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才为避免误判,反复多次对检材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测量。特别是为了验证鞋跟踏在人体上形成的印迹特征,他和同事用刘石刚的皮鞋在各种材质上进行了数十次实验,但效果都不理想。
最后,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现场条件,郑德才和同事毅然决定亲自躺在地上,用刘石刚的皮鞋在自己身上进行模拟实验。
通过这种近乎牺牲的方式,他们终于成功解释了技术上的差异点。当晚八点左右,郑德才和同事做出了最终认定结论:“刘桂荣、魏世珍被害案现场足迹是刘石刚穿用的皮鞋所遗留。”
市公安局刑警大队负责人连夜带着这一关键证据赶回案发地,再次对刘石刚展开突击审讯。
从深夜到次日上午,经过整整十二个小时的艰苦较量,在强大的心理攻势和科学的足迹鉴定证据面前,刘石刚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如实交代了杀害刘桂荣、魏世珍的完整作案过程。
令专案组震惊的是,刘石刚随后又陆续交代了在案发地附近以及外地两年来所发生的六起久侦未破的杀害青年妇女的重大案件,以及一起中途中止的抢劫杀人案。这些案件性质极其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刘石刚,男,二十九岁,原籍贵阳某农村。1993年因父母双亡,来到案发地投靠一位亲戚,开始在附近一家工厂打工。此时的刘石刚还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希望好好工作,挣钱结婚成家。
1995年1月的一天,刘石刚在一家小饭店吃饭时,意外结识了比自己大八岁的女服务员王晓倩,也因此走上了第一次杀人抢劫的道路。
三十多岁的王晓倩虽是下岗女工,在饭店做服务员,却凭借着前夫留下的财产,穿金戴银,打扮时尚。她平时爱好跳舞,生活颇为风流。
1月22日下午,王晓倩像往常一样来到舞厅跳舞,发现认识的年轻小伙刘石刚也来了。她不知道的是,刘石刚其实是特意来找她的,而且心怀不轨。早在第一次在饭店吃饭时,刘石刚就看到王晓倩穿金戴银,一副富婆模样,那时就动了邪念。
他想向她“借钱”,甚至直接花她的钱。在舞厅里,刘石刚借口学习跳舞,凭借能说会道和丰富的社交经验,很快博得了王晓倩的好感。此后,两人经常出入舞厅。
第一次发生性关系是在一个夜晚。那天王晓倩下班已是晚上十点多,刘石刚正在舞厅等她。两人跳了几支舞后,王晓倩说没吃晚饭,提议出去吃夜宵。
对本地更熟悉的王晓倩带他来到一家馄饨店。吃完后,两人来到刘石刚租住的平房里发生了关系。此后,两人减少了去舞厅的次数,有时间就在刘石刚的小屋里幽会。
此时的刘石刚由于长期请假、旷工,被工厂开除,失去了经济来源。他不再满足于让王晓倩买单吃饭的生活。
半年后,当生活拮据的刘石刚提出为了长相厮守要在新开发的小区买房子,让王晓倩出钱时,两人发生了激烈争吵。
王晓倩认为,自己比他大八岁,明摆着是让他骗钱买房,万一哪天他变心了,房子肯定要不回来。
刘石刚则恼羞成怒,认为她只是在利用自己满足性欲,根本没有真感情。两人交往半年,戴着金项链、金手镯的王晓倩连个bp机都没给他买过,每次联系,他都得去公用电话亭呼她的bp机。穷困潦倒的他渐渐动了抢劫的念头。
一天晚上,刘石刚借口天气太热,想外出乘凉散步,带着王晓倩四处闲逛。来到一条小河边时,发现那里有很多夜间钓鱼的市民。他只好带着她继续往前走。
她多次提出蚊子太多想回去,都被他找各种借口挽留。终于找到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确认四周无人后,他突然将她推倒在地,扑上去死死掐住了她的脖子。
原本刘石刚以为自己的力气足以掐死她,不料她拼命反抗。他顺手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狠狠砸向她的头部。
随后,他非常从容地一件件取下了她佩戴的黄金项链、黄金戒指、黄金手镯、bp机和钱包等物品,将她的尸体拖进了小河中。
警方接到群众报案后,并未及时确认刘石刚为嫌疑人,因为王晓倩的bp机控制台记录中与刘石刚相关的信息都是公用电话。更令人发指的是,第二天上午,刘石刚还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来到王晓倩死亡现场围观。
听到围观群众议论说如果嫌疑人抢走了bp机,警察可以通过bp机定位找到嫌疑人时,刘石刚吓得赶紧离开,偷偷将王晓倩的bp机扔进了附近的草丛中。
此时的刘石刚已经彻底疯狂,他发现抢劫比上班来钱快得多。不久后,在二十公里外的一家超市,一名女店员被杀害。
接到报案,当地警方迅速封锁了超市周围的街道路口进行盘查。超市门口停满了警车,警察拉起了警戒线,许多当地群众在围观。
这家超市位于城乡结合部路旁,面积一百多平方米,主要经营日用百货和糖酒食品。由于女老板一人照看不过来,雇佣了一名外地女孩,名叫郭珠珠,二十一岁,吉林人。超市的卷帘门被拉到一半,没有人动过。
身穿警服的法医不时弯腰进出现场,紧张地忙碌着。两名技术人员用刷子在卷闸门的把手和边缘部位轻轻刷扫,显现出一些指纹。
报案的是超市女老板。案发前十分钟,她到门外上厕所,离开时店里只有一名男顾客,她没在意。回来时发现超市的卷帘门被拉到了接近地面的位置。(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