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盯着终端屏幕上的t7标识,手指迅速调出数据库比对结果。系统反馈显示,该编号未录入任何民用或安保体系档案。她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支新出现的敌方作战单位。
“把最新画面切到主屏。”她声音平稳,但语速加快。
监控影像同步投射在调度屏上。那辆无牌照货运车停靠在废弃数据中心西侧通道,四名黑衣人员正从车上搬运金属箱。箱体表面有轻微反光,能看出内部结构复杂,不像是普通设备。
“他们进去了吗?”林晚问。
“刚进入三号库内部。”调查小组负责人回应,声音压得很低,“我们的人还在原位,但热成像开始不稳定。”
“对方有扫描设备。”林晚判断,“准备撤离。”
她打开加密频道,下达指令:“执行‘影退协议’,放弃当前观测点。走地下管网东南段,三公里外汇合。途中禁用电子信号,用预设暗号确认位置。”
“收到。”
通讯切断后,她立即调取城市管网图,在终端上标注三条备用路径。第一条沿排水主干道延伸,隐蔽性高但空间狭窄;第二条连接旧电缆隧道,通行快但存在监控盲区;第三条经过废弃供暖管道,温度干扰大,可规避红外探测。
她将三条路线推送给调查小组,并设置自动提醒机制。每四分十七秒为一个安全窗口——这是刚才分析出的热源扫描间隔。
屏幕上的监控画面突然闪烁了一下,随即恢复。林晚注意到,画面右下角的时间戳跳动频率变慢了零点几秒。这是电磁屏蔽增强的征兆。
“他们的防护升级了。”她低声说。
不到两分钟,调查小组传来消息:撤离途中遭遇一次高强度热源扫掠,队伍被迫暂停移动三十秒,目前全员静止等待下一轮间隙。
林晚凝视视频流中负责人的面部影像,集中精神开启“心灵洞察之镜”。视野短暂模糊,下一瞬,对方记忆中的环境片段浮现出来——屋顶架设的阵列呈蜂窝状排列,红外交替扫描时会有微弱嗡鸣,持续时间约五秒,停顿四分十七秒后重复。
她收回视线,立刻修正路线。原定第二条路径经过一处垂直井口,正好处于扫描覆盖区中心。她划掉这条线,将主路线调整至第三条供暖管道,并标注两个紧急避险点。
“更改计划。”她重新发送指令,“改走c路线,避开b-7节点。前进节奏按‘三步一停’执行,每次移动不超过十五米。”
指令发出十分钟后,终端收到第一个确认暗号——一段断续的摩尔斯码,代表“已转入新路径”。
她松了口气,但没有放松。手指滑动屏幕,回放增援车辆进出记录。过去四十分钟内,已有两辆同类货车驶入据点,每辆车搭载四至五人,携带相同规格的金属箱。
“守卫力量至少翻倍。”她记下推断,“且具备快速部署能力。”
这时,科研组的消息弹进来:反制武器量产进度滞后,首批十台装置预计延迟两小时交付。
她没回复,转头接通市场组。对方正汇报舆情动态——部分自媒体账号突然发布质疑联盟行动合法性的文章,阅读量短时间内飙升,评论区出现大量煽动性言论。
“是谁在背后推动?”她问。
“暂时无法溯源。”主分析师回答,“内容发布节点分散,Ip地址跳跃频繁,像是自动化程序在运作。”
林晚关掉对话框。这些动作不是巧合。敌方增援抵达的同时,外部舆论施压、内部生产受阻,三线并发,明显是想打乱她的部署节奏。
她没有公开通报增援情况,而是单独向三大组长发送加密简报。内容只有一句:现阶段以保全人员、维持情报链为最高优先级,所有进攻性计划暂缓执行。
做完这些,她在主控台启动“双轨监控模式”。左侧窗口持续接收调查小组的脱险信号,右侧整合新增情报并标记异常节点。屏幕上,三个区域依旧闪烁着,像三颗悬而未决的心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二十分钟后,终端收到第二个确认暗号——代表“已通过第一段风险区”。
又过了十五分钟,第三个暗号接入:“全员进入c路线中段,无暴露迹象。”
林晚的手指一直搭在终端边缘,随时准备响应突发状况。她调出全局地图,发现东区工业带附近有轻微信号波动,虽不足以构成威胁,但频率与此前干扰源相似。
她记下坐标,暂未采取行动。
就在此时,调查小组负责人突然传回紧急信息:前方管道出现结构性塌陷,原定通路被碎石堵塞,正在评估绕行方案。
林晚立刻放大该区域三维模型。塌陷位置靠近一处老式通风口,理论上可攀爬至地面,但出口距离据点半径仅四百米,极易被巡逻人员发现。
她快速计算扫描周期和移动时间。如果选择夜间行动,配合烟雾遮蔽,仍有七成成功率。但现在是白天。
“等天黑。”她回复,“找封闭空间隐蔽,保持静默。”
“明白。”
她关闭通讯,转向其他任务线。科研组更新了进度条,反制装置组装已完成百分之六十。市场组则加强了对关键平台的内容审核,压制负面信息扩散。
一切仍在可控范围内。
但她清楚,对方不会给他们太多时间。
一个小时后,调查小组发来最新状态:成功绕过塌陷区,转入最后五百米路段。热源扫描未发现异常变动,预计再有二十分钟抵达安全点。
林晚盯着屏幕,目光落在那个三角形t7标识上。这个符号不属于已知任何组织,但它出现在这里,意味着域外势力已在云都建立完整作战节点。
她调出赵铭的相关资料,对比近期活动轨迹。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她能感觉到,这一切背后有他的影子。
通讯灯再次亮起。
是调查小组负责人。
她接通。
“我们看到了更多东西。”对方声音很轻,“那些金属箱打开了。里面是小型无人作战单元,外形像蜘蛛,能在墙壁和天花板上移动。它们正在布设某种网络节点。”
林晚的手指停在终端上。
这种装备从未在公开场合出现过。
“你们的位置还安全吗?”她问。
“暂时安全。但我们可能发现了他们的真正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