑和畏惧的男人,那个将她当作礼物和弃子送出的汗王,如今竟落得如此狼狈凄惨的下场?

那个曾经强盛一时、让科尔沁不得不依附的后金,竟然在短短两个月间,如同冰雪消融般崩塌了?

“阿布,您这次来……”她似乎明白了什么。

布和重重叹了口气:

“玉儿,树倒猢狲散。皇太极自己跑了,却把我们科尔沁,把蒙古诸部都撇下了!大明皇帝兵锋正盛,手段……更是狠辣。阿布不能拿整个部落的命运去赌。我们必须立刻臣服,献上最虔诚的归顺,或许……还能为部落,为你,争得一线生机。”

他面带愧疚地看向女儿,眼神带着几分期待:“玉儿,你比阿布先到北京,可曾……可曾见过大明皇帝?他……他对你……”

大玉儿茫然地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丝苦涩:“女儿从未得见天颜。这三个月,便如同被遗忘在此处一般。”

突然,院外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和尖细的通传声:

“圣谕到——宣科尔沁部首领布和、布木布泰,即刻入宫觐见!”

大玉儿看了父亲一眼,从他脸上读到了喜忧参半的神色。

皇帝会如何处置科尔沁部?会如何处置自己这个敌国弃妃?

马车驶向皇城,大玉儿悄悄掀开车帘一角,一双明眸跳动着难以抑制的好奇与震撼,打量着这座她只在传说中听闻过的大明帝都。

此时冰雪初融,天空是那种被北风刮洗过的、清澈的湛蓝。

阳光洒下来,照在整齐的街道、林立的店铺和熙攘的人流上。

与她记忆中沈阳城那种混合着牲畜膻味、尘土和某种紧绷肃杀的气氛截然不同。

北京的街道太干净了!

没有随处可见的垃圾和污物,路面宽阔,甚至划分出了行人与车马的区域。

最令她感到惊奇的是,路两边竟然种着树!

两旁店铺的幌子迎风招展,绸缎庄、酒楼、茶肆、书局……鳞次栉比,货物琳琅满目,看得她眼花缭乱。

行人大多面色红润有光泽,衣着虽不尽华美,但大多整洁,步履匆匆间带着一种沈阳罕有的从容与活力。

偶尔有孩童举着糖人嬉笑着跑过,那清脆的笑声让她恍惚间以为自己来到了某个太平盛世的江南水乡,而非刚刚经历大战的帝国北疆。

“这……就是大明的京城吗?”

她心中喃喃自语,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

在沈阳时,她听到的关于大明的描述,多是“腐朽”、“懦弱”、“南人羸弱”。

皇太极和那些贝勒大臣们,提起明朝时总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鄙夷和征服的渴望。可眼前这座城池,其整洁、繁华与秩序,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

这绝不是一个行将就木的王朝所能拥有的气象!

那个传说中大明皇帝朱启明,他统治下的国度,竟是这般模样?

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马车穿过喧闹的街市,缓缓驶向那座巍峨的皇城。

越靠近,那股无形的、令人心悸的威压便越沉重。

朱红色的宫墙高耸入云,仿佛隔绝了凡尘。

一座座雄伟的殿宇歇山顶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金色琉璃瓦光芒,飞檐斗拱,层叠交错,如同盘踞的巨龙,沉默地宣示着无上的权力与威严。

沈阳的皇宫与之相比,简直如同牧民随意搭建的帐篷般简陋、局促。

大玉儿不由自主地攥紧了衣袖,手心微微出汗。

她不过十几岁的年纪,纵然天生聪慧,早熟沉稳,但在如此磅礴的帝国权力象征面前,依旧感到了自身的渺小与不由自主的惶恐。

马车在宫门前停下,换乘了宫内的小轿。轿子颠簸着,穿过一道又一道宫门,每一次门轴的转动声,都像是在她心上敲击了一下。

不知过了多久,轿子终于停下。

引路的太监用尖细的嗓音提醒她下轿。

她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因长途颠簸而略显褶皱的蒙古袍服,努力让表情恢复平静,这才弯腰走出轿厢。

就在她脚刚落地,抬眼打量眼前这座名为武英殿的宫殿时,恰好看到三名身着大明高级官服或甲胄的将领,正从殿内鱼贯而出。

为首一位老臣,身着绯袍,仙鹤补子显示其身份尊崇。

他面容清癯,眉头微蹙,似乎在深思,步伐沉稳,但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化解的凝重。

他身后半步,是一位身材魁梧、面膛赤红、留着虬髯的将军。

这位将军与他们擦肩而过时,大玉儿甚至能感觉到一股灼热的气息扑面而来。

他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兴奋与躁动,拳头紧握,对着身旁那位气质更为内敛沉稳的同僚,声音虽然刻意压低,但那股亢奋却压抑不住:

“……陛下真是……圣心独运!这下好了,咱们京营这把利刃,藏在鞘里都快生锈了,总算能见见真血了!西边……嘿嘿,够劲儿!”

他话语中的杀伐之气,让大玉儿心头一凛。

那位沉稳的将军虽未多言,只是微微颔首,但眼神锐利如刀,紧抿的嘴角和微微起伏的胸膛,同样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他低声道:“李部堂,周总戎,兵贵神速,粮秣、军械需立即齐备,此番远征,非同小可。”

三人步履匆匆,与他们擦肩而过,目光甚至没有在布和与大玉儿身上停留一瞬。

但那股刚从帝国权力核心带出来的、炽热如熔岩般的战意与紧迫感,却如同实质的冲击波,狠狠撞在大玉儿心上。

西边?远征?

大玉儿的心脏猛地收缩。

他们还要打西边?

难道……大明皇帝的兵锋,在彻底踏平辽东之后,毫不停歇,立刻就要指向更遥远的西方?

是针对逃亡的皇太极,还是……有更庞大的目标?

这个认知让她感到一阵眩晕。

武英殿东暖阁内。

暖意融融,檀香袅袅。

大玉儿随着父亲踏入阁内,依礼深深下拜,不敢抬头。

“臣(民女)布和(布木布泰),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赐座。”一个年轻而清朗的声音响起,听不出任何情绪。

“谢陛下。”

大玉儿这才敢稍稍抬眼,飞快地瞥向御座方向。

只见御案之后,端坐着一位身穿玄色常服的年轻男子,正是大明皇帝朱启明。

他面容清俊,眼神深邃如同寒潭,嘴角那丝若有若无的弧度,让他看起来既疏离又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玩味。

而更让大玉儿心惊的是,在皇帝身侧稍后的位置,还坐着两位女子。

一位身着凤纹宫装,容貌端庄绝丽,气质高雅雍容,眉目如画,竟有几分宝相庄严之感,宛如观音临世——

这定然是传说中的张皇后。

另一位则穿着更为利落的锦绣劲装,身段窈窕火辣,面容娇美中透着一股勃勃英气,眼神明亮而大胆,此刻正好奇地打量着她——这想必就是陛下极为宠幸的那位王夫人了。

这两位女子,一位母仪天下,一位英姿飒爽,各有千秋,却都容光慑人。

大玉儿虽自负美貌,此刻在她们面前,竟也生出几分自惭形秽之感,连忙又低下头去。

朱启明将她的细微反应尽收眼底,并未在意,只是平淡地开口,话语却如惊雷般炸响在大玉儿耳边:

“布和,你科尔沁部能率先来归,朕心甚慰。关外之事,孙传庭、曹文诏自会料理清楚。至于皇太极……”

他语气随意得仿佛在谈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自作聪明,以为西逃便能苟延残喘。殊不知,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既然选了这条路,朕便成全他。京营不日即将西向,正好拿他,来试试新磨的刀锋是否锋利。”

大玉儿心头巨震,原来她之前的猜测竟是真的!

大明皇帝不仅要收复辽东,更要万里追亡,彻底剿杀皇太极!这是何等的决心与气魄!

朱启明的目光终于落在大玉儿身上:

“皇太极将你送来,本是意在羞辱朕。可惜,他打错了算盘。你既已入京,前尘往事,便与你无关了。日后,安心留在宫中。”

他这话,既是宣示,也是定论。

大玉儿匍匐在地,声音微颤却清晰:“民女……谨遵陛下圣意。”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的人生,她与科尔沁的命运,都将牢牢系于这位深不可测的年轻皇帝之手。

而辽阔的草原、盛京的宫阙,都已成为再也回不去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