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早上吃过饭,永明帝和君后就上山了,随行的有代老将军和几名武将,文官基本都还处于爬不起来的状态。
慕容世子与郭子榆要负责玉米的事,走不开。
由园子里的下人带路,永明帝和君后去了那片茶林,沿路两人也认识了酿造“醉花间”的红酸果。
邵云安就用这山上采摘的野果酿造出了价值千金的“醉花间”,又用这山上野生的茶树给他们带来价值千金的茶叶……
摸着一棵茶树,永明帝的心中感慨万千。
云安是他与齐攸的福星,这片山林是他与齐攸的福地,因为有了这片山林,云安才有了进京面圣的机会。
“这‘西山’不好听,叫‘瑞安山’吧,这片山和瑞郡郎都是朕与君后的福瑞。”
君后第一个附和说:“‘瑞安山’好听,臣喜欢。”
其他跟来的人也表示这“瑞安山”好听,寓意更好,代老将军没吭声,不过脸上的笑容足以说明他也是喜欢的。
永明帝和君后是半下午才下山的,回到“忠瑞园”他就嚷着让人给他上西瓜。
郭逊忙完的间隙,有人过来禀报说赵村长在外求见,郭逊就出去了。
等到他回来,直到伺候了皇上和君后洗漱更衣准备歇着了,这才说:
“皇上、千岁,赵村长刚才来寻奴婢,说是那王大力想去虎行关跟小儿子同住。”
永明帝看了眼君后,没作声,君后淡淡道:“那王枝松有学问,王大力还算不糊涂。
他是忠勇村出去的人,去边关投奔儿子也是一路奔波。
石井和云安不在,你替他们给那王大力送些银两过去,也算是石井这个国公对封地上子民的维护。
此去路途遥远,虎行关怕是也快冷了,倒也不必急于一时。”
明白君后的言下之意,郭逊回了声“是”就出去了。
永明帝这才开口道:“王大力在村中怎样都是尴尬,远远的送走最好。”
郭逊没有马上去赵家,而是隔日找了个空档让园子的下人去把赵正喊了过来。
赵正过来后郭逊给了他一个钱袋,又交代了一件事。
赵正离开后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王文和家,之后就与王文和并王氏的几名族老一起去了王大力家。
王石井和邵云安现在就在虎行关,君后不会让王大力这个时候过去给那两人添麻烦。
王大力开春后过去,那时候王石井和邵云安也该回京了。
王书平回京后就给家里去了封信,说了王枝松的情况。
赵正找上门,王文和没有反对。
王大力现在是不去都不行,不管王枝松是不是要做人家的上门女婿,那女人家也不能把王大力赶出来。
王氏一族会给王大力准备一些银子,赵正又拿来了一些并他们一家给王大力的200两银子。
郭逊给了赵正300两的银票,王大力走之前还要全部给他兑成现银和一部分铜钱。
王大力接不接受不清楚,反正在永明帝和君后离开前,村中就传出王大力要去虎行关找王枝松的消息了。
在忠勇村悠哉地住了五天,永明帝和君后也该启程回京了。
这回他们就不是骑马了,而是直接从永修县乘船返京,皇上的专属御船已经停靠在永修县码头了。
忠勇村的玉米晒透了,不过不从永明帝的御船走,而是走另外的大船运回京城。
慕容世子还要继续留在忠勇村,他会在年前赶回京城。
离开前,永明帝亲笔书写了“忠勇义村”和“瑞安山”两幅墨宝。
赵正会派人刻牌坊与碑石,而帝王墨宝则是要收入“忠瑞园”,暂时由郭子榆替王石井和邵云安保管好。
帝后携诸位朝中大员离京,忠勇村的村民跪在沿路恭送圣驾。
威武的禁军在前开道,在后护送,皇权的威严在这一刻是那样清晰地刻在了所有人的心上。
这是皇上、是君后,是他们这样的平头百姓一辈子都难见的天颜。
可他们村里却是有两个人,被皇上、君后当成是亲子侄对待!
不过三年时光,已是云泥之别……
坐在车上,永明帝握着君后的手说:“云安这宅子比行宫住得还舒坦。
待太子日后可监国了,朕与君后可时不时到此小住。”
君后面带笑容也带着几分期盼说:“臣也想日后再来住上几日。
这地方的山水皆灵,说不定日后臣与皇上能寻到那大槐树神呢。”
永明帝点点头,这回是没寻到,日后能多住些日子说不定就能寻到了。
虎行关,还不知道某位皇帝去自家“老宅”扫荡了一番的邵云安最近十分的乖巧。
实在是军营里的气氛太可怕,可怕到他和王石井都尽量能不出去就不出去。
虎行关附近的农地里长了一种新型的作物,似乎收成颇丰,此时随着玉米的全面收成也在关内外传播开来。
胡国开始向虎行关、哭夜关两处调兵遣将,胡国使者更加态度强硬地要求交换柯沁王。
蒋沫熙的气手枪改进一直没有消息,从京城送来的一百多车辎重却是点名要交给蒋沫熙。
同时送到的还有一封大将军同样点名交给蒋沫熙的信。
代明荣与虎行关的一众将领吃惊不已,爹(老将军)为何是给蒋沫熙送信?
蒋沫熙拿到那封密封在匣子内的信很是淡定,他先进帐篷看了信。
随后他让代战骁负责把那一百多车的东西拉去作营,单独存放,派兵看守,远离人群。
代战骁一头的雾水,但蒋沫熙明显不愿意多解释,他只能听命。
老将军给蒋沫熙的信上写了什么谁也不知,第二天一早还是准时地吃完早饭去上班。
不过这一天,他却没有下午3点就回来,而是一直忙到天都黑了才由代战骁护送着回了大营。
邵云安也知道胡国最近在往虎行关附近增兵。
蒋沫熙这么晚才回来,爷爷还给了他送了那么多东西,也不由邵云安不犯嘀咕。
晚上准备休息的时候,邵云安先把其他孩子和大猫送进空间,单独留下了蒋沫熙。
“熙哥儿,你太爷爷给你送的,不会是什么,违禁品吧?”
蒋沫熙平静地点了点头。
邵云安瞪大了眼睛,王石井也严肃了。
蒋沫熙只说了两个字:“国事。”
呃,这是国家大事,不是他们能随便问的?
邵云安不放心,还是多说了一句:“那你要注意安全啊,‘违禁品’是会死人的,放在作营保不保险啊。”
蒋沫熙:“原料,加班。”
王石井一听,忙问:“送来的不是成品?”
蒋沫熙点点头,邵云安舒了口气,不是成品就行。
“那你最近要忙了?”
蒋沫熙还是点点头。
事关国家大事,边关现在的情况也不乐观,邵云安拍了拍蒋沫熙:“量力而为,别勉强自己。”
蒋沫熙依然是点点头。
邵云安把蒋沫熙送进空间了,夫夫两人相对无言,许久后,王石井开口:“如果能尽快结束战争,也是件好事。”
自己的家人都要上战场,邵云安也不会对敌人有圣母心,就是……
“你明天还是要交代熙哥儿注意安全,那东西太危险了。”
“好。”
邵云安也不想睡了,想了想,他去了伙房,让王石井留在帐篷打掩护。
第二天蒋沫熙上班的时候,邵云安给了他一个沉甸甸的饭盒,里面装满了葱油小饼干。
“你忙起来我也不知道你记不记得吃饭,但你还小,身体要紧。
如果实在是太忙顾不上,你就吃点饼干,喝点水,垫垫肚子。”
蒋沫熙用力点了点头,把饭盒装进挎包,随后抬眼说:“叔,放心。”
邵云安摸了摸蒋沫熙的头,这么一个智商奇高的孩子,又要做那么危险的东西,他怎么可能放心。
王石井这时候说:“我现在没事,我陪他过去一趟看看。”
邵云安问:“熙哥儿,可以吗?你也可以让你井叔帮你。”
蒋沫熙却摇头说:“看,可以;我,坊主。”
井叔过去看看送来的东西可以,但涉及到私务坊的事,井叔不能随意插手。
私务坊直属于皇上,蒋沫熙和代老将军是负责人,王石井即便再懂那些违禁品,他也不能随便介入。
感慨蒋沫熙在这件事上的谨慎,邵云安道:“那你井叔就过去看看。”
王石井陪蒋沫熙去“作营”,目送兄长率队护送蒋沫熙的马车离开,邵云安第一次有了一种大战来临的紧张感。
哭夜关,代明军刚收到二弟代明荣派人送来的几根特殊的“棍棍”没多久。
还沉浸在玉米的大丰收和棍棍带来的惊喜中没缓过来的他,又收到了父亲派人送来的一百多车东西。
父亲突然送了这么多车东西本就令他不解,毕竟若是辎重也不该是父亲派人来送。
再者,随这一百多车前来的还有两位自称“私务坊”的管事,和十几名“私务坊”的匠人!
私务坊?
那是什么?
代明军坐在书案后,打开私务坊的一位管事带来的父亲送给他的密信。
信上,老将军交代长子“私务坊”乃皇上私下筹建的一个类似于“匠造营”的部门。
“私务坊”直接听命于皇上,具体事宜他告诫儿子不要多问。
胡国蠢蠢欲动,“私务坊”奉皇命送一批火器支援虎行关与哭夜关,火器一事由“私务坊”派去的管事与之交代。
这两批火器是老将军随永明帝和君后南下前就奉命送出了。
即便胡国今年不准备开战,永明帝也打算让燕国这边主动出击,不能让胡国一直牵制着燕国。
代明军这里,老将军说“私务坊”的管事会向他交代。
代明荣这里,老将军让他一切听从“私务坊”坊主蒋沫熙的安排。
看完这封信,代明荣可以确定他爹和蒋沫熙这一老一少瞒着他们做了大事。
“私务坊”……
皇上和他爹瞒得可真严实,想到蒋沫熙的那颗聪明的脑瓜,再看看蒋沫熙的身份……
坊主!
代明荣眯眼,云安和石井这两人肯定也知道“私务坊”和蒋沫熙的真实身份!
不过涉及到了皇命,代明荣自不会责怪那两人瞒而不语,就是迫切地想知道他爹信上说的“火器”是什么。
蒋沫熙这一天还是天黑了才回来,王石井也在“作营”陪了他一天。
回来的他直接回帐篷休息,王石井和代战骁却是直奔帅帐,还带了四五口大箱子。
代战骁显得十分的激动,王石井倒是还好些。
拉着箱子的骡车停在帅帐外,代战骁却没让人抬箱子,而是快步进了帅帐说:“爹,东西做好了,去看看?”
代明荣神色一震,交代粟辰逸:“别等我了,你先歇着。”
知道这是有正事,粟辰逸点点头:“你们自去忙,我一会儿就歇了。”
代明荣快速出了帐篷,和王石井、代战骁一起拉着那几口箱子走了。
蒋沫熙回来了,却不见王石井的人影,邵云安问:“你井叔呢?”
正准备换家居服的蒋沫熙言简意赅:“玩枪。”
邵云安:“……!!你这是改良好了?”
蒋沫熙照旧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