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的手指在控制台边缘停了几秒,目光从主屏幕移向右侧数据面板。刚才那条老鼠划过镜头的轨迹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传回的一段音频波形图。她点开分析界面,频谱线条呈现出不规则的锯齿状波动,集中在低频段,但尾部突然拔高,形成一个尖锐的峰值。
“就是这个。”她说。
科研团队负责人站在她身后半步的位置,手里抱着一叠打印稿。“我们提取了地下井盖摄像头同步捕捉到的震动频率,和这段音频里的能量信号做了交叉比对。虽然强度很弱,但波形结构一致。”
林晚没有回头。“他们已经开始测试节点了。”
“是。而且不是随机释放,有节奏,像是在调试某种装置。”对方走近一步,把资料放在桌上,“目前只能推测这东西能影响金属导体的电子流动状态。如果放大使用,可能会干扰变电站、通信基站这类设施。”
林晚站起身,走到主控屏前调出城市电网分布图。她将信号峰值的时间点与过去三天内云都各区域的电力异常记录对照,发现五起小范围跳闸事件都发生在信号出现后的两小时内。
“不是巧合。”她说,“他们在用真实环境做实验。”
科研团队负责人皱眉。“可我们没有实物样本,也不知道他们的能源来源是什么。现在所有的推演都基于间接数据,模型误差很大。”
“那就从已知的部分开始。”林晚转身面对他,“你们之前处理过铁西钢厂那次能量共振事件的数据吧?把当时的记录调出来。”
几分钟后,屏幕上并列显示两组波形图。一组来自钢厂爆炸前的监测系统,另一组则是昨晚地下节点采集到的微弱信号。两者形态并不完全相同,但在某个特定频率区间存在高度重合。
“军用级定向共振。”科研负责人低声说,“这种技术理论上能让目标结构内部产生剧烈震荡,达到破坏效果。但它需要极高的能量输入和精准控制系统,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
林晚盯着那条重合的曲线。“但他们现在做到了简化版。哪怕只能影响局部电路,只要叠加足够多的节点,就能形成连锁反应。”
“你是说……他们想瘫痪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
“不止是停电。”林晚声音很轻,“一旦交通信号系统失灵,地铁自动控制系统紊乱,医院备用电源被干扰,后果不会比一场大型灾难轻。”
房间安静下来。终端风扇持续运转,发出低沉的嗡鸣。
过了几秒,科研负责人开口:“我们现在有两个方向。一是尝试反向推导他们的设备工作原理,建立模拟模型;二是研究如何阻断这种信号传播路径。但两个都需要时间,而且……”他顿了一下,“我们不确定他们下一步会选哪个目标。”
林晚走到白板前,拿起笔画出一个三角形。“三个已知据点,呈等距分布。中间那个废弃通讯隧道,是唯一共通的地理中心。他们选择那里重建节点,说明需要稳定的地下空间和现成的线路通道。”
她圈住中心点。“他们不会只做一个。只要这个节点跑通流程,就会复制到其他区域。我们要抢在他们完成前找到应对方法。”
“可现有的防御机制都是针对物理攻击或网络入侵设计的。”科研负责人摇头,“这种能量干扰属于新型威胁,现有的屏蔽材料根本挡不住。”
“那就造一个新的。”林晚放下笔回头看他,“你们有多少时间能拿出初步方案?”
“七十二小时。”他说,“如果我们集中资源跑模拟,或许能在四十八小时内确认最可能的能量传导模式。但后续怎么拦截,还得看具体参数。”
林晚点头。“够了。我会让后勤组给你们调配最高权限的运算资源。另外,把所有历史档案中关于异常电磁现象的案例全部调出来,不管多陈旧,都要过一遍。”
科研负责人犹豫了一下。“说实话,团队里有人觉得这些数据太零碎,支撑不起完整的判断。他们担心投入太多人力到最后只是误判。”
林晚看着他,眼神平静。“你觉得呢?”
他沉默几秒。“我觉得你说得对。但这压力太大了。万一我们走错了方向,耽误了真正该做的事……”
林晚没说话。她闭上眼,集中精神,再次启动“心灵洞察之镜”。视线落在这位负责人的脸上,他的思绪瞬间清晰起来——强烈的责任感压在心头,害怕辜负信任,更怕因为自己的决策失误导致城市陷入危机。但他也在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解开这种级别的难题。
她睁开眼,语气不变。“你们已经比他们快了一步。”
科研负责人抬头看她。
“他们还在偷偷摸摸测试,而我们已经在分析他们的痕迹。”林晚说,“这不是猜测,是事实。你们不需要百分百确定才能行动,只需要比他们早想到一步。”
她停顿一下。“我相信你们能行。”
对方呼吸微微一顿,肩膀松了些。
“我们会尽快提交第一份防御构想。”他说,声音比刚才稳了许多。
林晚回到主控台前,重新打开频谱分析窗口。她将钢厂事件的数据拖入对比区,又加入昨晚截获的音频片段。系统开始自动匹配相似波段,进度条缓慢推进。
“还有一件事。”科研负责人忽然想起什么,“我们在信号末尾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编码序列。它不像普通的加密信息,倒像是某种启动指令的反馈回路。”
他调出一段数字串,排列方式毫无规律,但每隔七个字符就出现一次重复符号。
“这可能是设备自检完成后返回的状态码。”他说,“如果我们能破译它的含义,也许能知道他们测试是否成功。”
林晚盯着那串数字看了很久。“把它单独存档。接下来每收到一次新信号,都检查有没有类似的结尾。我们要学会听懂他们的‘语言’。”
“明白。”
她转向通讯面板,接通科研小组全体频道。“从现在起,所有相关数据优先上传至主服务器。任何人发现异常波动,立即标记并通知我。我不在乎是不是小问题,只要和这个频率有关,全部报上来。”
频道里传来几声确认回应。
林晚关闭通话,手指轻轻敲了两下桌面。她的视线落在模拟进度条上,还剩百分之六十三。
科研负责人站在旁边,翻着手里的笔记。“还有一个问题。这种能量释放会不会对人体有影响?我们的人在现场布控,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下……”
“会有。”林晚打断他,“神经系统最先受影响。头痛、注意力下降,严重时可能出现短暂失忆或幻觉。让他们轮班进出,每次不超过两小时,回来必须做基础体检。”
“好。”
终端提示音响起。系统完成了第一轮比对,弹出一份报告。标题写着:**“相似度匹配结果:78.4%”**。
林晚点开详情页。两种信号在核心震荡频率上的偏差小于百分之五,且谐波分布特征几乎一致。
“这不是试验品。”她低声说,“这是成品的缩小版。”
科研负责人凑近屏幕。“意思是……他们已经有成熟的技术?”
林晚没有回答。她调出城市地图,在三个据点之间连出一条闭合线,然后标出周边十公里内的关键设施——变电站、水务调度中心、地铁控制枢纽。
“他们不需要炸毁什么。”她说,“只要让这些地方同时出问题,云都就会自己崩溃。”
房间里只剩下设备运行的声音。
几分钟后,科研负责人开口:“我们得加快进度。如果他们真有完整图纸,下一步可能是扩大规模。”
林晚点头。“给你七十二小时。我要看到至少三种可行的干扰方案。”
“尽力。”
“不是尽力。”她看着他,“是要做到。”
对方深吸一口气,挺直背脊。“我们一定交出来。”
林晚转身坐回操作席,双手放在键盘上。她刷新了数据接收界面,等待下一轮信号传入。屏幕上,模拟程序继续运行,进度条一点点接近终点。
科研负责人拿起平板走向实验室区域,脚步比来时有力。
林晚盯着那条缓缓前进的进度条,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了一下。
窗外天色渐暗,指挥室内的灯光亮起。主控屏右下角跳出一条新提示:**“检测到微弱信号波动,来源方向:西北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