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国之民为葛国耕田,听起来有些荒唐,滑稽可笑?可是确有其事!
商侯的命令一出,边民纷纷响应,可以说是一呼百应!一传十,十传百,有上千人替葛国耕田去了。并且还有几百人为他们送去酒饭,犒劳慰问,比耕作自己家的田地还要上心。这都是商侯平日里仁施德化的结果。
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因果轮回,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这个道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商侯仁德,自然是一呼百应!岂料葛氏无道,不但没有人送来酒食犒赏,还派人前来偷窥。他们看见亳民酒食颇多,就想据为己有,并且以此为乐。果然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葛氏的无业游民在路边埋伏抢夺饮食。如果胆敢不给,就大打出手,甚至杀之而后快!
亳民多有童子送饷,青壮年都在耕田。葛人杀亳民童子五人,亳民怒不可遏,但是并没有马上撤回,而是继续耕田。
送饷者回到商国边境上,就把这件事情报告了庆辅。
庆辅闻听此言,这还了得,庆辅下令速招亳民回来。时己丑元月之晦日。
晦日是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了古人的重视,这一天寄托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可是这一天却出事了。
庆辅回去之后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伊尹。
伊尹当然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他急忙邀来莱朱与终古、葛从顺、同庆辅五人尽夜进谏商侯。伊尹说道:“天下大势,积其寸心而持之数十年者,才有了今天。今大事已极,时机已到,不能错失良机……”
商侯蹙眉道:“何以见得?”
伊尹说道:“夫人动以天,天得以人,有人无天,天下不兴,有天无人,天下不成。今夏王为恶将五十年,天下诸侯叛,士民怨,百姓之穷苦困极,夫不保其妻,父不保其子,子不保其母,母不保其女,兄不保其弟者,尽天下之人;而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辗转流离失所的人,更是遍地都是,君侯忍心见死不救吗?”
商侯闻知,叹息道:“依诸位爱卿所见,咱们一个怎么办呢?”
伊尹说道:“善民死于暴政,善士死于乱刑,天变于上,日斗星陨,矢流雾克;地变于下,山崩地裂,犬吠于地,此皆变异之象也。今一夏王在上,众夏王在四方,遍毒天下,民不聊生,永无宁日?——”
“昔日共工作乱,女娲灭之;榆罔失道,轩辕灭之。义起于时,不得已而为之。女娲之女也,而皇天下。轩辕之子也,而代炎帝。他们都是为了救人命,合天意。今夏王和五方诸侯,他们比起榆罔和共工,有过之而无不及!今日之女娲氏和有熊氏,非君而谁?况且现如今五方之诸侯大夫已尽相率而归君,正当时也……”
商侯依旧顾虑重重,他想解开心中疑惑,继续说道:“自从黄帝之后,禹王以天下传家,君臣之分遂如一定而不可移,一言一事不敢稍违王命啊!”
伊尹说:“夫物极必反,时至而化,此乃天地之道。彼时有熊之子,难道不是榆罔臣子吗?福帝王者,天命所归!如果天命绝之,虽处帝位,实则天之戮,士民人人得而诛之。有明德者生于是时,则天之所续,天命难违!今之明德者非君而谁?”
伊尹说到这里,莱朱、庆辅、终古和葛从顺纷纷献言献策,他们所言和伊尹如出一辙,大同小异。“明德者非君而谁?”
“是可忍孰不可忍?”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君侯如日月行天,彪炳千秋,普度众生,光芒万丈!”
此时商侯虽然有雄心壮志,豪情万丈,但是他还是觉得时机尚未成熟,野心不能大于能力,应该适时而动!
商侯沉吟片刻说道:“纵观天下大势,五方竞斗,谁能平之?咱们商国国小而力微,自存恐或不足,何以救天下?”
伊尹说道:“救天下人,非以我救天下,而是使天下人自救。故圣人后天下而兴,先天下而成。”
商侯问道:“何为后天下而兴?”
伊尹回答道:“所谓的后天下而兴,其实就是一个顺字,顺其自然,顺人而兴。人如果不顺天意民心,视为旁门左道;只有顺天意民心,则通。”
商侯又问:“何以先天下而成?”
伊尹答道:“先天下而成的人,人人顺之。已顺人而兴人,即顺而成。夫圣人者,动于天意,人心之不得已啊!天变人穷之极,旦夕不能等待。圣人念天下之民,也是旦夕不能心安。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如鲠在喉,寝食难安呀!事已至此,不得已而为之啊!今日之事,是万不能忍啊!”
商侯说道:“夫子所言极是,寡人受益匪浅啊!只是如果寡人举事,无人呼应该怎么办?”
伊尹说道:“天下之所以不兴,只是因为没有智者振臂一呼!空有野心勃勃之人,根本成不了事?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能有待圣人出现……”
“人们拭目以待,翘首以盼!此正如那些童子之亡,父母无可依靠,只能空悲切,痛哭流涕!忽有人引见其父母,必涕泣从之,君侯也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有再造之恩……”
商侯眉头舒展,终于长长松了口气说道:“夫子言之有理,只是寡人还是有所顾虑?”
“君侯有何顾虑?”
“打仗可不是小事情,这是关系着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如果万一举兵,开弓没有回头箭啊!生死存亡也是在此一举,弄不好要国破家亡的?”
伊尹说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成功,则成仁!如果错过良机,岂不更是可惜?君侯可是天下思归,民心所向啊!只要君侯振臂一呼,自然是一呼百应!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啊!”
商侯颔首道:“葛氏族人杀我童子,实在可恶!必须让他血债血偿!”
伊尹说道:“他们杀我童子五人,其罪当诛!”
商侯说道:“如果咱们要举兵的话,夫子觉得应该先征伐哪里?”
伊尹说道:“一发收则万发当,近人悦则远人思。当然是先征伐葛国,名正言顺,以儆效尤!”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商侯不无忧虑的说道:“朕刚刚用德化和恩施使亳民耕田于葛国,怎么能马上就出兵征伐呢?会不会给人留下话柄呀?”
于是葛从顺极言葛垠之不可以德化,其虎狼之心,以怨报德!葛垠就是人面兽心的小人,孺子不可教也。
热脸贴了冷屁股,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被人按到地上摩擦,贞操碎了一地啊!
而庆辅再次言说杀童子一事的恶劣,已经是民怨沸腾,激起了民愤!自古以来就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以牙还牙,血债血偿!
救急不救穷,不要一斗米养个仇人。
商侯愤怒离席,来回踱步,思量再三说道:“葛氏杀我族人,罪不可赦!葛垠狼子野心,其心可诛!容我思索一番,择日举兵!”
商侯令人夜视五家之民。
五家之民以日暮不烦奔告,明日再说。商侯夜不能寐,坐而待旦。
明晨二月一日,商侯至国门,召五家之民至。五家之民哭泣着诉说自家童子冤死一事是痛不欲生……
五条鲜活的生命,还没有成年,就这么无辜惨死,就这么没啦。他们只是孩子呀?活蹦乱跳的顽童……
商侯痛哭流涕捶胸顿足的说道:“都是寡人之罪,都是寡人的错!害得你们骨肉分离,天人永隔……”
五家之民言说都是葛氏的罪恶,根本和君侯无关,君侯不必自责!只是我们的孩子死的太惨了,有的头破血流,有的连肠子都流出来了……
其中一个女童,身体血迹斑斑,下体流出了鲜血,似乎遭受到了侵害!这些人真是禽兽不如啊!
商侯命有司厚葬之。并且给五家之民粟帛以示慰问。五家之民痛哭流涕而不肯接受。在他妈看来生命是无价的,再多的钱财也是无法挽回的。
待处理完五个童子惨死一事,商侯即日命庆辅和湟里且召国中耆老前来,言说近日之事。只听商侯说道:“寡人只想保护自己的子民于乱世之中,使他们不受到伤害,谁知事与愿违,这是寡人的罪过……”
“葛氏无道久矣,又是我们的邻居。寡人本来想以德服人,以德化之,不惜吾民力也,乃至杀害吾民。寡人不报此仇,誓不为人!朕与葛氏不共戴天!”
国中耆老同仇敌忾,一呼百应,众口一词说道:“愿报君王,为国杀敌!”
葛氏欺人太甚,不杀不足以平民恨!既然耆老无异议,即日就可兴兵。商侯对耆老们说道,你们马上回去准备车马器械和粮食,准备出征。
战争可是关乎着千家万户的大事,那些青壮年的壮丁都要上战场打仗的。好儿郎纵横驰骋,拼死搏杀,马革裹尸……
那是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
商侯问计伊尹说道:“尽起七军速战速决如何?”
伊尹摇了摇头说:“不需要那么多人马,只需西境三军足矣。”
商侯说道:“朕觉得三军似乎少了一些,震慑力不足?”
伊尹说道:“西境三军同仇敌忾,并且师出有名,一定会势如破竹,令敌人闻风丧胆!人马多了,反而畏手畏脚,劳民伤财。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商侯颔首道:“那就依夫子所奏,起西境三军征伐葛氏,讨个说法……”
商侯天乙遂起西境三军。庆辅将左,湟里且将右,商侯自将中军,伊尹为副,太康氏太康延、葛从顺为御。二日西行,征伐葛军进入葛国国境。
葛国的童子看到了浩浩荡荡的商国大军,一眼望不到边。他们急忙回去告诉了自己的父母,问父母是哪里来的兵马?
葛民也很纳闷,他们猜测说道:“莫非是葛氏葛垠出猎?是葛氏在游猎吗?我们一个怎么办呢?”
葛民对葛氏可是畏之如虎啊!
一些在田地中耕作的葛民看到了商师,他们从容不迫的说道:“不是葛氏之师,是邻国商侯的兵马,是商师……”
葛民议论纷纷,有人说道:“莫非商师也和葛氏田猎一样?如果一样的话,咱们应该马上回避避让,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那些了解商侯和商师的人说道:“商侯仁人也,商侯是明德之人,不会做伤天害理之事的,并且秋毫无犯。商侯此来,肯定是解救咱们来的,不用逃跑……”
只见商师所过之处,阵齐车正,兵肃马静,旌旗整,戈戟齐。商师排成队列前行,井然有序,无一卒乱走一步。
各国之民初见此象,纷纷上前围攻,想看个究竟?商师继续前行,秋毫无犯。葛民心悦诚服,感慨万千,谢天谢地!如果是葛氏田猎,可就大不相同了。搞的鸡飞狗跳不说,并且烧杀抢掠,强取豪夺呀!
葛氏是为官一任,祸害一方啊!
商师出行,未曾扰民,秩序井然。田者自田,行者自行,市者自市,该干什么干什么。但是师过之时,各停手足之物,共仰而视之。行注目礼。
商师来到了葛国的城池东关,并不见葛兵的动静,但见葛民无数,挎着篮子,提着汤壶,前来慰问犒赏三军。葛民为商师送水送饭,欢呼雀跃,热烈欢迎商师进城……
商师当然不能随便进城了。葛国可是有甲士三万,车三千乘的。战斗力也是不容小觑的!葛国的五虎上将都是能人,人中龙凤啊!
五虎上将除了经常露面和出征的四大战将之外,还有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也就是五虎上将之首的大将军。此人可是葛垠的杀手锏,被称为神秘之师。不到万不得已,葛垠是不会轻易启用的。
五虎上将之首人称无影人。无影大将军。
人们只是听说过无影人,根本无缘相见。据江湖传说,无影人没有影子。对!你们没有听错!无影人在阳光下根本没有影子。
按理说万事万物都是有影子的。各种动物、花草树木,包括人类都是有影子的。即使是鬼也应该有鬼影的。可是无影大将军无影人就没有影子。
无影人在阳光下没有影子,在月光下也没有影子。
这还不是最奇怪的。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即使是在镜子前面,无影人也不会留下影子的。也就是镜子里面不会有无影人的影像的。
所以无影人又被称之为镜中仙。无影人的武器和法器就是一面巨大的铜镜,那是一面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