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穿越大明:手持AK教崇祯做皇帝 > 第96章 圣贤书外的的路,都是弯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6章 圣贤书外的的路,都是弯的

朱启明一行人施施然转身离去,像是在自家后花园散步,留下一地鸡毛和目瞪口呆的围观群众。

张家玉被人从地上扶了起来,一张俊俏的小脸红得像猴屁股,一半是摔的,一半是羞恼的。

他看着朱启明那高大的背影,一股子“小爷不服”的犟劲儿,瞬间就把刚才那点挫败感给冲到了九霄云外。

他连身上的灰都顾不上拍,像只炸了毛的小猫,不远不近地吊在了队伍后面。

“哼!装什么大尾巴狼!”

“不就是会算几个破账吗?小爷我……我那是没想好!对,没想周全!他问得太突然了……”

"他那是偷换概念!把圣人的大道理硬塞进铜钱眼里算!小爷得用圣人之道驳倒他这套歪理!”

“我非得问回来!把他问趴下不可!”

他一边鬼鬼祟祟地跟着,一边绞尽脑汁地琢磨着怎么反驳那个“米价涨几成,饿死多少人”的混账问题。

他越想越觉得,就这么认输,简直是奇耻大辱!

王大力早就发现了后面那个小尾巴,他扭头看了一眼,咧着大嘴对朱启明挤眉弄眼。

“将军,那小子跟上来了。”

王翠娥也回头瞟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戏谑的笑。

“哈,还不死心呢?这小屁孩儿挺有意思。”

朱启明头都没回,嘴角却微微上扬,心中了然。

鱼儿,上钩了。

他没有停下,也没有点破,反而带着众人,目标明确地朝着东莞最繁华,也最混乱的地方走去——码头。

码头上一派繁忙景象,汗臭、鱼腥和水汽混杂在一起,充满了最原始的生命力。

朱启明故意在一艘正在卸粮的船边停了下来。

他看着那些赤裸着上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的苦力,看着旁边拿着算盘,一脸精明相的管事,看着几个抱着胳膊,眼神不善地在周围晃悠的地痞流氓。

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故意说给谁听,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传到躲在货堆后面的张家玉耳朵里。

“陈默,你看那漕工,汗流浃背,一日工钱能有几文?够他买几升米养家糊口?”

陈默下意识地皱眉。

书上可没写这些。

“大力,你看那船主,刚偷偷塞给管事的那一串铜钱,怕是叫‘辛苦钱’吧?这笔钱,算不算进粮价的成本里?”

王大力摸了摸脑袋,嘿嘿一笑:“肯定算啊,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翠娥,”朱启明的目光落在那几个地痞身上,“码头边那几个晃悠的,是收‘平安钱’的吧?你说,这‘平安’二字,值多少银子?”

王翠娥冷哼一声:“看他们那熊样,怕是比官府的税还黑。”

躲在货堆后面的张家玉,听得清清楚楚。

他脑子里不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辩论,而是下意识地顺着朱启明指点的方向,去看,去听,去想。

他看到苦力们干着最重的活,却衣衫褴褛,眼神麻木。

他看到管事对着船主点头哈腰,转过头来对着苦力就凶神恶煞。

他看到那几个地痞流氓,什么都不干,却能从每一艘靠岸的船上刮走一层油水。

他脑子里那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圣贤道理,在这些赤裸裸的现实面前,第一次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他眉头紧锁,小脸上写满了困惑与冲击。

就在这时,一个苦力脚下一滑,一袋刚扛上肩的米“哗啦”一声摔在地上,撒了大半。

监工像一头被激怒的野狗,猛地冲了上去,手里的皮鞭劈头盖脸地就抽了下去!

“瞎了你的狗眼!你赔得起吗!”

“啪!啪!”

鞭子抽在皮肉上的声音,听得人心惊肉跳。

那苦力被打得在地上翻滚,抱着监工的大腿,哭得撕心裂肺。

“老爷饶命!老爷饶命啊!小的不是故意的!求您别扣光我的工钱,家里还有娃等着米下锅啊……”

王翠娥看得美眸喷火,手已经按在了刀柄上。

朱启明一个眼神扫过去,制止了她。

这一幕,像一根烧红的铁钎,狠狠地烫在了张家玉的心上。

朱启明带着众人,走进码头边一家烟熏火燎、人声鼎沸的简陋茶寮歇脚。

张家玉在外面犹豫了片刻,终于一咬牙,鼓足了这辈子最大的勇气,像只小豹子似的,也跟着钻了进去,一头冲到朱启明的桌前。

他这次没了之前的嚣张气焰,但眼神依旧倔强,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异常认真。

“喂!大……大叔!”

“你刚才说的那些……胥吏抽税,帮派勒索,苦力挨打……这些……这些圣贤书里,为什么一个字都没写!”

“书上只说‘仁政爱民’!可……可这‘民’的苦,到底要怎么解?!”

他似乎还想为自己的理论挣扎一下。

“那……那是不是说明当官的没读好圣贤书?是他们没有施行仁政?所以我们才更要科举,选出真正的贤人来治理天下!”

朱启明慢条斯理地端起粗瓷茶碗,吹了吹浮沫。

他看着眼前的少年,眼神不再冰冷,而是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怜悯。

“圣贤书教你道理,可没教你怎么对付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魑魅魍魉。”

“纸上谈兵,救不了刚才那个在码头上挨打挨饿的‘民’。”

朱启明的手指,朝窗外那个苦力哭嚎的方向点了点。

“至于科举?”

他轻笑一声,那笑声里带着一丝过来人的嘲讽。

“等你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再熬上十年八年,放你个一官半职。你信不信,下面这些刮‘辛苦钱’的管事,收‘平安钱’的混混,早就把你那点微薄的俸禄和满肚子的圣贤道理,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到那时,你拿什么‘仁政’?拿什么‘爱民’?就靠你这张嘴吗?”

朱启明放下茶杯,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锤,狠狠砸在张家玉的心坎上。

“小子,道理是直的,可这世间的路,是弯的,是陡的,是布满了陷阱和荆棘的。”

“光有道理,没有一把能劈开荆棘的刀,没有一捧能填平陷阱的土,没有一双能走弯路的脚力,你连这一个小小的码头都救不了,还谈什么救天下?”

张家玉彻底呆住了,失魂落魄地站在那里,感觉自己从小建立起来的世界,正在一寸寸地崩塌。

朱启明看着他那副模样,知道火候到了。

他不再咄咄逼人,语气缓和下来,带着一丝真诚的邀请。

“纸上得来终觉浅。小子,若真想弄明白,这水到底是怎么载的舟,又是如何覆的舟,光在岸上看,在茶楼里辩,是永远也弄不明白的。”

“我明日启程,去顺德寻访一位空有济世之才,却被这世道磋磨得快要油尽灯枯的书生。你要是有兴趣,想看看这‘圣贤书’之外的世界,明日卯时,城西渡口见。”

说完,他丢下几枚铜钱,带着手下,径直离开了茶寮,只留给张家玉一个高深莫测的背影。

夕阳的余晖将张家玉的身影拉得老长。

他猛地一跺脚,眼神中的迷茫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冒险的兴奋和决断。

“去就去!小爷倒要看看,你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