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 第180章 三分真七分假,后浪刘璟冒头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0章 三分真七分假,后浪刘璟冒头了

李善长等到胡惟庸气得拂袖而去,等到刘基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带着困惑的表情慢吞吞地离开后,他才将视线定格在了那张龙椅上,面无表情的脸庞下,是惊涛骇浪的心潮。

虽然他已经是古稀之年,但只要烦心事少,吃得好睡得着,等到朱元璋殡天的时候,他还是大明的韩国公,淮西权贵们的老大哥。

只要新皇根基不稳时,煽动一些人的野心与矛盾,就像滋长胡党威势一样,让他找到时机……

“秉忠,兄长一定会找到教唆你的那个‘人’,帮你讨回公道的!”

亲自让郎中下毒送走李存义的李善长,边走边哭,三分真七分假的悲伤,让闻声无不动容。

谁不知道,李家兄弟感情深厚,李善长又当兄又当爹,为了保住李存义的性命,李善长甚至想交出保命的丹书铁券,谁都看出李存义死得蹊跷,对李善长难免就多了几分同情。

殿外还未离开的唐胜宗、陆仲亨,甚至是陈宁还有六部重要官员,全部围了上来,低声宽慰他。

“韩国公,节哀,你可要保重身体啊。”

陈宁还指望着,李善长能够借机重回朝堂之上,庇护他们这些淮西文官呢。

早朝上想弹劾其他官员,发现自己如今在工部只是一个管河道挖淤泥的苦力,他才发现,自己在胡党的作用不低,但地位真不高。

一旦没有了用处,胡丞相甚至都不正眼看他一眼。

而之前计划着,利用和廖永忠交好,将造船一事揽下,进而拿下工部的计划也泡汤了,所以陈宁现在想换条更粗的大腿抱。

“谢谢陈大人提醒。”

面对这位曾在苏州上任时,只因赋税详情繁琐,就把铁烧红了烙人的陈烙铁,李善长反应很冷淡。

他知道陈宁这种人媚上欺下,有能力但心思恶毒,根本没有什么忠心可言。

别说陈宁是胡党里的重要一员,哪怕不是,他也不打算与之深交,因为这种人太容易惹事生非。

他还是喜欢和唐胜宗、陆仲亨这些心思直爽又是一起发迹的老兄弟,重修旧好。

唐胜宗见李善长不理会陈宁,一个靠肩把人顶出去两步,低声安慰。

“百室兄,你二弟杀良冒功的罪名铁板钉钉,他服毒自尽也算是自作自受,省得你操心了。”

“……”

李善长差点一口气没上来,脸色铁青,呛得他直咳嗽。

“咳咳咳!”

这群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

但凡不是唐胜宗说这话,李善长都得怀疑,对方是故意影射,二弟的死是他为了图省心,为了李家满门无恙,才弃车保帅弄死了二弟。

“百室兄,你怎么咳嗽起来了?是哭得太伤心伤到心肝肺了吗?”

唐胜宗还不知道,自己不小心说出了事实,赶紧招呼陆仲亨,搀扶着李善长往午门方向走。

及时去请郎中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打算一路哭回去的李善长,被两个孔武有力的大老粗,拖拽着一路飞奔,衣摆都飘扬了起来。

“放……咳咳咳!”

张嘴灌了一肚子风的李善长,原本身体无恙,感觉经历这一遭也要抱恙了。

“咳咳!丹书……”

“百室兄你放心,我给你顺手捎上了。”

陆仲亨一手扶人,另一只手也没闲着。

二十来斤重的丹书铁券,在他手里就跟拎小鸡一样轻松。

无法继续借二弟之死卖惨的李善长,见状咬紧了后槽牙,心里把两人骂了个半死,嘴上却还在感谢着他们对自己的关心。

“多谢吉安侯。”

谁叫这些武将是顺毛驴只能一边哄着,一边拿萝卜钓着。

哪怕在李善长的大计里,唐、陆两人不堪重用,但也绝不会得罪他们,这样发生什么事,他们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些事,不阻止就是促成的帮手。

胡惟庸正是不了解这一点,把朝堂搞成了胡党,以及非胡党这种泾渭分明的情况,什么事都用自己人,才会变成出了事什么都是自己人背锅的下场。

连陈宁都打算另找山头了。

胡党,已然穷途末路。

李善长被唐陆两人塞进李家马车时,看了一眼午门旁边停着的唯一一辆马车。

刘伯温,好谋略!

但你想代替胡惟庸踩在我李善长的头上?

只能下辈子了!

……

朱元璋得知李善长被唐胜宗和陆仲亨带走去看郎中的消息,一时间都分不清唐陆两人,是看穿了李善长伪善的真面目,还是无意的行为。

“罢了罢了,随他们去吧。”

反正李家这次没卷进来,小打小闹,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

只要两人没有刚从胡党的狼窝出来,弃暗又投暗跑进虎穴里去,越是性情直爽的将领,用起来越是顺手。

朱元璋看向专门追来乾清宫找他议事的刘基,比划着云奇搬来的椅子。

“老先生请坐,这次辛苦老先生了。”

这次上奏弹劾李存义,是刘基带的头,并且用的还是刘璟的名义。

整个事件之中,刘基没得到任何的好处,只是听命行事,全力以赴。

朱元璋想到前几年对老先生还心存疑虑,如今态度又恢复了旧时的敬重,等刘基落座,他将屁股下面的椅子往前挪了挪。

直到两人相距不过一步距离,这才停下。

刘基闻弦音而知雅意,连忙表态。

“为陛下效力,是老臣应该做的,璟儿上奏,也是因为他被陛下提携后,想要整顿地方卫所里的不良风气,这是他自愿的。”

刘基不给自己表功,但替儿子刘璟塑造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形象。

他深知,璟儿连升三级,全靠豁出性命得来的,可刘家在军中没有任何背景,想要继续升迁,只能依靠陛下的信任。

璟儿能文能武,要是走仕途,要不了几年就能入京,可是,璟儿给他写的家书上说了,他希望亲手荡平倭寇之乱。

祖坟被倭寇刨的事,加上温州官场通倭人员的名单里,还有刘基往日里的得意门生,刘璨被设计通倭的事,还得由刘家人亲自将这块污名洗干净。

于私于公,他决定尊重璟儿的选择。

家仇要报,国仇更要一雪前耻!

朱元璋还真不知道,奏本上的内容不是刘基代,而是刘璟所写。

“咱看着那奏本上写得轻重主次,条理分明,还以为是老先生你的手笔,刘璟这小子可以啊,让他当指挥使屈才了,要不咱把他调京城来得了。”

刘基没想到陛下对璟儿如此重视,眼看着要弄巧成拙了,急忙摆手婉拒。

“比起入京为官,璟儿更想上阵杀敌,他想组建一支海上的精兵对抗倭寇,按照比水军还要严格的要求训练,这样不光能在陆地防御,还能直接下海反击,他还想让老臣向陛下提这个建议,结果陛下已经想好了,要组建海军,他那些小聪明只是班门弄斧,不足挂齿。”

本来朱元璋想让刘璟来京城为官,只是顺嘴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