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480章 洛阳枪案:袖中藏弹的亡命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0章 洛阳枪案:袖中藏弹的亡命徒

1977年11月29日凌晨,中原大地笼罩在初冬的寒意中。

洛阳轴承厂厂区内一片寂静,只有武装部职工王某巡夜的脚步声在空旷的院子里回响。

当他走到枪库门前时,突然倒吸一口冷气——门锁被撬,厚重的铁门虚掩着一条缝。

王某心头一紧,猛地推门而入。眼前的一幕让他浑身冰凉:两个墨绿色的枪柜大敞着,原本整齐摆放的武器不翼而飞。

他颤抖着手清点损失,结果让人心惊肉跳——2支56式冲锋枪、11枚手榴弹、929发子弹,总计超过50公斤的军用物资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起震惊全国的盗枪案,拉开了一场警匪对决的序幕。

特殊年代的武装管理

在深入了解案件之前,有必要回顾当时的时代背景。作为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洛阳轴承厂不仅生产民用轴承,更承担着重要的军工生产任务。

从周恩来、朱德到刘少奇、邓小平,都曾亲临视察这个关系国家命脉的企业。

那个年代,这样的重点军工企业都设有武装部,配备真枪实弹的民兵。

据资料记载,1963年山东省曾统计出机关企事业单位自卫枪支达2.29万支,子弹220万发。

更令人惊讶的是,其中大量枪支流散在不该持枪的人员手中——从中学校长到农场场长,甚至服务员、驾驶员都可能合法配枪。

而文革期间武斗频发,更加剧了武器流失。截至1969年9月,全国被抢夺的枪支就达187万余支,炮弹39万余发,手榴弹271万余枚。

虽然后来收回了大部分,仍有相当数量流落民间。

蹊跷的盗枪动机

现场勘查显示,盗贼是在11月28日深夜潜入的,手法老练地连破两道锁具。

但令人费解的是其动机——若是为了报复杀人,当时社会上搞到黑枪并非难事;若是为了倒卖牟利,为何要冒如此大的风险盗窃数量如此庞大的军用武器?

刑警们在分析时特别注意到了一个细节:被盗的929发子弹重达20多公斤,11枚67式手榴弹也有7公斤重,再加上两支近1米长的56式冲锋枪,总重量超过50公斤。

一个人携带如此沉重的装备翻越围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经验丰富的谷警官判断:盗贼必定将武器分散藏匿在附近。

果然,经过细致搜索,警方在厂区围墙外的一处松土下,找到了部分被埋藏的子弹和手榴弹。但两支冲锋枪和大量弹药仍然下落不明。

生死蹲守

警方立即决定蹲点守候。24岁的刑警郝金木被安排在发现埋藏点的区域。这个来自孟津县会盟镇的农家子弟,是队里的业务骨干。

同事们都知道,他家境贫寒却乐观向上,小时候一个饼馍要切成几份分着吃,他总会把自己的那份让给弟弟。

就在案发前一天,郝金木刚与未婚妻见过面。两人是初中同学,感情甚笃,已经开始谈婚论嫁。谁也没想到,这次寻常的分别竟成永诀。

29日深夜,郝金木在寒风中已蹲守了十多个小时。

突然,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出现在围墙边。那是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不在大路上走,专挑阴暗角落徘徊,不时四下张望。

高度的职业敏感让郝金木立即警觉起来。他悄悄跟上,在距离十几米时果断亮明身份:“站住!警察!”

青年闻声猛地转身,拔腿就跑。两人在荒草丛中展开追逐,郝金木一个箭步将对方扑倒在地。就在他准备制服歹徒时,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了——

爆裂的终局

青年袖中突然滑出一枚67式手榴弹。更可怕的是,后盖早已拧开,拉火环就套在他的手指上!

“轰——”

500米外的谷警官听到巨响,心知不妙,发足狂奔。赶到现场时,他被眼前的惨状震惊:

郝金木倒在血泊中,颈部大动脉被弹片切断,鲜血如泉涌般喷洒;盗枪犯已被炸得面目全非,手上还缠绕着半截拉火绳。

谷警官不顾一切地背起郝金木冲向医院。一路上,鲜血洒成了一条断断续续的红线。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因失血过多,郝金木最终壮烈牺牲。

他的气管被弹片击穿,至死未能留下一句遗言。事后清点遗物时,同事们发现他口袋里的工作证、粮票都被弹片打穿,全身伤口多达几十处。

未解的谜团

根据盗枪犯生前活动的轨迹,警方最终找到了其余埋藏点的武器。但此案留下了太多未解之谜:盗枪犯究竟是谁?

为何需要如此大量的军火?又为何要在袖中藏匿打开盖的手榴弹,做好同归于尽的准备?

这种极端行为,通常只在两种人身上出现:一是取赎金的绑匪,如张子强那样随身携带松发引爆装置;二是决心报复社会的亡命徒,如2002年在乌鲁木齐引爆炸弹的歹徒。

而郝金木的英勇牺牲,为他24岁的人生画上了悲壮的句点。

1977年12月26日,他被追授为革命烈士。弟弟郝金平退伍后,毅然接过哥哥的警号,继续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

今天,在洛阳警察博物馆里,郝金木的事迹依然在静静诉说:那个寒冷的冬夜,一个年轻警察用生命践行了守护人民的誓言。

染血的工作证和被打穿的粮票,见证着一位普通民警最不普通的牺牲。

这起案件也推动了中国枪支管理的进一步完善。从那个民兵持枪、武器流散的年代,到今天严格的枪支管控,其间正是由无数个郝金木这样的英雄,用鲜血铺就了平安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