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 第1317章 舆论引导,澄清联盟立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17章 舆论引导,澄清联盟立场

门外的脚步声停在两米外。

林晚收回落在战术板上的笔,转身面对门口。市场团队的负责人站在那里,手里拿着平板,脸色有些发紧。

“网上开始传了。”那人开口,“说我们非法闯入私人矿区,还动用无人机侦察,涉嫌侵犯公民隐私。”

林晚点头,走回主控台。屏幕上舆情热力图正缓慢跳动,几处红点集中在社交平台的本地话题区。她调出数据流,三小时内新增十七条关联帖文,其中一条已被财经博主转发,阅读量破十万。

她盯着数字看了两秒,手指在桌面上轻点两下。

“准备三份材料。”她说,“第一,联盟调查权限的法律依据,列出所有备案编号;第二,这次行动是因为检测到异常磁场和地下震动,属于公共安全预警响应;第三,整理过去三年我们处理过的三次危机案例,做成简要说明。”

对方记录完,抬头问:“语气怎么定?”

“不解释,只陈述事实。不用‘我们理解公众担忧’这种话,直接写清楚我们做了什么,为什么做。”

“明白。”

“现在就发。”

负责人快步离开。林晚打开加密通讯,筛选出五位长期关注城市基建与能源安全的专家名单。她逐个发送资料包,附言统一写着:信息属实,可自由引用。

半小时后,第一位专家在个人公众号发布短评:“在没有确凿证据前质疑调查合法性,等于否定科学预警机制。”文章十分钟内被转载三百次。

紧接着,两位网红在直播中提到此事。一人拿着联盟发布的地质数据图表,对着镜头说:“你们觉得谁更可能撒谎?是一个公开所有依据的组织,还是藏在深山里架枪拦人的未知团体?”

#守护云都真相#话题迅速升温。大量市民留言提问:“那块地到底归谁?”“有没有可能真的在偷偷采矿?”市场团队安排专人轮班回复,每条答复都附带官方文件截图或检测报告节选。

林晚一直坐在主控台前,眼睛扫过不断更新的评论池。负面言论占比从最初的六成逐步下降,支持依法调查的声音开始占据主流。

她按下内部通话键:“所有人集中到会议室,五分钟。”

会议室里坐着八名市场团队成员。有人端着水杯,有人还在低头核对数据。林晚走进来时,所有人都抬起了头。

她站在前方,目光依次扫过每个人的脸。

第一个是负责文案的女生,眼底有青色痕迹,昨晚加班改稿到凌晨。林晚凝视她的眼睛,启动“心灵洞察之镜”。

画面一闪——对方脑子里正反复播放早上看到的一条评论:“你们不过是权力的喇叭。”她感到不安,但仍在坚持认为自己做的事是对的。

第二个是负责媒体对接的男同事,表面镇定,内心却在犹豫要不要申请调岗。他担心后续会被贴上“舆论操控者”的标签。但他也记得上周收到的一封私信:谢谢你让我说出了真相。

第三个、第四个……

林晚收回视线,能力使用次数已达今日上限。她没再继续。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她说,“有人说我们在洗白,有人说我们越界。但我想告诉你们,我们不是在为自己辩护。”

她调出大屏,切换成二十四小时舆情对比图。左侧是十二小时前的言论分布,质疑压倒性占优;右侧是此刻的数据,支持方已领先四十七个百分点。

“我们只是把被掩盖的事实摆出来。当有人用枪指着调查人员的时候,没人发声。可我们一回应,立刻就有声音说我们制造恐慌。这就是对方想要的效果——让你不敢说话,只要你闭嘴,谎言就能变成常识。”

她停顿了一下。

“你们做的不是宣传,是拨乱反正。我们不出声,沉默就成了罪证。”

会议室里很安静。

有人低下头,手指慢慢握紧了笔。有人抬起头,眼神变得坚定。

林晚最后说道:“继续保持监测。任何新出现的说法,第一时间报我。不要删帖,不要对骂,只提供事实。”

散会后,她回到主控室。热力图上的红色区域正在缩小,话题趋势线平稳上升。她点开最新一条热搜,标题是:“为何一个民间联盟能比监管部门更快发现问题?”

她刚想关闭页面,系统提示音响起。

“检测到新账号批量发布相同内容,关键词:‘境外资助’‘非法武装’‘伪造数据’。”

林晚立刻调取Ip分布图。六个账号注册地分散在全国不同城市,但登录时间高度一致,设备型号相同,行为模式呈现明显机械化特征。

这是水军进场的信号。

她打开通讯列表,找到之前合作过的自媒体人,发送新一批资料。这次附上了银行账户异常流转的部分脱敏记录,以及矿区岗哨编号Nx-09的备案查询结果。

“这些信息可以提,但不要强调来源。”她在消息末尾补充。

对方很快回复:“收到。我会用‘有消息称’的方式带出去。”

林晚放下平板,喝了口水。水是凉的,喉咙有点干。头痛又开始隐隐发作,像是太阳穴被细线缠住,一圈圈收紧。

她看了眼时间,距离高层会议还有二十分钟。

主控屏右下角弹出一条新通知:某主流媒体记者私信请求采访,主题为“联盟行动是否超出职责边界”。

林晚点开对话框,输入一行字:“欢迎提问。我们可以提供全部调查流程文件供核实。”

发送成功后,她站起身,走到屏幕前。

地图上,代表舆论声量的光点正由灰转绿。原本密集分布在负面区域的红斑,正在被一层层推进的蓝线覆盖。

她伸手触碰屏幕,指尖划过“Nx-09”标记位置。

就在这时,通讯灯闪烁起来。

是市场团队的技术员。

“有个情况。”对方声音急促,“刚才那个发起#守护云都真相#话题的大V,账号突然被冻结,平台给出的理由是‘传播不实信息’。”

林晚的手指停在半空。

她立即调出该账号的历史动态,发现其最近三条内容都被打上“争议信息”标签,且无法申诉解封。而其他转发相同内容的小号则未受影响。

这不是系统误判。

是精准打击。

她迅速打开备份频道,联系另一位有影响力的博主:“你现在能不能接一下这个话题?原发起人出问题了。”

“我已经看到了。”对方回复,“正在准备视频脚本,十分钟后发布。”

林晚盯着屏幕,等了八分钟,新视频上线。

标题是:“如果连讨论的权利都没有,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播放量瞬间冲破五千。

她松了口气,正准备整理会议材料,主控台另一侧传来提示音。

舆情监测系统捕捉到一组异常搜索词——“联盟资金来源”“林晚真实身份”“背后势力曝光”。

这些词条在过去一小时里从零飙升至热搜候选区。

林晚坐直身体。

对方不再满足于反驳行动本身,已经开始攻击组织和个人。

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两条指令:

1. 启动备用账号矩阵,分批释放过往项目审计报告;

2. 联系三家曾受联盟协助的企业,请其主动发声。

笔尖顿了顿,她又加了一行:

“准备好我的公开回应稿,不超过三百字,重点讲清楚三点:我们是谁,为什么做事,接受何种监督。”

写完,她合上本子。

主控屏上的蓝色声浪仍在推进,但边缘处已有新的红点悄然浮现。

她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节奏稳定。

门边的灯光闪了一下。

她抬头看向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