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盯着终端屏幕,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科研团队刚刚上传了一份新的数据包,标题是《L频段波动与矿物质样本能量反应对比图》。她点开文件,图表立刻铺满主控屏左侧区域。右边则是从资金流分析中提取出的七次异常波动时间点。
两组数据并列显示,波峰几乎完全重合。
她靠在椅背上,右手轻轻按住太阳穴。头痛还没有消,像是有细针在颅内缓慢移动。但她不能停下。刚才那三次“心灵洞察之镜”的使用已经耗尽了今日额度,现在任何判断都只能依靠逻辑和经验。
视频通讯请求弹了出来,标注为“科研组紧急汇报”。
她点击了接受。
画面里出现三名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背景是一间封闭实验室。中间那人拿着平板,声音平稳:“我们确认了,引发L频段异常的能量传导方式,与一种稀有矿物质存在直接关联。这种物质在自然状态下极不稳定,但在特定电磁场环境中会释放出高频谐波,特征与我们监测到的信号一致。”
林晚问:“你们手里有多少样本?”
“只有上次从d7区外围采集到的微量残留物,不到两克。原始矿石来源不明,目前无法补充。”
她点头,“继续说。”
“我们做了模拟测试。当环境温度达到四百二十度,并施加特定频率的脉冲电场时,样本开始共振,产生的能量波形与过去六个月中的五次波动高度相似。误差率低于百分之三。”
林晚的目光落在屏幕上那个不断跳动的波形曲线上。这不是随机干扰,也不是技术故障。有人在主动激活这种物质,制造可控的能量扰动。
她调出城市地质图,在西郊位置放大。一片被标注为“已废弃”的矿区出现在视野中央。前世她曾在赵铭的会议记录里看到过这个地方的名字——当时被称为“地下资源优化项目”,后来项目无疾而终,资料也被归档封存。
现在想来,那根本不是什么优化项目。
“你们有没有查过这个矿区近期的地表活动?”她问。
“还没有,这部分不属于科研范畴。”
“我现在授权你们接入遥感数据库。”她说着,打开了权限通道,“调取过去九十天的卫星影像,重点看夜间运输痕迹。”
几分钟后,新图像传回。林晚一眼就注意到了变化:原本荒废的矿区入口附近,地面有明显碾压痕迹,通往深处的一条旧路被重新压实。而且,在凌晨一点至三点之间,至少有六次重型车辆进出记录。没有牌照信息,但车型轮廓显示为封闭式货运卡车。
更关键的是,这些运输时间,全部集中在t-7账户资金流入后的十二小时内。
她把三组数据拖到同一界面:资金流动、信号波动、车辆出入。三条线最终汇聚在一个节点上。
对方不是在试探,也不是在隐藏。他们在建设。
“把所有结果整合成报告。”她说,“标题用《关于稀有矿物质与异常能量关联性的紧急研判》,列为最高机密等级,抄送各部门负责人。”
科研团队那边有人开口:“我们还想做进一步稳定性测试,但样本太少,一旦损耗就无法再获取。”
“我批准启用b区备用实验室的封存样本。”林晚说,“仅限微量使用,每次操作必须双人监督,全程录像。任何环节出问题,立即终止实验。”
“明白。”
“另外,”她停顿了一下,“不要再提‘传导路径’这类模糊概念。研究方向要改。我要知道的是——这种物质在什么条件下会被激活?需要多少能量输入?持续时间多久?是否具备连锁反应风险?”
对面沉默了几秒。
“你是担心……它不只是用来干扰系统?”
“我是担心它能造成更大范围的影响。”她说,“如果他们能在地下构建一个稳定的激发环境,那么下一次波动可能不会只是信号异常。”
话音刚落,终端提示音响起。遥感组自动分析程序完成了新一轮扫描,标记出矿区内部新增的两个热源点。温度均超过三百八十度,且分布位置符合实验室级设备布局。
林晚站起身,走到全息战术板前。她将“t-7”代号拖到矿区位置,画出一条连接线。然后在旁边写下几个字:**实地部署中**。
科研团队还在等待下一步指令。
她回到座位,“从现在起,你们的任务不再是观察现象,而是还原机制。我要一份完整的激活条件清单,包括最低温度阈值、所需电场强度、材料纯度要求。越详细越好。”
“如果对方掌握了更高纯度的矿石呢?我们的样本可能不够代表性。”
“那就推演极限情况。”她说,“假设他们拥有接近理论值的高纯矿体,最大输出功率是多少?影响半径多大?是否会引发周边地质结构失衡?”
对方记录下要求。
林晚又补充一句:“所有模型计算完成后,预留接口给干扰系统组。一旦确认目标位置,我们必须有能力反向切断能量供给。”
通讯结束后,她没有立刻关闭界面。屏幕上,三维模型正在缓慢旋转,展示着矿物质分子结构与能量释放轨迹的模拟过程。旁边是资金流向图,像一张无形的网,正逐渐收紧。
她伸手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已经凉了。
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她在想一件事:赵铭当年为什么突然对一个废弃矿区感兴趣?那时候他还只是部门主管,根本没有权限接触这类项目。除非,他背后另有支持者。
而现在,这个计划重新启动了。
她打开内部日志,翻找三年前的相关审批记录。果然,那份所谓的“资源评估报告”是由一家第三方机构提交的,法人代表名字陌生,但注册地址却与t-7账户使用的办公托管服务相同。
线索开始交汇。
就在这时,科研团队再次发来消息:“初步模型完成。根据现有数据推测,若使用五公斤以上高纯度矿体,在封闭环境中持续加热并施加定向脉冲,理论上可产生覆盖三公里范围的能量场。该场域可能干扰城市主电网运行,甚至导致局部瘫痪。”
林晚看着这条信息,没有回应。
她调出云都电网拓扑图,将预测影响范围圈定在城区西南片区。那里不仅是居民密集区,还包含两个变电站和应急指挥中心备份节点。
如果对方的目标是制造混乱,这将是最佳切入点。
她按下通讯键,接通科研负责人:“你们之前说,这种物质在高温下才会激活。”
“是的,需要稳定热源维持反应。”
“但如果不用外部加热,而是利用地热呢?”
对方一愣,“你是说……地下深层?”
“云都西郊的地壳活动数据,最近有没有异常?”
“我们没查过这个方向。”
“现在去查。”她说,“调取地震监测站过去半年的微震记录,看看有没有人为诱发迹象。如果有,说明他们可能已经在地下打了井,准备长期运作。”
通话结束。
林晚盯着战术板上的矿区标记,眼神变得锐利。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入侵。也不是为了窃取数据或勒索资金。
他们在搭建一个系统,一个能随时触发城市危机的系统。
而她的任务,是在他们完成之前,找到破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