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十七的手指拂过那粗糙、泛黄且带着不明暗褐色污渍的纸面时,指尖都在微微颤抖。
这封信,或者说这份遗书,是在中正殿祭坛之下,一个极其隐秘的机关暗格中找到的。
当时“补全仪式”已然启动,世界正处于新旧规则交替的剧烈震颤之中,这封被某种特殊油脂仔细包裹、深藏于基石内部的信,却奇异地散发出一种超越规则波动的宁静与沉重。
赵衍和其他幸存的“寻全者”们正在殿外安抚民众,处理战后——
或者说“革规”后的纷乱秩序。
顾十七独自一人,借着从破损穹顶透下的、仿佛也比往日更纯粹些的阳光,展开了这封来自先行者的绝笔。
“致未知的后来者,或许是顾十七,或许是任何一个能触碰到这封信的、不甘被命运吞噬的灵魂:
“当你读到这些字的时候,我,陈默,大概率已经化为这个扭曲世界的一缕尘埃,或者更糟,成为了那‘子孝臣忠’规则下,一具失去自我、只知道机械执行‘秩序’的行尸走肉。我不确定这封信能否安全抵达你手中,不确定我的隐藏是否足够巧妙,能骗过那些无处不在的‘规则之眼’。但我必须留下点什么。这不仅是对我失败旅程的总结,更是一份……或许微乎其微,但确实存在的希望火种。因为,我们的世界,或许已经完了,但我祈祷,你的世界,还有一线生机。”
开篇的文字,笔触凌厉而急促,仿佛能看见陈默在油灯下,于风声鹤唳中奋笔疾书的模样。
顾十七的心猛地一沉,“我们的世界”……这几个字像冰锥一样刺入他的脑海。陈默老师,果然和他来自同一个“外面”?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继续读下去。
“我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你,也不知你来自何方。但既然你能找到《旧书楼通关规则》,能走到集齐信物、触发‘规则反噬’这一步,并能找到这封藏于‘规则之眼’盲点的信,那么你必然已经见识过这个世界的‘真容’了。那绝非人类心智所能轻易承受的景象,不是吗?父非父,化为食人恶鬼;兄非兄,沦为寄生藤蔓;夫非夫,凝成冰冷石像;长非长,被怨念之虫蛀空……这一切,并非天生的妖魔,而是规则畸变后的产物。”
“我初至此地时,与你一样,怀揣着变革的激情与拯救的信念。我出身于一个研究古代社会结构与规则伦理的学派,我们的世界也曾面临过秩序与自由的冲突,但远未到如此极端、如此……具象化恐怖的地步。我一度以为,这里的‘子孝臣忠’只是某种封建礼教的极端化,直到我亲身经历了‘规则反噬’。”
“那感觉,如同被剥去所有认知的皮肤,直接将灵魂浸泡在腐臭的真理之液中。我看到了,不仅仅是那些‘父’‘兄’‘夫’‘长’的扭曲形态,我更看到了这规则是如何像一种拥有自我意识的活体毒素,渗透进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它并非从外部强制灌输,而是巧妙地利用了人性中对稳定、对归属、对权威认同的深层渴望,将其扭曲、放大,直至吞噬一切个体的光芒。”
“我意识到,简单的反抗、取代,甚至毁灭旧规则,都是行不通的。因为规则本身,已经与这个世界所有人的精神底层捆绑在一起。毁掉规则,很可能意味着精神层面的集体崩溃。于是,我提出了‘补全’的理念。我认为,这规则的初衷,或许并非制造怪物,而是在某个远古的、我们无法知晓的灾难背景下,为了维系族群存续而建立的‘保护性牢笼’。只是岁月变迁,初心湮灭,牢笼本身变成了比外部威胁更可怕的怪物。”
“我花费了数年时间,走访四极,寻找信物的线索。北镇的‘仁’,西坊的‘良’,南街的‘义’,东庄的‘惠’,以及最终,隐藏最深、也最为关键的‘慈’。这个过程,九死一生。我亲眼目睹了无数触目惊心的悲剧,也亲手埋葬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的血,染红了我的道路,也淬炼了我的决心。”
“我一度以为我接近成功了。我集齐了五枚信物,找到了中正殿,甚至站在了你此刻可能正站着的祭坛之上。我当时满怀希望,以为‘补全仪式’将是注入良善、唤醒初心的神圣时刻。我启动了仪式……”
写到这里,笔迹骤然变得狂乱,墨水晕开,仿佛书写者的手经历了巨大的震动或痛苦。
“我错了!大错特错!后来者,记住我的教训!那‘补全仪式’根本不是一个修复机制,它是一个……陷阱!一个精心伪装、诱捕所有试图挑战规则、拥有足够力量和精神纯粹性的反抗者的终极陷阱!”
“当我将信物归位,当光芒亮起,我感受到的不是规则的修复,而是一种……贪婪的吮吸!它在抽取我的生命力,我的精神力,我对于‘仁’‘慈’‘良’‘义’‘惠’的一切理解和信念!它并非用这些美好的品质去补全自身,而是将其作为最鲜美的养料,用来强化、巩固那早已腐朽、僵化、只剩下吞噬本能的旧规则!”
“我亲眼看到,仪式启动后,外界的规则执行者力量暴增,那些怪物的形态更加狰狞可怖!我听到空中响起的,并非新生的序曲,而是旧规则满足的、带着嘲弄的轰鸣!它就像一条贪婪的寄生虫,不仅寄生在普通人身上,更等待着像我们这样的‘寻全者’,用我们凝聚了信念和力量的信物与灵魂,作为它进化、变得更加难以撼动的阶梯!”
“我的同伴们在那一刻,精神瞬间被抽干,化为枯骨。我凭借老师传授的一种秘术,强行切断了部分连接,燃烧了大部分生命本源,才得以残存一缕意识,从祭坛上逃脱。但我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的身体开始不可逆地腐败,我的灵魂被规则标记,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反噬’的折磨。我知道,我时日无多。”
字里行间充满了绝望与不甘,顾十七仿佛能听到陈默灵魂的咆哮。他回想起自己启动仪式时的惊险,若非最后时刻领悟到“规则之眼,亦是盲点”,若非选择了理解与包容而非对抗与取代,他的下场,恐怕比陈默还要凄惨。
“我躲藏在这黑暗的角落里,写下这些。我的意识时断时续,规则的污染正在侵蚀我最后的清醒。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就这样失败!我不甘心我的同伴们白白牺牲!我不甘心这个扭曲的世界继续在吃人的轮回中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