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9日凌晨两点十分,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刑侦一队值班室的电话,又一次急促地响了起来。
刚处理完几起案件、正想喘口气的刑警靳得祥,几乎是条件反射地一把抓起听筒——这一通电话,将拉开一起震惊全城的恶性抢劫命案侦破序幕……
电话是市局指挥中心打来的,语气严肃:“你辖区东方红广场东口东方红五交化商店门前发生一起抢劫案,事主被捅成重伤,已送省人民医院抢救。
案犯抢走手机、传呼机、文件及现金等物品,现命令你队火速出警勘查现场!”
案情紧急,不容耽搁。靳得祥立刻唤醒值班刑警李巍、张春等三人,四人驱车直奔现场,夜色中的兰州街道寂静得令人心头发紧。
---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两小时前。
8月8日深夜十二点左右,东岗西路东方红广场东口一带已人影稀疏。白日的喧嚣褪去,只剩下路旁老槐树的枝叶在夜风中沙沙作响。
就在这时,一名腋下夹着黑色牛皮公文包、步履匆匆的中年男子出现在街头——他,是甘肃省某部门副主任马世华。
平时出入都有专车接送的他,今晚却因临时变动,让司机小冯提前回了单位。正是这一偶然决定,让他成了两名劫匪眼中的“肥羊”。
走到五交化商店门口时,两道黑影突然从路边树影中蹿出,一左一右堵住了他的去路。马世华心头一凛,定睛看去,是两个神色不善的年轻人。
其中一人亮出匕首,往前逼近一步,压着嗓子问:“你,包给不给?”
马世华强作镇定:“你们是什么人?想干什么?”
持刀者冷冷一笑:“哼,看不出来吗?抢东西的!”
话音未落,匕首已狠狠刺进马世华的胸口。另一人趁机夺过他手中的公文包。两人转身狂奔,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
靳得祥等刑警赶到现场后,第一时间走进广场旁的110巡警岗亭。巡警简单叙述了群众报案和初步处置情况,随即带领他们来到案发地点。
现场除了一摊尚未完全凝固的暗红色血迹,空无一人。手电光照上去,血迹反射出令人心悸的光泽。
几名刑警退到路边低声商议,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留在现场走访,看是否有目击者;另一路立即赶往省人民医院,争取从被害人或医生口中获取线索。
凌晨两点三十分,靳得祥和李巍赶到省人民医院外科手术室。值班医生遗憾地告知:伤员因伤势过重,已陷入深度昏迷,无法开口说话。
医生回忆说,马世华被120送来时神志尚清,曾断断续续自述:“在东方红广场五交化商店门口被坏人捅了一刀……包被抢走了……我叫马世华……我弟弟叫马世杰,电话是……”话未说完,他便失去了意识。
---
十分钟后,马世杰和单位同事赶到医院。面对刑警的询问,马世杰却无法提供哥哥当晚的具体行踪——他并未与马世华在一起,事先也未通电话。
案件迅速惊动了甘肃省公安厅。蔚厅长听取汇报后,立即召来省厅刑侦处处长朝维汉,严令迅速介入、督办破案。
朝维汉随即指派大案科科长张家宁与刑警张军赶赴城关分局了解情况。两人速去速回,将初步调查情况整理成书面报告,直呈厅长。
与此同时,兰州市公安局也决定直接参与侦破。这起案件,就此形成了“省厅、市局、分局三级联合侦查”的特殊格局,可见其受重视程度。
8月10日上午,从医院传来噩耗:马世华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
抢劫案升级为命案,所有参战刑警肩头的压力骤增。专案组汇集三级刑侦力量,反复分析后,决定实施一个看似希望渺茫、却是当前唯一可行的方案——“引蛇出洞”。
具体做法是:利用被劫的传呼机做文章,由马世杰以哥哥的名义拨打该传呼,试探能否引出案犯。
当晚七点四十三分,在城关分局刑侦一队副队长孟好宏的指挥下,马世杰用136数字手机向被抢的传呼机发出了第一条信息。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成了刑警们最难熬的等待。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手机始终沉默。就在大家几乎放弃希望时,手机突然响了!
“来了!”几人几乎同时低呼。
马世杰深吸一口气,按下接听键:“喂——”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生硬而沙哑的普通话男声:“谁打传呼?你哪里?”
“我是兰州……”
“嘟——”对方猛地挂断了电话。
但手机上已留下清晰的来电显示——一个新疆的固定电话号码。线索,终于浮出水面!
---
孟好宏立即向省厅大案科科长张家宁通报情况。张家宁闻讯大喜,连夜联系新疆自治区公安厅刑侦处大案科科长靳鹏,请求协查。
四小时后,熟睡中的张家宁被电话惊醒——新疆伊宁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来电:该号码属于伊宁市某住宅电话,机主为哈萨克族人,近期未离开伊宁,家中也无外来人员。
伊宁警方分析,这个电话很可能只是“中转站”——真正的持机人不敢直接回电,于是通过他人电话试探。
为避免打草惊蛇,两地警方决定暂不接触机主,继续秘密监控。
8月11日上午十点,马世杰的手机再次响起。
“喂!你是谁?”
“你是谁?”马世杰按预案反问。
“我就是你昨晚呼的那个人。”
“我就是传呼机的主人。”
“你现在在哪儿?”
“在兰州啊。”
“在兰州哪儿?在医院吗?”
“干嘛在医院?”
“你不是挨了一刀吗?”
“皮肉伤,缝几针就回家了。”
对方似乎松了口气:“你报警没?”
“这点小事报警?警察哪有空管。”
“你的手机、传呼机在我这儿,还要不要?”
“要啊!所以才呼你。你在哪儿?”
“乌鲁木齐。想要的话,拿八千来。”
经过几轮讨价还价,最终以五千元“成交”,约定马世杰赴乌鲁木齐交易。
---
8月11日下午,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召开紧急案情分析会,认定犯罪嫌疑人应在新疆。收网的时候到了!
专案组立即派出五人抓捕小组飞赴乌鲁木齐,成员包括:省厅大案科长张家宁、侦查员张军,市公安局侦查员胡江胜,城关分局刑一队副队长孟好宏、侦查员李巍。由孟好宏假扮“马世杰”与嫌疑人接头。
8月12日上午,嫌疑人再次来电,“马世杰”与其敲定:8月14日抵乌,届时联系。
当日中午,五人小组启程,经西安转机,于当晚十一点二十分抵达乌鲁木齐。新疆公安厅刑侦处早已派车在机场等候。
---
当夜,两地警方连夜制定行动方案:见面地点定在新疆饭店302房间,孟好宏以“马世杰”身份入住,胡江胜潜伏在卫生间;
李巍与三名新疆刑警埋伏于对面305房间策应;张家宁、张军与两名新疆民警控制大堂;新疆公安厅大案科科长靳鹏率三人封锁饭店外围。新疆刑侦处胡杰处长坐镇指挥。
8月14日上午十点半,孟好宏在302房间拨通了马世华被抢的手机:“喂,我是马世华的弟弟马世杰……”
对方迫不及待地打断:“你在哪儿?”
“我已到乌鲁木齐,住新疆饭店302房。你过来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对方只回了一个“好”字,立即挂断。
十一点三十分,一辆红色出租车停在新疆饭店门口。一名少数民族模样的青年边打电话边四处张望。外围侦查员立即锁定目标。
然而,此人极为警觉,在门口打完电话后,突然拦车离开。侦查员紧随其后。
出租车开出约三十米突然停下,青年下车回望饭店方向。侦查员当机立断,假意过马路靠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制服。
当场从其身上搜出被劫手机、马世华的工作证、身份证、通讯录等物品。
---
审讯迅速展开。犯罪嫌疑人库吾瓦·阿尼西,哈萨克族,伊宁县天山乡人,小学文化,1976年出生。
1999年3月离家打工,辗转多地。7月10日在乌鲁木齐结识汉族青年“李明”。
7月27日,库吾瓦听信“兰州工作好找”的说法,乘507次列车来到兰州。不料找工作处处碰壁,只能夜宿火车站广场。就在此时,他意外重遇“李明”。
两人合住小旅馆第三天,李明借钱被拒后,提议:“找不上活,干脆去抢!”
犹豫之后,库吾瓦同意了。当晚,两人在东方红广场附近寻找目标,最终对马世华下手。库吾瓦承认,刺出那一刀的人,正是他自己。
---
审讯结束,张家宁立即向甘肃省公安厅汇报战果。
8月16日,库吾瓦被押解回兰州。这起震惊金城的特大抢劫命案,从发案到擒凶,仅用七天时间。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东方红广场那一夜的血迹早已被晨光抹去,但正义的脚步,从不因夜色深沉而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