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25日深夜,河南省洛阳市最繁华的街道陷入一片死寂。
制帽厂门市部内,两名年轻的女营业员——18岁的刘晓娜和19岁的王娟,倒在血泊中。
她们不仅遭到钝器重击,王娟更遭受了性侵。会计室的铁皮柜被撬开,账本被撕毁,一千七百多元现金以及收录机、金戒指等价值数千元的物品不翼而飞。
这起恶性案件发生在闹市区,失窃金额在当时堪称巨大,瞬间引爆全城舆论。
省、市委领导高度重视,责令公安机关全力侦破。省公安厅刑科所痕迹室全员出动,与市公安局刑技人员组成专案组,投入现场勘查。
---
警犬在门市部内嗅探一圈后,突然冲出大门,沿街道向南奔去。
侦查员紧随其后,在几十米外的绿化带中发现一双沾满血迹的手套。经检验,血迹属于王娟。
技术人员在现场提取了近百枚指纹,并在水磨石地面和长条椅上,通过照相和静电吸附提取到七枚残缺的拖鞋印和塑料凉鞋印。
当时参与痕迹勘查的十多人中,只有郑德才一人专攻足迹检验。压力如山,他深知,这几枚模糊的鞋印,或许就是破案的关键。
---
现场鞋印的鞋底纹路几乎磨平,难以辨识。为寻找类似样本,郑德才顶着盛夏酷暑,一头扎进市区几个大型废品收购站,在堆积如山的旧鞋中翻找。
恶臭扑鼻,尘土弥漫,他却毫不分心,终于找到几双与现场鞋印特征相近的破旧拖鞋和凉鞋。
回到实验室,郑德才反复比对样本鞋与现场足迹,逐步勾勒出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五天五夜不眠不休后,他在省、市领导参加的案情分析会上公布结论:
· 犯罪嫌疑人至少为两名男性;
· 一人穿26厘米白鸽牌泡沫拖鞋,身高约1米72,体态中等,年轻;
· 另一人穿25.5厘米九孔塑料凉鞋,身高约1米65,体态偏瘦,年轻;
· 鞋子分别产自福州第二塑料厂和潮州第五塑料厂;
· 从拖鞋前掌断裂痕迹判断,嫌疑人经济条件较差,应居住在案发现场一公里范围内。
---
足迹分析为案件指明了方向。专案组印发协查通报,民警开始对周边上千名年轻男性进行排查。
不久,一个高度吻合的对象浮出水面:李明春,20岁,有前科,身高1米72,家住案发地约一里外。面对讯问,他无法说清案发当晚行踪。
民警在其家中搜出一双破旧拖鞋。尽管指纹比对不符,但郑德才再次介入,提取李明春的行走足迹进行比对。
经过一整天严谨鉴定,他确认:“现场拖鞋印与李明春的鞋印一致。”
---
突审中,李明心理防线崩溃,供出同伙白清国、张宝顺。三人均无业,因眼红他人经商致富,萌生抢劫念头。
李明春踩点后发现,制帽厂门市部每晚仅有两名女营业员留守,便于下手。
7月25日傍晚,三人潜伏在门市部对面。晚七点半,刘晓娜和王娟锁门外出吃饭。三人趁机靠近,伪装乘凉。
待她们返回开门时,一拥而入。白清国和张宝顺勒住两名女子,李明春反锁大门。
威逼交钱未果后,白清国性侵了王娟。李明春撬开铁皮柜,仅得1700多元现金,愤而撕毁账本。
为灭口,三人用锤子猛击两名女营业员头部,随后劫走收录机、金戒指。李明春分得900元,其余财物由白清国、张宝顺瓜分。
---
案发次日,送货员发现惨案报警。一个月内,白清国、张宝顺在外地落网。
警方起获埋藏的收录机、金戒指及三把带血锤子。郑德才再度提取二人鞋印,确认与现场凉鞋印完全吻合。
庭审中,主犯李明春坦言,自己心理扭曲源于童年阴影。
他十六岁起流浪社会,对生活充满绝望。“我只想搏一搏,”他对记者说,“但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最让他困惑的是,足迹专家如何提前判断出他脚穿“白鸽牌拖鞋”?
1986年底,李明春被判处死刑,白清国、张宝顺分获死缓。这起曾震动洛阳城的血案,最终因一枚枚模糊的鞋印,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