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 第1272章 能量干预,科研行动初见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72章 能量干预,科研行动初见效

主控台的警报声还在响,红色光斑在G9泵站坐标上持续闪烁。林晚的手指迅速划过屏幕,调出电网拓扑图的实时负载数据。中转站的信号进出频率比三分钟前高出两倍,电流正被有规律地推送向前。

她立刻接通科研组频道:“准备启动干扰程序。”

技术代表的声音从耳机传来:“设备已就位,但参数还没完成最终校验。现在启动风险很大。”

林晚盯着那串跳动的数字值,没有回应。她抬起眼,看向监控画面里技术代表的脸。对方眉头紧锁,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两次。

她集中精神,凝视对方双眼。

“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画面浮现——技术代表脑海中反复出现一组波形图,焦点集中在某个频段交叠区域。他最担心的是干扰脉冲与电网自身谐振频率产生叠加效应,一旦触发共振,能量反冲可能烧毁东区三分之一的变电节点。

能力关闭。林晚收回视线。

“启用双机并行。”她说,“第一台按原定参数运行,输出功率控制在理论值的百分之六十。第二台延迟五秒启动,作为监测对照组。所有反馈数据实时上传主控系统。”

频道那头沉默了一秒。

“明白。”技术代表回道,“正在执行。”

林晚靠向椅背,指尖压住太阳穴。刚才一次能力使用让脑子像被针扎了一下。她没时间休息,目光回到主屏幕。

倒计时显示t+72:41。

G9泵站地下电缆温度继续上升,局部负载已达安全阈值的百分之一百一十七。如果再不干预,熔断可能发生。

三十秒后,第一台原型机启动信号接入系统。

屏幕上,代表异常能量波动的曲线出现轻微震荡。紧接着,一道反向脉冲信号注入电网主干,沿着预设路径推进至G9区域。

林晚紧盯数据流。

初始反馈显示,目标区域能量峰值开始回落。但不到十秒,波动曲线出现反弹,幅度虽小,节奏却变得不规则。

“不是自然衰减。”她低声说。

她再次接通科研组。

“对方察觉了。”技术代表声音绷紧,“我们在记录到三次非授权信号反向扫描,试图锁定干扰源位置。”

林晚迅速调出频谱分析界面。果然,在常规通信频段之外,有一组跳跃式信号正在试探性追踪。

“他们想反制。”她说,“继续按计划运行,不要切断信号。”

她又看了眼技术代表的影像,再次凝视他的眼睛。

“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这次看到的画面不同。技术代表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调整方案:将相位偏移角微调0.3弧度,可以避开当前的谐振窗口,同时降低被追踪概率。这个想法来自他昨夜的一次模拟推演,当时没敢提交,怕被认为是冒险。

能力关闭。林晚立即下令:“调整输出相位,偏移0.3弧度,马上执行。”

“正在修改参数。”技术代表回应,“预计八秒内完成。”

林晚盯着倒计时。t+71:58。

七秒后,新指令生效。脉冲信号重新注入。

这一次,能量波动的回落更加平稳。反弹幅度缩小,持续时间缩短。主屏幕上的红色波纹逐渐向橙色过渡。

“有效。”值班员低声说。

林晚没放松。她调出全频段记录模式,命令系统捕捉每一次能量响应的细节。这些数据必须留下来,用于后续优化。

又过了两分钟,G9泵站的电缆负载下降至百分之一百零三,温度也开始回落。虽然仍在警戒线以上,但增长趋势已被遏制。

“第一阶段压制成功。”她说,“峰值下降百分之四十一。”

频道里传来几声低语。有人松了口气。

林晚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已经凉了。她放下杯子,手指在桌面上轻敲两下。

“这不是结束。”她对着全域广播说,“这只是反击的开始。”

话音落下,系统突然提示通讯链路中断。三秒钟后恢复。

“外部干扰增强。”技术代表报告,“我们丢了二十秒的数据同步。”

林晚皱眉。这种短暂切断不像随机故障,更像是精准压制。

她看向技术代表,第三次凝视他的眼睛。

“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画面中,技术代表正想着备用传输协议。他记得有一条独立信道,原本用于紧急维修联络,从未接入主网,安全性高。但他没提,因为启用它需要手动切换物理线路,现场必须有人操作。

能力关闭。

“通知实验室,切换到b7应急信道。”林晚说,“派一个人去机房接线。”

“我亲自去。”技术代表说,“十分钟内完成。”

林晚点头。她知道对方不放心交给别人。

等待期间,她调出刚才记录的能量曲线,开始标记关键节点。每一个波动转折点都被她标上编号,旁边附上对应参数和时间戳。这份记录将成为下一步优化的基础。

t+68:22。

技术代表的声音再次响起:“b7信道已激活,数据流恢复稳定。”

林晚立刻将新通道接入主控系统。所有监测指标重新归位。

她打开内部日志,开始撰写《能量干预实录报告》。第一段写完,她按下保存键。

这时,科研组传来最新分析。

“我们发现异常能量的波动模式变了。”技术代表说,“不再是单一频率推进,而是分成三段错位释放,像是在测试我们的应对极限。”

林晚放大波形图。确实,原本连贯的冲击被拆解成短促脉冲,间隔极短,几乎重叠。

“他们在适应。”她说。

“是。”技术代表声音低沉,“而且速度很快。”

林晚盯着屏幕,没有说话。敌人不仅察觉了干预,还在快速学习应对方式。这场对抗已经进入动态博弈阶段。

她调出两台原型机的运行状态。第一台工作正常,第二台因频繁调整参数出现轻微过热预警。

“降低第二台输出频率。”她下令,“保留一台作为主控,另一台转入待命。”

“明白。”

林晚靠回椅背,闭眼两秒。脑袋里的刺痛感更明显了。连续三次使用能力,已经超过她平时的承受限度。

但她不能停。

她睁开眼,重新看向主屏幕。能量曲线虽然仍有起伏,但整体趋势已被拉住。东区电网压力减轻,暂时没有崩溃风险。

“召集科研组核心成员。”她说,“准备第二轮参数优化会议。”

“技术代表还在机房。”值班员提醒。

“等他回来。”林晚说,“我只等十分钟。”

她拿起水杯,杯底只剩一层凉水。她没喝,只是握着,感受那点重量压在掌心。

主控室内灯光微蓝,屏幕上的波纹缓缓趋于平稳。警报声从急促转为间歇。

林晚的目光落在G9泵站的坐标上。那里依旧闪烁红光,但节奏慢了下来。

她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一下,又一下。

门开了。

技术代表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打印的数据表。

“这是b7信道接通后的完整记录。”他把纸放在桌上,“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林晚低头看去。

纸上最后一行标注着一段异常信号特征,与之前所有记录都不相同。

“这不是他们的攻击模式。”技术代表说,“这是某种回应。”

林晚盯着那行数据。

她的手指停在桌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