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 > 第690章 站满了村里的老老少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90章 站满了村里的老老少少

初六一大早,徐大志就被院子里的鸡叫声闹醒了,他披上那件半新不旧的军大衣,推开木门,一股寒气扑面而来。

“大志,起来了?”黄建国搓着手从院门外进来,身后跟着袁明军和袁国军俩,“车准备好了,咱啥时候去县里?”

徐大志哈出一口白气:“吃完早饭就走。县长那边约的九点,不能迟到。”

这趟去县里,可不是走亲戚串门那么简单。徐县长和夏副县长亲自邀请,要带他们看看县里的包装厂和黄酒厂。消息早在村里传开了,人人都说徐大志如今是个人物,连徐县长他们都要敬他三分。

徐大志的母亲袁翠英端出热腾腾的米粥和烙饼,嘴里念叨着:“多吃点,县里的饭局哪能真吃饱?都是场面上的事儿。”

徐大志笑笑,心里明白母亲是担心他。这几年他在外头闯荡,从小买卖做到大生意,如今在兴州城和省城都有产业,但在母亲眼里,他永远是个需要照顾的儿子。

饭后,一行四人坐着那辆蒋伟开的黑色大奔加长版往县里赶。路不好走,坑坑洼洼的,蒋伟一边开车一边小声嘀咕骂路,徐大志却望着窗外出神。这片土地养育了他,如今他有了能力,是该为家乡做点什么了。

县政府的办公楼比想象中要简陋些,墙皮有些地方已经剥落,但会议室里却暖烘烘的。徐县长一见徐大志就热情地握住他的手:“徐总,辛苦你们了!袁家村出了你这样的人物,是我们整个县的骄傲!”

寒暄过后,一行人先去参观了包装厂。厂区很大,但机器声却稀稀拉拉的,都是老旧的设备。王厂长一脸愁容:“现在订单少,厂子都快维持不下去了,年后是没啥大订单。两百多号工人,工资都发得困难。”

黄酒厂的情况也差不多,虽然黄酒在本地很有名,但销路打不开,只能在本县小打小闹。夏副县长叹气道:“咱们这黄酒品质其实不差,就是缺少包装和推广。徐总,你们小麦电子和镜湖酒业的成功经验,正是我们需要的啊!”

徐大志仔细听着,时不时问几个问题,但就是不表态。他心里明白,这些厂子的问题不是投点钱就能解决的,管理理念、市场开拓,哪一样都不是容易事。

晚饭时,县领导再三暗示希望徐大志能投资帮扶,他只是笑笑:“过几天各位领导先来兴州城参观考察,咱们再从长计议。”

回村的路上,黄建国忍不住问:“大志,你真打算接手这些烂摊子?”

徐大志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只说了一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事得从长计议。”

初七一大早,徐大志家就热闹起来了。左邻右舍听说他从县里回来了,都跑来打听消息。这个问厂子会不会搬迁到村里附近的良种场来,那个问能不能给自家孩子在厂里安排个工作。徐大志应付得口干舌燥,心里明白,乡亲们是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了。

电话也是一个接一个。先是朴尤莉从省城打来,声音娇滴滴的:“大志,你什么时候来省城啊?李社长那边还等着跟你谈合作细节呢。”

李允真从汉城来的越洋电话,语气急切:“欧巴,这边的渠道已经准备好了,就等你过来敲定空调设备细节。”

柳小婷从川省打来:“大志,你还说每星期给我打电话,结果都是我先打你……”

徐大志接完电话,揉着太阳穴苦笑。如今他是三头六臂也不够用,哪边都催得紧。

妹妹徐大敏在一旁偷笑:“哥,估计你现在比县长还忙呢!”

初八一大早,蒋伟就开着那辆崭新的大奔来了。一进院门就嚷嚷:“徐董,车来了,咱们什么时候动身?”

徐大志正在整理行李,回头笑道:“你小子,这么早来干嘛?中午午饭赶到就行了嘛。”

蒋伟咧嘴笑了:“我早点过来,来看看有啥需要我帮忙的?”

袁翠英和徐大敏在屋里收拾东西,大包小包的堆了一地。

徐大志看得直咂嘴:“妈,兴州城什么没有啊,带这么多东西?”

袁翠英白了他一眼:“你懂什么,这些都是用惯了的,城里买不着!”

黄建国也背着个包袱来了,他是要跟着徐大志一起去兴州城的。至于袁国军,则要等过几天和袁明军他们一起下去考察。

午饭过后,徐大志一家准备出发了。袁翠英突然有些伤感,抹着眼角:“这一走,不知又得多久才能回来?”

徐大志安慰道:“妈,现在有车了,想回来随时都能回来。”

谁也没想到,当徐大志推开大院木门的那一刻,外面竟然站满了村里的老老少少。人群从家门口一直排到较远的地方,少说也有上百人。大家见他出来,顿时热闹起来:

“大志,一路顺风啊!”

“在城里好好的,常回来看看!”

“三姑,你多回来啊!”

徐大志愣住了,他没想到会有这么隆重的送行。几位老人走上前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舅公握住他的手:“大志啊,你是咱们袁家村的骄傲。你要帮村里修路、安排工作,大家伙都会记在心里的。”

徐大志眼眶有些发热。他想起了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是乡亲们东家一碗米、西家一瓢面帮衬着度过难关。如今他有了能力,回报家乡是应该的。

更让人感动的是,人群中有几个年轻人放起了鞭炮,高喊:“大志,一路顺风!”

徐大敏悄悄捅了捅哥哥:“哥,这场面,简直跟古时候送万民伞给清官一样啊!”

徐大志点点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大家簇拥着他们一家往车边走,七嘴八舌地说着祝福的话。

徐大志一边走一边和乡亲们握手,不时拍拍年轻人的肩膀:“好好干,有机会到城里找我和黄建国。”

到了车边,蒋伟已经发动了车子。徐大志一家和黄建国上了车,摇下车窗向大家挥手告别。车子缓缓启动,人群跟着车走了一段,才渐渐停下。

徐大志回头望去,乡亲们还在远远地挥手,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渐渐模糊。袁翠英已经泪流满面,就连一向坚强的徐大敏也红了眼眶。

车子驶出袁家村,上了公路。蒋伟打开收音机,正好播放着《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大志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田野,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无论走多远,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他一定会回来建设。

黄建国坐在副驾驶座上,回头笑道:“大志,你现在可是名人了。”

徐大志摇摇头:“什么名人不名人,我就是袁家村的一个普通村民。”

车里的气氛渐渐轻松起来。蒋伟讲起了村里最近的趣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徐大志看着窗外的风景,思绪却已经飞到了兴州城。那里有他的事业,有新的挑战和机遇在等着他。

“对了,大志,”黄建国突然想起什么,“县里那两个厂子,你真有打算接手吗?”

徐大志微微一笑:“等他们来兴州城看看再说吧。不过话说回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该冒的险还是要冒的。”

车子在公路上飞驰,离袁家村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