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春天,一声枪响在刑场上空回荡。30岁的王玉娥,这个被称为“女贼”的女人,生命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她的罪行确凿,死有余辜。然而,当我们循着她短暂而坎坷的人生轨迹,回溯那些改变她命运的一个个瞬间时,内心难免为之震颤——从勤恳本分的农家媳妇,到盗窃铁路物资的惯犯,她的人生,究竟是在哪一步开始彻底失控的?
一、婚姻的裂痕:三十元押金引发的悲剧
王玉娥原是河南省南阳淅川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姑娘。在家中九个兄弟姐妹中,她相貌俊秀,性格内向,平日里总是少言寡语。
1983年初,经人撮合,她嫁给了同村农民海某。婚后的王玉娥,是个典型的贤惠媳妇。
她手脚勤快,天不亮就起床操持家务,下地干活也是一把好手。她对公婆恭敬有加,邻居们提起她都竖起大拇指:“海家娶了个好媳妇!”
不久后,王玉娥怀孕了。这本该是件喜事,却成了她人生转折的开始。临产时,医院要求缴纳三十元押金。
王玉娥平日里只知道埋头干活,身上没有一分钱积蓄。她只好向婆婆开口。盼孙心切的婆婆自然愿意出这个钱。
就在这时,嫂子站了出来,冷冰冰地说:“给她三十块可以,但必须先给我一千五百块!将来超生罚款,亲戚都要受牵连,我得提前防备。少一个子儿都不行!”
婆婆哪里拿得出这一大笔钱?最终,王玉娥只能在医院做了引产手术。
从医院回来时,她身体极度虚弱,却只能“无怨无恨”地接受这个现实。夜深人静时,她暗自发誓:一定要生个男孩!
二、“妨主”的婴儿:迷信下的家庭暴力
1986年3月28日深夜,王玉娥终于如愿以偿,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取名小钢。抱着襁褓中的儿子,她满心欢喜,以为好日子就要来了。
她万万没有想到,等待她的是一场更大的灾难。
孩子刚落地,嫂子就在家里散布谣言:“这孩子生的时辰不好,你们看他浑身发白,拉的屎颜色也不对。这可是‘妨主’的相啊!”
恰在此时,家里发生了一桩意外。婆婆在镇上经营着一个代销点,卖些日用百货和小食品。
一天晚上,婆婆在店里睡觉,迷迷糊糊中以为有老鼠在偷吃糕点。她摸黑爬起来,抓起一根棍子就打。
因用力过猛,竟从床上跌了下来,摔成重伤。卧床两个月后,婆婆不幸去世。
这件事成了嫂子攻击的借口:“看看!我说这孩子‘妨主’吧!他妈已经被妨死了,看下一个该轮到谁了!”
流言蜚语在村里传开。一向懦弱的丈夫也对王玉娥发出了最后通牒:“要么离婚,要么把孩子送人!”
望着怀中熟睡的婴儿,王玉娥的母性被彻底激发。她紧紧抱住孩子,泪流满面地说:“如果这孩子真的妨人,就让他妨我吧!”
孩子最终留了下来,但王玉娥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家里种着十多亩地,她每天既要照看孩子、操持家务,还要下地干活。
后来家里又开了个饭店,她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准备。而她的丈夫只管收钱,对孩子不闻不问。有一次,孩子哭闹不止,丈夫竟一脚把孩子踢出好远。
饭店经营不善,王玉娥借钱去做布匹生意。可结账时却发现根本没赚到钱。后来她才得知,赚来的钱全被丈夫拿去赌博了!
三、绝境求生:母子流浪记
1988年8月,王玉娥终于无法忍受,与丈夫离婚。
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带着孩子回娘家的离婚女人是要被人瞧不起的。
哥哥劝她:“娥,把孩子还给他家吧。我们再打发你一次,你要什么我们都给你准备!”
王玉娥坚决摇头。她知道,一旦把孩子送回海家,马上就会被送人。她也明白,娘家人同样嫌弃这个“妨主”的孩子。
果然,家里人对她的态度渐渐冷淡,甚至开始施加压力。无奈之下,王玉娥带着孩子离开了娘家。
通过远房亲戚介绍,她到一个酒厂找到了活干,一天的工钱只有一块五毛钱。
1989年5月,酒厂停工,王玉娥再次失去了生活来源。
就在她走投无路时,一对开个体饭店的夫妻向她伸出了援手。
他们说:“我们有一辆闲置的脚踏三轮车,你先推去用吧。每天卖点菜,好歹能糊口。”王玉娥感动得热泪盈眶。
从此,每天凌晨三四点,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王玉娥就起床了。
她将孩子安置在三轮车上,骑着车到乡下收菜,再拉回城里卖。寒来暑往,她终于攒下一点积蓄,在附近租了一间简陋的房子。
娘俩总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窝”。
四、堕入深渊:从卖菜女到车匪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一个普通的上午。王玉娥正在街边卖菜,一个四十多岁、操着外地口音的女人走到她摊前:
“你叫王玉娥吧?卖菜一天能挣几个钱?我给你点东西卖,保管你挣大钱,怎么样?”
走投无路的王玉娥答应了。
从第二天起,这个女人经常给王玉娥一些衣服、鞋帽等日用品转卖。
王玉娥后来知道这个女人叫吴月翠,是湖南人,大家都叫她“老蛮子”。她也渐渐明白,这些商品来路不正。
一天,王玉娥照例去吴月翠那里取货。吴月翠对她说:“天天哪有这么多东西给你卖?你想多挣钱,就得像我们一样去车上偷。火车上的东西多得很!”
王玉娥的心动摇了。她确实听说过:要想富,偷铁路,很多人都靠这个发了财。想到儿子营养不良的小脸,想到租住的破旧房屋,她最终点了点头。
从此,她成了“车匪路霸”中的一员。白天睡觉,晚上行动。
后来,她甚至把家中的两个年幼妹妹也拉上了这条“致富路”。随着盗窃次数的增多,一沓沓钞票装进了她的腰包。
王玉娥这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经事后查明,她共参与盗窃了价值九万多元的铁路物资。
五、逃亡与终结:法网难逃
1990年3月25日,王玉娥在作案时被铁路公安机关当场抓获。由于当时公安机关还不完全清楚她的犯罪程度,她只是被临时看押。
在羁押期间,王玉娥追悔莫及。她最放心不下的是被锁在家中的孩子。一次解手时,她趁看守不备,翻过厕所围墙逃跑了!
她一路狂奔回家,拉起孩子就开始了逃亡生涯。湖北、湖南、河南,她们母子辗转多地,天天东躲西藏。
最终,她又冒险回到了故乡南阳。在车站附近,一个叫任国顺的男人收留了她们。她似乎又有了一个“家”。
1991年12月25日上午,铁路司法机关在南阳车站召开公开宣判大会。盗窃铁路运输物资近十九万元的李国有、吴月翠等五名主犯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枪决。
王玉娥竟然也来到了宣判会场。或许是想看看昔日“伙伴”的下场,她忘记了自己逃犯的身份。就在人群中,有人认出了她。
第三天,她就被抓获归案。
知道自己最终的结局已定,王玉娥望着吓呆了的孩子,流着眼泪说:“孩子,给你任伯伯磕个头,往后就跟他过日子吧!”孩子顺从地跪在地上,给任国顺磕了个头。
这一刻,成了母子俩的永别。
1992年8月13日,郑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经过公开审理,一审判处王玉娥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进一步审理,驳回王玉娥的上诉,维持原判。
六、情与法的拷问
当这一判决最终公布时,了解王玉娥全部身世的检察官情不自禁地掉了眼泪。王玉娥的哥哥、弟弟也痛哭着,恳求将外甥带回家中抚养。
但王玉娥拒绝了!她永远忘不了当初被家人“白眼”相逼的苦日子。
审理此案的法官、检察官以及辩护律师,无不对王玉娥的遭遇抱有同情。然而,法律是无情的,它不相信眼泪。
那么,究竟是谁逼迫王玉娥成了“贼”呢?
是那个索要一千五百元“风险保证金”的嫂子?是那个迷信“妨主”、对她施暴的丈夫?是那些嫌弃她“带子归家”的娘家人?还是那个教唆她“偷铁路致富”的吴月翠?
或许都是,又或许都不是。
王玉娥的悲惨遭遇,确实受到了包括执法人员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同情。这种同情,是社会正义与人间真情的一种自然流露。
因为她走上犯罪之路,确实有着家庭、亲人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客观因素。
然而,面对悲惨的命运和不幸的人生,王玉娥在自我把握上发生了重大偏差。
在困难与绝境面前,她最终选择了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道路。这个错误的抉择,让她必须接受法律最严厉的处罚。
1993年的那声枪响,不仅结束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更留下了一个沉重的问号——当一个人被生活逼到绝境时,社会该如何给予他们守住底线的力量和希望?
这个问号,至今仍在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