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成王五年,秦王急于灭了赵国,此时秦将白起已被赐自杀,秦王派将军王龁去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没有打下来,王龁损兵折将,撤离邯郸。受到了秦王的斥责。
孝成王八年,王龁再次兵围邯郸,赵国危于垒卵,情况十分紧急。平原君赵胜准备带二十个能文能武的门客,去楚国请求救兵。平原君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人,此时有一个门客自荐要与平原君一起前往。平原君看着眼前这个自荐的门客,上下打量一番,眉头微皱道:“先生在我门下几年了?”
门客道:“已三年有余。”
平原君摇了摇头,叹道:“贤士处世,就如锥子置于囊中,其尖梢立现。先生在我门下三年,我却从未听闻先生有何过人之处,怕是去了也难有作为。”
门客微微一笑,拱手道:“今日便请您将我置于囊中,若早将我置于囊中,我何止是尖梢露出,定会脱颖而出。”
平原君见他言辞恳切,又有这般胆识,便点头同意,才知道他叫毛遂,让他加入了前往楚国的队伍。十九个门客起初对他颇为不屑,但一路上,见他谈吐不凡,见识独到,也渐渐对他另眼相看。待他们到了楚国,一场艰难的说服楚王出兵救赵的谈判即将展开。
平原君赵胜见了楚王,说明来意,请求楚王出兵救赵,并说明出兵救赵对楚国的好处,平原君从早晨与楚王谈判,到了中午也没有一个结果。毛遂按剑走进大厅,厉声说道:“出兵之事,利楚利赵,如此明白,从日出到中午还没有决定下来,为什么?”
楚王见此,对平原君说:“这位客人是干什么的?”
平原君回答说:“这是我的随从家臣。”
楚王厉声呵斥道:“还不退下,我与你家主人谈判,哪有你说话的份。”
毛遂按剑走向前去说:“大王敢呵斥我,不过是倚仗楚国人多势众。现在我与大王相隔只有十步,十步之内大王的性命就控制在我的手上。当着我主人的面,你为什么这样呵斥我。”
“如今楚国领土纵横五千里,士兵百万,这是争王称霸的资本,凭着楚国如此强大,天下没有能抵挡的。秦将白起不过是个小小子,他带几万人的部队,发兵与楚国交战,一战攻下楚都,再战火烧夷陵,三战就侮辱了大王的祖先。这是楚王百世不解的怨仇,连赵王都感到羞耻,可大王却不觉得羞愧。与楚联合,是为了楚国,不单是为赵国。”
楚王被毛遂这番话说得面露惭色,沉默片刻后,脸色缓和了下来,说道:“是是,先生所言极是,我愿与赵国结盟,共同抗秦。”
毛遂紧接着说道:“决定合纵之事,可不能再犹豫了。”
楚王忙说:“定了,定了。”
毛遂便招呼楚王的侍从取来鸡、狗、马的血,他捧着铜盘跪着献给楚王说:“大王应先歃血来表示确定合纵的盟约,其次是我的主人,再次是我。”
于是在宫殿上确定了合纵盟约。毛遂左手拿着铜盘和血,右手招呼那十九个门客说:“你们也在堂下歃血吧。你们碌碌无为,正是依靠别人才办成了事情。”
平原君一行完成使命回国后,对毛遂刮目相看,尊他为上宾。不久,楚国出兵,为解邯郸之围。
平原君赵胜,是魏公子信陵君的姐夫。秦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信陵君求见魏王,劝说魏王出兵救赵。魏王本就犹豫不决,经信陵君一番劝说,心中有些松动。
然而,秦国得知魏国欲出兵救赵的消息后,派使者警告魏王不许派兵救赵,否则秦军将攻魏。魏王身边都是些势力小人,没有远见,看不到救赵的重要性。劝说魏王不要出兵,魏王决定不出兵救赵。
魏公子信陵君深明大义,知道救赵的意义重大,赵、魏是邻国,赵国灭了,魏国也不能自保。便与魏国隐士商议,决定窃符救赵。信陵君深知此事风险极大,但为了赵国和魏国的未来,他还是决然踏上了窃符之路。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威望,在隐士的协助下,成功从魏王的宠妃处拿到了调兵的虎符。
然而,当他带着虎符赶到晋鄙将军的营地时,却遭遇了难题。晋鄙虽对虎符的真实性没有怀疑,但对信陵君私自调兵的行为心存疑虑,不肯轻易交出兵权。信陵君心急如焚,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拖延。就在这僵持不下之时,隐士带来的大力士朱亥挺身而出,他拿出藏于袖中的四十斤重的铁锤,猛地砸向晋鄙,晋鄙当场毙命。
信陵君顺利接管了军队,他整顿兵马,挑选出十万精兵,浩浩荡荡地向邯郸进发。此时的邯郸城,正被秦军围困得水泄不通,赵国军民苦苦支撑,盼望着救兵的到来。
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成功,调动魏国十万精兵救赵。此时楚军也赶来救赵,参加救赵的共有五国兵马,数十万人。魏公子信陵君率领五国的军队,反击秦军。秦军面对五国联军,起初还负隅顽抗,然而在信陵君的精妙指挥与五国将士的奋勇拼杀下,渐渐难以招架,败下阵来。
战场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大地。秦军的阵型被冲得七零八落,士兵们丢盔弃甲,四处逃窜。信陵君身先士卒,如战神般纵横沙场,所到之处秦军纷纷溃败。楚军也不甘示弱,喊杀声中冲向秦军。经过一番激战,秦军大败,伤亡惨重,主将王龁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窜。
邯郸之围就此解除,赵国百姓欢呼雀跃,纷纷涌上街头迎接救兵。信陵君因窃符救赵之举,在五国间声名大噪,成为人们敬仰的英雄。赵王亲自出城相迎,对信陵君感激不已。五国军队在邯郸城外休整,共同商议如何进一步应对秦国的威胁,一场新的局势即将在这乱世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