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域大捷的辉煌与黑海初啼的锋芒,如同投入帝国庞大战略池塘的两块巨石,激起的涟漪尚未平息,新的波澜已然在酝酿。帝国的目光穿透时空,落在地中海的蔚蓝与阿拉伯半岛的黄沙之上,而长安,永远是这一切风暴的决策之眼。

鸿胪寺卿王玄策,终于风尘仆仆地回到了长安。他没有乘坐囚车,亦非狼狈逃回,而是带着一种近乎传奇的色彩归来。大马士革的软禁生涯,因疏勒大捷的消息传来而骤然改变。哈里发穆阿维叶纵然心中怒火万丈,却也不得不重新审视与这个东方巨人的关系。最终,王玄策在得到“大唐与大食需重新划定边界,互不侵犯”的口头承诺后,被“礼送”出境。

紫宸殿内,王玄策详细禀报了他在大食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大食帝国内部因这场失败而引发的暗流——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激烈争吵,不同派系(逊尼与什叶)矛盾的隐隐抬头,以及对东方这个庞大帝国愈发浓重的忌惮。

“陛下,”王玄策总结道,“大食此败,伤及筋骨,短期内确无力东顾。然其国根基未损,宗教狂热犹在,假以时日,必为心腹大患。臣观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或可从此处着手,分化瓦解。”

李琰静静聆听,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扶手。“分化瓦解……言之有理。然目前,我大唐需消化西域,稳固黑海,不宜再启大规模陆上战端。对大食,当以商战、情报渗透、扶持其内部反对势力为主。玄策,你此番辛苦了,且先好生休整。未来对西之事,朕还需倚重于你。”

王玄策的归来,不仅带回了宝贵的情报,更象征性地为西域战事画上了一个句号。帝国的西线战略,正式从“御敌于国门之外”转向了“积极经营与渗透”。

与此同时,南瞻洲的“金穗”与“地宝”也迎来了第一次收获。嘉禾苑内,当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和硕大饱满的土豆被呈到御前时,司农寺官员激动得声音发颤:“陛下,亩产……亩产远超预期,玉米可达五石,土豆甚至更高!且不择地力,耐旱抗瘠!”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这意味着,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情况下,大唐的粮食总产量可能实现飞跃式的增长!人口增长的瓶颈将被打破,边疆屯垦的成功率将大幅提升,帝国的国力将得到最根本的巩固!

李琰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沉声道:“此乃天赐大唐,泽被万世!着令司农寺,扩大试种范围,总结经验,编撰《嘉禾种植法》。待技术成熟,优先在河东、河北、陇右等边地及人口稠密州县推广!此乃国本,不得有失!”

希望的种子,终于结出了足以改变国运的果实。帝国的根基,因这来自新大陆的馈赠,而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黑海,这片日益重要的水域,成为了帝国西进战略的关键支点。周淮安率领的黑海舰队,在清剿海盗、展示肌肉之后,并未停歇。根据李琰的密旨,舰队开始以“护航”和“友好访问”为名,频繁出现在黑海西岸、属于拜占庭势力范围的港口外,有时甚至会对沿岸地理、水文进行“勘测”。

这一举动,引起了君士坦丁堡的高度紧张。拜占庭海军将领们感到尊严受辱,纷纷要求皇帝下令驱逐这些“过于靠近”的东方战舰。然而,君士坦斯二世却陷入了更深的矛盾。他既忌惮大唐的武力,尤其是那恐怖的猛火油,又迫切需要大唐在陆地上牵制阿拉伯人。他再次采取了拖延策略,一边通过外交渠道向切尔松尼斯表示“关切”,一边却默许了唐军商船队在帝国核心港口获得更优惠的关税待遇。

就在拜占庭君臣为此焦头烂额之际,北方的可萨汗国,那位凭借大唐支持上位的三王子,如今已坐稳了汗位的可汗,送来了一份意想不到的“厚礼”。

叶莲娜公主的兄长,可萨可汗,为了进一步巩固与大唐的联盟,并展示其价值,竟主动提出,愿意将可萨汗国在黑海北岸的一处天然良港及其周边百里草场,“永久租借”给大唐,作为黑海舰队的前进基地和物资囤积点!此地位置关键,可控黑海北部航道,远比切尔松尼斯更具战略纵深。

消息传回长安,李琰大喜过望。这可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他立刻准奏,并下令赵文渊和周淮安全权负责接收、建港事宜,将此港命名为“定北港”,并计划派驻更多战舰和陆战队。帝国的触角,藉此深深地嵌入了黑海北岸,对拜占庭形成了事实上的海陆夹击之势。

帝国的武功与韬略,在庙堂之上、疆场之间展开,而后宫的丝竹管弦、诗画茶香,亦构成了这盛世图景中不可或缺的柔美底色。

时值上元佳节,长安城火树银花,不夜天街。大明宫内亦张灯结彩,举办盛大的夜宴。不仅皇室宗亲、文武重臣在列,阿黛拉、叶莲娜、伊兹三位有着特殊身份的“贵人”也应邀出席。

宴会的气氛热烈而融洽。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琰兴致颇高,命人取来玉箫,亲自吹奏了一曲《春江花月夜》。箫声清越悠扬,时而如月色流淌,时而如江潮涌动,将盛唐的繁华与气度融于音律之中。众人皆屏息静听,沉醉不已。

上官婉儿即席赋诗一首,文采斐然,既赞盛世,又寓深情。阿史那云则展示了其精妙的剑舞,身姿矫若游龙,剑光闪烁如虹,赢得满堂喝彩。

轮到三位异域公主时,场面更是精彩。叶莲娜公主落落大方,用略显生硬却韵律准确的唐音,吟诵了一首她精心准备的边塞诗,将其草原故乡的辽阔与对大唐文明的向往巧妙结合,引得李琰连连颔首。

伊兹公主则与几位宫廷乐师合作,用她带来的东洲特色乐器,配上她空灵原始的嗓音,演绎了一曲充满异域风情的雨林之歌,仿佛将众人带回了那片神秘而富有生命力的新大陆。

最令人动容的则是阿黛拉。她并未表演波斯歌舞,而是端坐琴案前,素手轻抚古琴,弹奏的却是一曲她根据大唐音律改编的、带有波斯韵味的《幽兰操》。琴声古朴苍劲,又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乡愁与坚韧,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文明在融入新天地过程中的挣扎与新生。曲终,她盈盈下拜,轻声道:“此曲,名曰《兰蕙同心》,愿波斯文明之兰,能植根大唐沃土,与华夏之蕙,同气连枝,共沐荣光。”

李琰深深地看着她,眼中满是激赏。他亲自斟了一杯葡萄美酒,走到她面前赐下:“好一个《兰蕙同心》!阿黛拉,汝心已通华夷,当为文明交融之典范。”

这一夜,箫声、诗韵、剑影、异音、古琴……交织成一曲跨越山河大海的文明交响。帝国的包容与强大,不仅在疆场,更在这每一缕音律、每一句诗词之中。

宴会散后,李琰微醺,信步来到御花园的梅林旁。上官婉儿与阿史那云紧随其后。

“陛下今日似乎格外开怀。”上官婉儿为他披上大氅。

李琰望着枝头含苞待放的梅花,笑道:“武功文治,内外安靖,更有佳人如玉,文明交汇,朕心甚慰。只是……”他话锋一转,目光投向西方,“这棋盘上的对手,还未真正发力啊。”

阿史那云接口道:“陛下是指……罗马?还是大食?”

“皆是。”李琰淡淡道,“罗马老辣,如千年古潭,深不见底;大食虽伤,其势未衰,如草原野火,遇风复燃。更何况,欧罗巴诸邦,虽处蒙昧,亦不可小觑。”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然,我大唐正如这凌寒绽放之梅,风霜愈烈,其志愈坚!下一步,该让我们的使徒与利剑,真正踏入那片传说中的西方核心之地了。”

数日后,一道新的旨意从大明宫发出:

组建规模空前的“西海宣慰使团”,正式访问拜占庭帝国。正使由熟悉西方事务、刚立大功的王玄策担任,副使则包括了精通多国语言、善于交际的官员,以及工部、兵部的技术观察员,甚至还有几名得到戒贤法师推荐、旨在进行佛学交流的学问僧。使团携带的国书,语气更为平等且富有建设性,除了重申通商、文化交流,更正式提出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想,并希望能“观摩学习”拜占庭的海军技术与城市建设。

与此同时,驻扎在定北港的黑海舰队,接到了秘密指令:挑选最精锐的五艘“黑海级”战舰,组成一支分舰队,悬挂使团旗帜,负责全程护送。周淮安被密令,在确保使团安全的前提下,可“酌情”展示舰队实力,尤其是在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地中海之时。

帝国的使徒,将手持橄榄枝与国书;帝国的利剑,将隐于舰船与旌旗之后。这一次,目标直指罗马的心脏——君士坦丁堡。

李琰在送别王玄策时,意味深长地说:“玄策,此去非同小可。朕不仅要你看到罗马的繁华与强大,更要你看清其虚弱与裂痕。帝国的下一步,或许就将因你的双眼而决定。”

王玄策肃然躬身:“臣,必不辱使命!”

庞大的使团与护航舰队,在初春的寒风中,自定北港启航,驶向那片决定未来西方格局的未知海域。帝国的棋局上,一枚凝聚了外交、军事、技术、文化多重意义的棋子,越过黑海,坚定地落向了欧罗巴的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