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405章 豆田下的“俯卧翘臀”:一条浴巾与九条鱼的死亡密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5章 豆田下的“俯卧翘臀”:一条浴巾与九条鱼的死亡密码

2015年8月26日,江苏省灌南县公安局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投影仪的光束打在白幕上,定格在一张现场照片:一片茂密的豆田中央,一个突兀的新鲜土包被挖掘开来,一具全身赤裸的女尸,以一种极其诡异的“俯卧翘臀”姿态,被深埋于一米以下的坑中。

她的头部和双脚深陷于泥土,唯独臀部异常隆起,仿佛在生命最后一刻,仍在进行无声而绝望的挣扎。

“不是凶杀,谁会这样处理尸体?”刑侦大队长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埋得这么深,这么隐蔽,凶手想让她永远消失。”

三天前的8月23日清晨7点,灌南县田楼镇七圩村的老李,正是这个秘密的意外揭开者。

他像往常一样来到自家豆地锄草,却一眼瞥见了那个三天前绝不存在的新土堆。

好奇心驱使他上前,用手扒开松软的泥土。指尖最先触到的是一种非土壤的、冰凉的异物感。

再往下刨,一小片青紫色的、属于人类的皮肤赫然暴露在晨光下。老李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逃出田地,用颤抖不止的手拨通了报警电话。

【现场】

侦查人员赶到后,小心翼翼地展开了清理工作。

当覆土被完全移开,真相的残酷扑面而来。死者为女性,全身一丝不挂,所有衣物、随身物品不翼而飞,这显然是一场有预谋的抛尸灭迹。

现场唯一与死者相伴的物品,是在其头部下方发现的一条浴巾。

那是一条颇为醒目的浴巾,一面红色,一面白色。更奇特的是其边缘的刺绣图案:一侧整齐地排列着两条小鱼,而另一侧,则是七条小鱼。

这独特的图案像是一个无人能解的密码。“为什么用浴巾?是杀人后随手用来包裹血迹,还是有着特殊的含义?

凶手是否就住在周边,作案后就地取材、仓促埋尸?”侦查员们心中充满了疑问。

然而,线索似乎就此断绝。浴巾是市面上极为普通的款式,难以追踪来源。更棘手的是,由于当地气候炎热潮湿,加上埋藏环境,尸体已高度腐败,面部肿胀变形,无法辨认。

法医只能从一些体表特征获取有限信息:死者染着红色的指甲油,头发经过精心打理,并且根据腹部的手术疤痕,推断她曾做过剖腹产和阑尾炎手术。

关于死亡时间,法医结合天气、土壤湿度和尸体腐败程度,初步推断:“由于埋于地下,形成了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腐败速度会稍慢。我们判断,死亡时间大约在一周左右。”

中心现场被反复勘查,却没有提取到任何有价值的指纹、足迹或生物痕迹。勘察范围被迫向外扩展。

抛尸地——当地人称为“伊和堂”的地方,位于灌南县与灌云县的交界处,是一片季节性泄洪区。非泄洪年份,村民便在此垦地种豆,地形偏僻复杂。

在距离尸体约20米处的豆垄间,技术人员终于有了新的发现。

“这里有车轮印!”一声呼喊吸引了所有人。那并非清晰完整的轮胎花纹,而是被刻意破坏或自然磨损后留下的部分压痕,若不细看,几乎与泥土融为一体。

经过精密测量,轮痕宽度约为18厘米。“这应该是轿车留下的,”经验丰富的老刑警分析道,“农村的三轮车或拖拉机轮胎更宽。

而且,普通车辆绝不会无故驶入这片田地中央。这极可能就是抛尸运尸工具留下的痕迹!”

“伊和堂”被确认为抛尸和埋尸现场,那么,杀人第一现场在何方?死者究竟是谁?一位老刑警引用了一句办案格言:“远抛近埋。

凶手不可能从太远的地方专门运尸到这里,他至少对这片区域有一定程度的熟悉。”

据此,警方对周边村庄进行了大规模排查,却一无所获,没有任何与被害人特征相符的失踪人口报告。

案件侦查,陷入了僵局。确定不了尸源,就如同在迷雾中航行,找不到方向。

【转机】

与此同时,在上海,一位名叫邵卫民的父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焦灼。他的女儿邵美华已经失联多日。

32岁的邵美华一年前离了婚,生活陷入低谷,没有稳定工作,终日流连于游戏厅,她四岁的女儿也只能托付给父母照看。

以往,她每隔两三天总会与家里联系,但这回,她的手机持续关机,音讯全无。

“这太反常了,她再怎么样也不会不管孩子。”邵卫民找到了女儿的同居男友尹小刚。

然而,尹小刚也表示联系不上邵美华,言语闪烁。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邵卫民,最终,他和尹小刚一同前往派出所,报案失踪。

这边,灌南警方对女尸的dNA比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数据库显示,这份dNA与一名叫邵美华的上海籍女子完全吻合。

她曾因涉嫌为赌博提供条件被公安机关处理过,因此信息被录入在库。

“身份确定了!她就是邵美华!”这个消息让所有侦查员精神一振。

确定了尸源,就等于打开了案件的闸门,接下来可以全力调查她的人际关系、矛盾纠葛和生前活动轨迹。

一个长期生活在上海的年轻女子,为何会裸尸于500多公里外的江苏灌南?警方立即对她的行踪进行回溯,很快,在灌南的邻县——灌云县的一家宾馆的住宿记录里,找到了关键线索。

监控录像显示,2015年8月6日晚上21点46分,邵美华戴着眼镜,身着黑色上衣,出现在宾馆前台。

几秒钟后,一名身穿白色t恤的年轻男子紧随其后,与她一同办理入住。

值得注意的是,房费由这名男子支付,但登记使用的身份证却是邵美华的。

在画面中,两人交谈频繁,神态亲昵,关系显然非同一般。

“这名男子非常关键!即便他不是凶手,也必然是重要的知情人。”侦查员紧盯着屏幕。

随后,两人上楼后因房门无法打开又返回大厅求助服务员,监控清晰地捕捉到了男子的正面影像。这是他留给世间的、与邵美华同框的最后画面。

【追踪】

确认邵美华身份后,警方立即追踪其名下的一辆黑色尼桑轿车。这一查,发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行踪。

车辆轨迹显示,在警方推断的邵美华遇害时间之后,这辆轿车反而频繁出现在抛尸现场附近。

2015年8月17日下午15时56分,轿车驶入抛尸地区域,一个多小时后才离开。

监控画面虽然模糊,但能清晰看到驾车者是一名身着黑色t恤的男子,而副驾驶座上空空如也,不见邵美华的身影。

8月18日下午,轿车再次出现在现场附近,这次开车的男子换上了白色t恤。

在被害人理应已遇害的时间段,她的车却被另一个男人开着,反复出现在她的埋尸地,这绝非巧合!

“这辆车,和开车的人,与死者的死亡有直接关联!”侦查员的直觉告诉他们,他们已经无限接近了真相。

接下来,他们对轿车轨迹进行了更彻底的倒查。8月17日凌晨2点多,这辆车停在了灌云县那家邵美华曾入住过的宾馆门口。车上下来一男一女,前往前台开房。

让所有侦查员脊背发凉的一幕出现了:那名男子,穿着与8月6日陪邵美华入住时相似的白色t恤(胸前带黑色条纹),体貌特征高度吻合!

而他身边的女子,却完全不是邵美华!她穿着黑色上衣,未戴眼镜,发型和体态与被害人均有显着差异。

更诡异的是,他们当晚入住的房间,恰好就在十一天前邵美华所住房间的隔壁!

8月17日中午,该男子独自换上一件黑色t恤,驾车外出,目的地直指伊和堂抛尸现场,直至深夜才返回宾馆。而与他同行的女子,则在房间内足不出户,待了整整一天。

8月18日,两人一同驾车,竟然再次前往抛尸现场!

“这个男人就是重大嫌疑人!而这个女人,多次一同往返埋尸地,她即便没有参与杀人,也极可能参与了埋尸过程!”指挥部的判断趋于一致。

通过技术比对和身份查询,两名神秘人物的面纱被彻底揭开:男子正是邵美华的男友尹小刚;而那名女子,竟是尹小刚的前妻——陈艳艳。

【真相】

案情取得重大突破,灌南警方立即部署对尹小刚、陈艳艳的抓捕行动。

然而,当民警赶到尹小刚与邵美华在上海的出租屋时,已是人去楼空。

屋内收拾得异常整洁,床铺平整,物品摆放有序,看不出任何搏斗或凌乱的痕迹,仿佛有人精心清理过现场。

到案后的陈艳艳,在审讯中道出了令人唏嘘的内情。

她与尹小刚本是灌云县同乡,青梅竹马,于2013年结婚,后因性格不合及误会,在2014年冲动离婚。

尽管法律上已解除关系,但两人感情并未彻底断绝,尹小刚频繁联系她,积极寻求复婚。陈艳艳内心也有此意,只是嘴上未曾明确答应。

2015年8月15日,陈艳艳突然接到尹小刚从上海打来的电话,说第二天要来找她。

“我以为他是接我去上海玩玩,”陈艳艳回忆道,“但他到了无锡接到我后,却说他要回老家(灌云县)办点事。”

她并未想到,这趟突如其来的归乡之旅,背后隐藏着如此血腥的秘密,而她的角色,竟是帮助前夫,去掩埋他现女友的尸体。

至此,一桩因复杂情感纠葛引发的悲剧脉络基本清晰。尹小刚在上海杀害女友邵美华后,驾驶她的车辆,千里奔袭,远赴苏北老家准备抛尸。

途中,他特意绕道无锡接上对此毫不知情的前妻陈艳艳,利用她对家乡地形的熟悉,共同实施了埋尸。

一边是刚刚亲手结束的亲密恋人,一边是仍存旧情、被蒙在鼓里的前妻,尹小刚导演的这出残酷戏码,将两个女人都拖入了无尽的深渊。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尽管尹小刚精心策划、企图让邵美华“人间蒸发”,但田间那个意外的土包,以及警方不懈的追查,最终让沉冤得雪,让罪恶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