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驶进兴州城时,徐大志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致,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可是他当初离村后第二次回老家过年,虽说初八就得赶回来准备开工,但能在老家陪母亲和妹妹过个完整年,心里还是暖烘烘的。
“建国,今晚就别回厂里宿舍了,直接住我那儿。”徐大志拍了拍前面黄建国的肩膀,“明天正月初九,咱俩一起去厂里,正好上午会议你也要参加的。”
黄建国有些犹豫:“这不太好吧?你一家人住,我凑什么热闹。”
“嘿,你这说的什么话!”徐大志一把揽过他的肩膀,“我那别墅空房间多的是,再说了,明天一起过去方便。就这么定了!”
一车人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城西徐大志那栋藏在居民区里的小别墅。虽说叫别墅,其实也就是个二层小楼,但在这一片平房中,已经足够显眼。
一行人进了屋,徐大志环顾四周,眉头微微一皱:“这房子空了才几天,灰尘就积了不少啊。”
袁翠英会意,笑道:“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大敏说请个保洁,但现在哪有人出来做工呀,再说了我们自己动手也快的。”
徐大敏在一旁点头:“哥,你不是常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嘛,虽然现在年过了,但这开工前的打扫,寓意着新年新气象!”
徐大志哈哈大笑:“说得对!那咱们今天就来个全家总动员!”他转头看向正准备放行李的黄建国和一旁默不作声的蒋伟,“二位,既然赶上了,就一起沾沾这新气象的光吧!”
黄建国没想到被抓了壮丁。他与蒋伟对视一眼,笑着挽起袖子。
“这叫什么事儿啊,”黄建国小声嘀咕,“原来留我是让我做苦力呀!”
蒋伟被这话逗乐了:“建国老弟,能给徐董当苦力,多少人求之不得呢!”
徐大志耳朵尖,听到他们的对话,笑道:“蒋伟说得对,我不会让你们白干活的。今晚让我妈做几个拿手好菜,我再开一瓶好酒,算是犒劳大家!”
分配任务时,徐大志展现了他管理工厂的才能:他妈负责厨房,徐大敏收拾卧室,黄建国和蒋伟被派去打扫客厅和书房,而徐大志自己则包揽了最棘手的卫生间。
擦窗户时,黄建国好奇地问:“徐董,明天开会主要讲什么内容?我好有个准备。”
“你要准备啥?带上脑子就行了!”徐大志一边挥鸡毛掸子,一边回答:“主要是集团结构调整的事。现在咱们业务越做越大,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锅粥了。小麦电子有三个分厂,镜湖黄酒有五个分厂,还有省城办事处、空调厂、物流公司、营销公司...林林总总十多个企业,不管不行啊。”
黄建国闻言,惊讶道:“好家伙!我记得前几个月你还只有两个电子厂,两个酒厂的呀,这发展速度也太快了!”
“时势造英雄嘛。”徐大志笑了笑,但眼神中透着自豪,“现在政策好,只要敢想敢干,机会多的是。”
打扫完毕,已是华灯初上。袁翠英做了一桌丰盛的菜肴,徐大志也兑现承诺,开了一瓶珍藏的镜湖米酒。酒过三巡,大家脸上都泛起了红晕,话也多了起来。
“实不相瞒,明天的会议将决定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徐大志举杯道,“更重要的是,在座各位的前途也将与此息息相关。”
黄建国有点不解地问:“大志,你的意思是...”
“具体内容明天会上会详细说明,但我可以先透露一点,”徐大志压低了声音,“公司即将进行股份制改革,让每一位有贡献的员工都能成为企业的主人。”
这句话让在座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在那个大多数人还在国企捧着铁饭碗的年代,股份制改革可是个新鲜又大胆的想法。
第二天一早,徐大志精神抖擞地穿上笔挺的西装,对着镜子仔细梳理头发。袁翠英一边帮他整理衣领,一边轻声问:“大志,这次改革风险不小吧?”
“风险与机遇并存。”徐大志笑道,“但要想让企业长久发展,必须走这一步。要让大家成为股东,才能激发更大的积极性。”
上午九点整,兴州市小麦电子集团总厂大礼堂内座无虚席。台下坐着各分厂的中高层领导,人人脸上都带着期待与好奇。
徐大志大步走上讲台,环视台下熟悉的面孔,开门见山地说:“同志们,新年好!今天是正月初九,俗话说‘不出十五都是年’,我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晚年!”
台下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去年,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徐大志声音洪亮,不需要麦克风也能传遍礼堂每个角落,“但现在,我们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决定,将世界通营销公司转化为总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对各子公司行政上进行统一管理,总部办公大楼会搬去省城物流中心。”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这个决定出乎很多人意料。
徐大志继续解释:“不仅如此,我们还计划将镜湖酒业集团和小麦电子集团分别切块上市。每一块业务都将独立经营,只接受总公司的行政管理和审计。”
这时,台下有人举手提问:“徐董,上市是不是太冒险了?现在这样稳步发展不是很好吗?”
“问得好!”徐大志赞许地点点头,“但我们要有更大的格局。上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上市,我们可以融资扩大规模,提高企业知名度,更重要的是——”他故意停顿了一下,扫视全场,“让每一位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员工,都能通过持股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台下顿时议论纷纷。
徐大志抬手示意大家安静:“具体方案会在后续会议上详细讨论,但我可以保证,股份制改革将严格按照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也就是说,你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越多,将来获得的股份就越多!”
赵宏宇坐在前排,内心澎湃。他年前刚从广深城回来,见识过南方改革开放的迅猛势头,深知徐大志这一决策的前瞻性。他悄悄环顾四周,看到许多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金钱、地位、名誉,这些现实的需求被徐大志巧妙地融入企业发展规划中。他太懂人性了,知道如何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忠诚度。
会议结束后,人群迟迟不散,三三两两讨论着刚才的内容。几个分厂负责人围住徐大志,进一步询问改革细节。
“徐董,您太高瞻远瞩了!”小麦空调的书记谢伯洪竖起大拇指,“这样一来,大家的干劲肯定更足了!”
徐大志笑道:“企业不是靠我一个人能做大的,要靠大家同心协力。只有让每个人都成为企业的主人,才能真正实现共同致富。”
离开礼堂时,濮真豪追上徐大志:“徐董,今天的会议内容太震撼了。不过我有个疑问,股份制改革会不会引来政策上的风险?”
徐大志赞赏地看了濮真豪一眼:“濮厂考虑得周到。不过你放心,我已经咨询过相关部门的意见,得到了默许。改革就是要敢为人先,只要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利,对员工生活改善有益,方向就是正确的。”
回到办公室,徐大志站在窗前,望着厂区内开始忙碌的景象,心中充满豪情。他知道,今天的决定将彻底改变企业的发展轨迹,也将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窗外,早春的阳光洒满大地,积雪开始融化,仿佛预示着寒冬即将过去,万物复苏的春天就要到来。
“徐董,”邹英不知何时走了进来,将一杯热茶放在桌上,“县里那几个厂的协调会开得怎么样?”
徐大志转身接过茶杯,眼中闪着光:“比预期还要好。县里对收购和合资都很支持,特别是我私下跟县领导沟通的想法,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那就好。”邹英温柔地笑着,“我就知道你出马没有啥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