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490章 优等生与采花贼:马鞍山连环罪案的双面人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0章 优等生与采花贼:马鞍山连环罪案的双面人生

江南小城的“双面恶魔”:优等生背后的连环罪案

1998年9月19日,星期六,江南小城马鞍山沐浴在初秋的慵懒夜色中。

谁也不会想到,这一晚,将成为困扰这座城市近两年噩梦的开端。

当晚九时许,一名21岁的女青年结束了加班,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向自家所在的居民楼。

楼梯间的声控灯因年久失修,光线昏黄不定。就在她掏出钥匙,准备打开家门的一刹那,一个黑影从楼梯拐角的阴影处猛地窜出!

一根粗糙的白色塑料编织带迅速勒住了她纤细的脖颈,巨大的力量将她拖倒在地。

惊恐让她发不出任何呼救,只能在窒息感的边缘徒劳挣扎。黑暗中,一双颤抖的手粗暴地扯开了她的上衣,在她胸前慌乱地摸索了几下。

随即,那个身影如同鬼魅般松开编织带,几步跳下楼梯,消失在楼外的夜色里,只留下受害者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惊恐地战栗。

这起突如其来的袭击,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搅碎了小城的安宁。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在接下来的四个月里,类似的案件如同瘟疫般接连发生,十多名单身女青年在夜晚回家的楼道里遭遇了同样的厄运。

恐慌情绪迅速发酵,在口耳相传中,作案者被描绘成一个“飞檐走壁、专挑红衣长发女子下手的性变态杀人狂”。

一时间,流言蜚语甚嚣尘上,改变了整个城市的社会生态:理发店里挤满了忍痛剪去长发的年轻姑娘;服装店里,曾经畅销的红色衣物成了滞销品,被爱美的女孩们深深压入箱底;

夜幕降临后,年轻女性不敢单独出行,女学生需要家人接送,夜班女司机也宁愿放弃收入,锁紧车门。

警方承受着空前的压力。成立了专案组,投入大量警力,像篦子梳头一样,前后排查了超过一万户人家,近八千名适龄男性。

侦破方案一次次调整,排查范围一次次扩大,但那个神秘的“采花大盗”却如同人间蒸发,来去无踪,作案毫无规律可循。

案件的性质也在升级,从最初的猥亵,逐渐发展为强奸,最终,两条年轻的生命在暴行中凋零——两名花季少女在被侵犯时,因颈部被勒得过紧,不幸窒息身亡。

马鞍山四十万市民,人心惶惶,寝食难安。

惊天逆转:游戏机房里的优等生

转机出现在新千年的夏季。2000年8月7日,持续了近两年的高压侦查终于迎来了突破。

通过调整侦破方向,将嫌疑人的预想年龄调低,并结合最新的dNA检测技术,警方成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当日下午,城区一家喧闹的游戏机房内,烟雾缭绕,按键声噼啪作响。

几名便衣民警悄然靠近一个正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少年。“晁豪!”一声低喝打断了他的游戏。

少年抬起头,露出一张清秀甚至带着几分稚气的脸,鼻梁上架着近视眼镜,看起来与普通高中生无异。

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竟下意识地恳求道:“等一下,警察叔叔,让我打完这局,马上就通关了……”

这不合时宜的请求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错愕。最终,他还是被带离了游戏机房,押上了警车。

“采花大盗落网了!”消息像野火般传遍全城。

然而,当目睹者和耳闻者得知罪犯的真实身份时,反应出奇地一致——全是难以置信的震惊:“怎么会是他?!”

他,晁豪,刚满十七周岁,体型修长,面容白净。算起来,他第一次作案时,年仅十五岁。

他,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一个月前刚参加完高考,总分480分,在班里名列第二,是老师同学眼中准大学生。

他,出身于淮南一个普通职工家庭,家教甚严,在周围人印象里,从不曾显露过任何恶劣品行。那些犯罪学词典上常见的诱因——家庭不和、溺爱过度、性格孤僻、心理变态、坏人引诱——似乎在他身上都找不到丝毫楔合点。

最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是他的亲人。当民警上门通报情况时,他那双鬓染霜的奶奶先是目瞪口呆,继而抢天捶地,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

“不!不可能!我的豪豪……不可能!你们别冤枉了我的孙子……”在她心中,孙子永远是那个懂事、听话、刻苦读书的好孩子。

甚至连晁豪的班主任在得知消息时,也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他一脸惶惑,几乎语无伦次:

“什么?那个……采花大盗出在我们班?晁豪?他……他可是个跟女同学说话都会脸红、会害羞的学生啊!”

在老师的评语里,晁豪“能较好地遵守校规校纪,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学习认真……能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他言语不多,比同龄人早熟,自律能力强,数理化难题总能轻松解答。他关心时事,爱踢球,玩电子游戏,和男同学相处融洽,颇讲义气。

尤其是当他父亲罹患癌症后,他成绩依然稳定,更让老师们对他高看一眼。

双重人生:乖学生面具下的欲望暗流

然而,案发后仔细回想,一些曾被忽略的蛛丝马迹,开始浮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一次放学后,同学们相约去踢球,走在半路,晁豪钻进了公园的厕所,许久不出来。

一个同学进去寻他,却发现他呆立在墙角,一脸痴迷地侧耳倾听着隔壁女厕所的动静,直到被同学喊了一声,才如梦初醒,支吾着搪塞过去。

还有一次,当几个男生在课后诡秘地讨论哪些女同学“武装民兵”般戴上了胸罩时,一旁的晁豪冷不丁冒出一句成语:“小题大做”。这精辟而老练的调侃,引得男生们哄堂大笑,却也透露出他内心对异性早已有了超乎寻常的关注和思量。

审讯室里,戴着锃亮手铐的晁豪,脸上仍带着学生特有的稚真与忧郁。他白皙修长的双手,本该在大学教室里书写笔记,如今却只能无助地放在冰冷的审讯桌上。他供述,犯罪的根源,源于青春期被严格压抑后扭曲爆发的好奇心。

在“家教甚严”的环境里,晁豪的作息时间被父母严格规定,几乎没有与异性正常交往的机会。女孩子的生理特征和身体变化,对他而言成了神秘而充满诱惑的禁忌领域。进入高中,身体迅速发育,他常常感到莫名的焦躁。女同学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都在他封闭的内心荡起涟漪。日积月累,好奇变成了难以抑制的欲望。和许多处于青春期的男孩一样,他开始幻想。为了填补认知的空白,他偷偷从书摊租借充斥着色情与暴力描写的书刊,专挑那些露骨的章节,一遍遍阅读、揣摩。然而,画饼终难充饥,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反而在他心里燃起了更旺的邪火。

1998年9月19日那个夜晚,做完作业的晁豪百无聊赖,以“上晚自习”为借口溜出家门。

街头,一位穿着短衣裙、身姿摇曳的少女吸引了他的目光。他鬼使神差地尾随其后,内心渴望能与对方搭讪,甚至幻想着能被邀请进屋。

但现实是,少女径直走上四楼,“砰”地一声关紧了防盗门,将他所有的幻想隔绝在外。

晁豪浑浑噩噩地下楼,内心的失落与积压的欲望交织翻涌。就在二楼与三楼的拐角,他遇到了那位下班回家的21岁女青年。

擦肩而过的瞬间,理智的堤坝彻底崩坍,他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编织带,实施了第一次犯罪。

那次之后,他彻夜难眠,既害怕又后悔。但风平浪静的一个月过去,他并未受到任何怀疑。

于是,侥幸心理开始滋生,恶魔的胆量逐渐壮大了。“说不定,那女的根本没报案……只要不被抓住,不会有事的,再干一次……”就这样,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直至第十一次。

扭曲的轨迹:在学业与罪孽间穿梭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晁豪竟能在这条疯狂的犯罪道路上,同时维持着优等生的光环。

他的作案时间通常选择在晚上8点到9点30分之间,只因这是父母规定的“晚自习”时段,他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回家,以免引起怀疑。

他甚至根据课业压力来调节自己的犯罪“频率”——在期中、期末考试期间,或者在高三最后冲刺阶段,因为“课程紧了,作业多了,顾不上”,作案会明显减少甚至暂停。

一边是深夜楼道里令人发指的暴行,一边是白天教室里解出难题的从容,这两种极端的状态,在他身上达成了诡异而恐怖的平衡。

几次作案得逞后,他的胆子越来越大。在观看了一些非法录像带后,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触摸,开始了对被害人的性侵犯。

为了防止被认出,他用力勒紧被害人的脖子,却因无法掌握分寸,意外导致了两人死亡。

然而,即使在犯下杀人重罪之后,他依然能准时回到书桌前,完成他的高考复习。

在他的认知里,“只要没把人弄死,就没什么大不了的罪”,对于那两条因他而逝去的生命,他只是在审讯中耿耿于怀地辩解:“我真不是有意要把她们勒死的呀!”

2000年7月,他如同一个正常的、前途光明的学生一样,走进了高考考场,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如果没有案发,一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将为他开启完全不同的人生。然而,法律不会因为成绩单上的高分而有丝毫宽宥。

沉重的反思:悲剧背后的警示

案件终于告破,马鞍山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剪短的头发展慢慢蓄长,红色的衣衫重新出现在街头。但此案留给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思索,却远未结束。

晁豪的案例,是一个极端却深刻的警示。它赤裸地暴露了我们在青少年性教育上的长期缺位与失败。

在“男女之大防”的陈腐观念影响下,对性的回避和污名化,使得像晁豪这样的青少年,无法通过正常、健康的渠道了解必要的生理知识,排解青春期的困惑与冲动。

最终,他被地下色情信息和内心扭曲的欲望引向了犯罪的深渊。他的双重人生,既是个人性格的悲剧,更是教育体系中那片“讳莫如深”的灰色地带所结出的恶果。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看待性、理解性,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负责的态度,已成为素质教育中一项不可或缺且刻不容缓的课题。

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的启蒙与道德的引导,远比单纯的禁止与回避,更能保护我们的孩子,避免下一个“晁豪”式的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