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 第1335章 线索中断,调查陷入僵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35章 线索中断,调查陷入僵局

屏幕上的匹配度定格在97.3%,绿色的“高度相似”标签闪烁了一下,随即被系统自动归档为有效证据。林晚盯着那行字,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没有点击确认。

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们抓到了实证。能量信号确实存在,且与残余势力有关。但就在三小时后,所有线索开始逐一熄灭。

西北城区的监控点再未捕捉到可疑车辆。物流园外围的匿名账户停止更新动态。社区便利店店主发来的后续消息只有两个字:“没见。”外卖骑手上传的最后一张照片,是空荡的巷口和一辆停靠的共享单车。保安试图再次靠近仓库录音,却发现那片区域断电,整座建筑陷入死寂。

指挥室内,通讯频道安静得反常。原本每半小时就会响起一次的上报提示音,已经连续八个小时没有响起。

调查小组的成员陆续上线,视频窗口一个个亮起。有人揉着太阳穴,有人低头翻看旧记录,还有人反复刷新地图界面,仿佛只要多看几眼,那些消失的数据就能重新浮现。

林晚调出行动日志,从第一条追踪任务开始回溯。她看到他们在废弃变电站布设的传感器传回过三次震动信号,最后一次是在昨晚十一点四十六分。之后,设备离线,现场画面中断。技术人员检查后反馈,电源模块被人手动拆除。

她又点开市场团队整理的时间轴表格。过去七十二小时内,所有异常行为集中在前四十八小时。最后二十四小时,像是被人用橡皮擦抹去了一样,干净得不正常。

她闭上眼,启动“心灵洞察之镜”。

第一个目标是调查小组负责人。他的影像出现在通讯框中,眉头紧锁,正低头查看一份报告。林晚凝视他的眼睛,瞬间感受到一股沉闷的压力——那是对自己判断的怀疑,是他反复问自己“是不是我们太急了”的挣扎。

第二个成员,眼神飘忽,思维跳跃。他在想会不会之前的所有线索都是对方故意放出的诱饵,目的是引他们走到明处。

第三个,坐在角落里沉默地整理笔记,可脑海里全是失败的画面:错过的时机、延迟的反应、没能及时拦截的目标。

林晚关掉能力。她的太阳穴跳了一下,轻微的刺痛顺着后脑蔓延开来。今天已经是第三次使用“心灵洞察之镜”,不能再用了。

她按下内部频道键:“所有人,听我说。”

频道里的杂音立刻停下。九个视频窗口同时转向主屏。

“你们现在的感觉我明白。”她说,“不是线索没了,是我们逼得太紧,他们藏起来了。”

没人说话。

“他们撤退不是因为我们在追错方向,而是因为我们快碰到了核心。”她调出一段剪辑影像,投送到每个人的终端上。

画面依次播放:便利店店主的语音留言,夜班保安录下的低频嗡鸣,外卖骑手拍到的战术臂章。最后定格在物流公司法人身份证复印件上那个老人浑浊的眼睛。

“这个人不知道自己公司做了什么。”她说,“但他名下的账户接收了三十万预付款。钱从哪来?谁操作的?为什么选他?这些问题还没查清。”

一名组员开口:“我们现在还能做什么?他们已经切断所有联系,连外围的人都不再露面。”

“那就回头。”林晚说,“把每一条原始记录重看一遍。时间、地点、语气、物品特征。我们之前找的是‘他们在哪’,现在要找的是‘他们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

另一人低声说:“可这些信息都过去了,还能有什么新发现?”

“信息不会骗人。”林晚的声音没有提高,却让整个频道安静下来,“但我们的解读可能错了。比如那个保安听到的声音,持续三十秒,然后熄灯。为什么是三十秒?不是更长,也不是更短?比如外卖骑手看到的卸货过程,动作整齐,像训练过的队伍。但他们搬的是什么?有没有可能不是武器部件,而是别的东西?”

她顿了顿,“敌人改变了方式,不代表他们消失了。他们只是换了路径。我们要做的,是重新理解他们的逻辑。”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有人开始动手打开旧文件夹。有人调出音频波形图,放大那段嗡鸣的起始点。还有一个组员突然抬头:“我记得保安说声音是从东侧仓库传出来的。可那天晚上,电力检修记录显示那片区域根本没有供电。”

林晚看了他一眼。

“你刚才说什么?”

“我说……那天园区停电,按理说不可能有设备运行。”

林晚迅速调取后勤维护日志。果然,当晚九点至凌晨两点,整个物流园处于非工作状态,主线路关闭,备用电源也未启用。

“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她轻声问。

没有人回答。

她站起身,走到控制台前,将这条信息标记为待核实项,并添加备注:**“无电环境下出现能量波动,需验证是否为独立能源驱动。”**

此时,头痛变得更明显。她喝了半杯水,靠在椅背上闭眼两分钟。再睁眼时,视线扫过各个终端屏幕。所有人都在忙碌,节奏比刚才稳定了许多。

她打开私人笔记文档,输入一句话:“当线索消失时,真正的调查才刚开始。”

然后退出页面,重新调出城市基础设施分布图。她的手指划过西北城区的几个关键节点——物流园、老变电站、地铁预留井口。三点连线形成的三角区中心,正是那座废弃通讯基站。

它已经荒废多年,产权归属模糊,周边没有常驻人员。理论上,不适合长期驻扎。

但她记得,在市场团队提交的一份商户访谈记录里,提到有工人曾在基站外墙看到新鲜脚印,时间是三天前的清晨六点左右。当时大家注意力都在金属运输上,没人深究这个细节。

她把这条记录单独提取出来,放入待复查清单。

就在这时,通讯频道突然响起一声提示音。

是调查小组一名成员发来的私信:“刚核对完保安录音的时间戳。他说听到声音是凌晨一点十五分。但我比对了园区监控的系统时间,发现当晚所有设备存在两分钟误差。也就是说,实际时间可能是……一点十三分。”

林晚盯着这条消息。

两分钟的偏差,通常不会引起注意。但如果对方刻意利用时间差进行隐蔽操作呢?

她立刻调出其他几条关键事件的时间记录。便利店店主最后一次见到可疑人员是晚上十点二十七分,监控显示为十点二十九分。外卖骑手拍照时间为十一点零五分,系统记录为十一点零八分。

每次都有两到三分钟的延迟。

这不是偶然。

她迅速建立一个新的时间校准表,将所有事件按照真实发生时刻重新排序。原本看似分散的行为,在修正后呈现出某种规律性的间隔——每隔五十三分钟,就会有一次短暂的活动迹象。

五十三分钟。

接近一小时,但又差七分钟。

她忽然想起科研团队曾在早期分析中提过一句:某些低频能量装置需要周期性散热,间隔大约在五十至五十五分钟之间。

她还没来得及深想,太阳穴猛地一阵抽痛。她扶住桌沿,呼吸放缓。

不能继续用了。

她强撑着坐直身体,把时间校准表推送到全体成员终端,并附上指令:“按修正后的时间轴重排所有接触点,重点排查五十三分钟周期内的关联行为。”

说完,她关闭主屏,站起身走到窗前。

窗外,云都的夜晚依旧灯火通明。街道上车流平稳,高楼间的光点静静闪烁。一切看起来都没有变化。

她的手指轻轻压在玻璃上,感受着微弱的凉意。

远处某栋建筑的顶层,一道短暂的蓝光闪过,快得像错觉。

她眨了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