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盯着主控台上刚弹出的联合认证报告,手指在终端边缘轻轻划过。屏幕上的公章清晰可见,专家组已正式确认联盟数据真实有效。她刚松了口气,太阳穴却猛地一抽,眼前发黑。
她靠在椅背上闭眼三秒,再睁开时目光已经落回监控界面。舆情曲线趋于平稳,但资金流动图上仍有红点不断亮起。恒信物流退出合作的事还在发酵,三家供应商陆续发出暂停履约通知。
苏悦站在侧屏前低声汇报:“媒体开始转向理性报道,但我们收到风声,有企业内部会议提到‘等待下一波证据’。”
林晚点头。对方不会停手。
她调出调查小组最后一次信号的位置标记——b7区地下管网,与近期异常接诊区域高度重合。那个地方本不该有人进入,可他们去了,还传出了加密残片。
终端震动。It组发来一段解码后的音频片段,只有七秒。
“……变电站夹层……还有东西……不能毁……”
声音断断续续,背景里有金属摩擦声和脚步移动的闷响。之后通讯彻底中断。
林晚立刻调取城市监控热力图。深夜的b7区本应无人活动,但红外影像显示,过去两小时内有六道身影在废弃设施周边徘徊,行动轨迹呈环形封锁状态。
是包围圈。
她按住眉心。头痛越来越重。今天第三次使用“心灵洞察之镜”后,她的反应变得迟钝,视线边缘偶尔出现短暂的重影。
但她不能等。
手指敲下紧急预案代码“夜巡03”。系统弹出确认框,她输入权限密码,一道指令同步发往城防应急调度中心。
五分钟后,一支伪装成市政检修组的小队从东侧接入管网入口。他们携带的是普通工具箱和照明设备,但背包内藏有干扰弹和微型通讯中继器。
林晚盯着实时定位光点。支援小队刚进入预定区域,敌方人员立刻调整站位,两名守卫向入口方向移动。
佯攻奏效了。
她切换到调查小组的备用频道,尝试发送简短信号:“三分钟窗口,向c2出口移动。”
没有回应。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冷却系统的倒计时还剩十四分钟。科研团队传来消息,新一轮参数调整即将完成,但必须确保设备持续运行。
主控室的空气像是凝住了。
突然,一个光点动了。
是调查小组的队长。他的位置从夹层深处缓缓向排水管道方向移动。另外两个光点紧随其后,其中一个移动速度极慢,明显负重前行。
林晚立刻调出管道结构图。c2出口连接一条老旧雨水渠,尽头通向地面检修井。只要能抵达那里,就有接应车辆等待。
可敌方第三道封锁线就设在渠口上方。
她抓起通讯器:“告诉应急小队,在第三节点释放烟雾弹,制造爆炸假象。”
命令下达十秒后,监控画面中火光一闪,浓烟迅速弥漫。敌方三人冲向爆点,剩下一人留守原地。
就是现在。
林晚看到三个光点加速穿过管道。距离出口只剩二十米。
突然,留守人员似乎察觉异常,朝管道方向走去。
“快!”她在心里喊。
光点猛然提速。最后一段路程几乎是爬行前进。
三十秒后,接应车的定位亮起。三名队员被拉出井口,其中一人腿部染血,被人架着肩膀拖行。司机踩下油门,车子迅速驶离。
林晚松开握紧的手掌,掌心留下几道指甲印。
她立刻下令:“联系医疗组,准备手术室。所有情报立即移交分析中心。”
不到十分钟,调查小组成员被送入安全屋。伤员接受治疗,其余两人开始口述经过。
林晚亲自赶到数据接收台。情报以两种形式送达:一份手写笔记,用防水袋密封;一枚微缩胶片,从胶囊中取出。
她戴上手套打开文件。字迹潦草,内容断续:
“……地下三层发现控制终端……非本地网络……远程接入……频率与市电谐波一致……他们通过电网传输指令……变电站是中转站……不是源头……”
后面还有几行,提到一组编号序列和时间表,但墨迹被水浸过,无法辨认。
胶片需要专用读取设备。技术人员插入机器,屏幕上跳出几帧模糊影像:一间密闭房间,墙上挂着大型电路板,中央摆放一台老式主机,显示屏上滚动着不断变化的数字。
林晚盯着那串数字。它和能量波动的峰值时间完全吻合。
她转身走向主控台,途中拨通科研、市场、调查三条线负责人的通讯。
“召集核心成员,十分钟后开会。”她说,“带上你们的人,把所有资源集中到这三份材料上。”
回到指挥位,她看了眼倒计时。冷却系统剩余时间十一分钟。
苏悦走过来:“舆论这边我来盯。你去休息一下。”
林晚摇头:“还没到时候。”
她打开内部通讯频道,将情报分发至各部门,并附上指令:“两小时内,我要看到可执行方案框架。重点查三个方向:谁在操控远程信号,电网节点如何被利用,以及这些编号代表什么。”
说完,她摘下耳机,揉了揉耳朵。耳鸣越来越严重。
苏悦站在旁边没动:“你还撑得住吗?”
林晚抬头看她。她知道这个问题不只是关心身体。
她深吸一口气,凝视苏悦的眼睛。
视野晃了一下,对方脑海中的画面浮现出来——不是恐惧,也不是犹豫,而是她们大学时一起熬夜做项目的情景。桌上堆满资料,窗外天快亮了,苏悦笑着说:“再改一遍,一定能过。”
林晚收回视线。
“你能行。”她说,“我把舆论交给你。”
苏悦点头,转身走向侧厅组建应答小组。
林晚坐回位置,调出全市电网结构图。她把调查小组标注的变电站位置标红,又叠加了近期异常能量扩散路径。
两条线几乎重合。
她正准备进一步比对,科研负责人打来视频通话。
“我们发现了新情况。”他说,“那段数字序列,和十年前一次未公开的电网升级测试代码非常相似。那次项目代号叫‘脉冲桥’。”
林晚眼神一紧。
“查参与名单。”她说,“特别是技术主管。”
通话刚结束,调查组传来消息:微缩胶片第二段影像恢复成功。画面中,一个人影走进房间,背对着镜头操作主机。
虽然看不清脸,但他左手上戴着一枚银色指环,戒指表面刻着字母缩写。
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