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王翠妞早早起床,

简单洗漱后,便在院子里踱步沉思,

脑海中不断回响着,沈成明提及的省都市场要点。

不多时,石柱福也出了房门,

见王翠妞一脸凝重,便轻声问道:

“娘子,可是在想合作的事儿?”

王翠妞微微点头:

“相公,昨日沈大哥,虽认可了咱们的产品,

可这省都卧虎藏龙,竞争激烈,

单靠现有的这些,怕难以长久立足。

我寻思着,咱们还得推陈出新。”

石柱福眼神一亮:“娘子有主意了?”

王翠妞神秘一笑:

“我想熬制川贝枇杷膏、

你忘了,咱村里种了枇杷,

还有之前在山里采的川贝,原料不缺,

这东西润肺止咳,在干燥的省都,肯定大有市场。”

二人正说着,沈成明的仆人,前来请他们去用早膳,

饭桌上,王翠妞按捺不住心中想法,对沈成明说:

“沈大哥,我还有一事想与您商量,

咱村里有枇杷和川贝等,

我想熬制川贝枇杷膏,

这种膏对肺疾、喉疾,功效极佳,

您觉得,在省都可有销路?”

沈成明放下碗筷,眼中满是兴致:

“妹子,你这想法妙啊!如今省都空气不佳,

达官贵人们,时常受咳嗽之扰,

若你这药膏品质上乘,必定受欢迎。

只是这制作工艺可得精细,药材配伍也有讲究。”

王翠妞忙应道:“沈大哥放心,

我有一本医书,上面有详细记载:

药物配伍、禁忌、熬制方法、功效等,

我定当潜心钻研,反复试验,确保药效。”

沈成明微微颔首:“如此甚好,

妹子既有决心,我这边定然全力支持,

待你制成样品,送来我先看看,

若真如所言那般好,我帮你打通销路,

定能让这药膏,在省都打出名堂。”

王翠妞满心感激:“多谢沈大哥,

有您帮忙,我心里踏实多了。”

用过膳后,王翠妞与沈成明,

又商讨了具体的合作细节,

诸如供货周期、价格拟定、运输保障等,

直至日头高悬,才告辞离去。

回村路上,石柱福驾着马车,

时不时回头看看王翠妞,笑道:

“娘子,这次省都之行收获颇丰,

等咱把枇杷膏研制出来,村子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王翠妞眼中透着坚定:

“嗯,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

这熬膏可不容易,得费不少心力。”

在经过县城的时候,王翠妞决定再去趟仁心堂,

来到仁心堂,药铺伙计赶紧停下手中的活,

把他们迎进里屋,林老板兴奋地唤着:

“哎呀,柱福翠妞啊,今日是什么风,

把二位给吹来了,快请坐。”

接着,给她们沏了茶,三人坐下,

“林老伯,上次您帮了我们村子的忙,

我们还没感谢您呢,”

王翠妞边说边示意石柱福,

拿出水果产品放在茶桌上,

林老板看着果酱、果酒、水果干、眼睛放着光,

石柱福一一打开,让林老板品尝,

“嗯,不错、不错,这果酒醇香味正,

果酱甜而不腻,丝滑润喉,至于这水果干,

又甜、又脆、又香,吃起来停不下,

尤其是妇人小孩,好,好啊!”

接下来,王翠妞又把之前包好的:

天山雪莲,灵芝,拿出来,呈给林老板,

商量了一阵后,签了协议,收了银两,

两人告辞林老板,便往村子赶。

一进村,阿珍就迎了上来,急切问道:

“翠妞,咋样啊?省都的事儿谈成了吗?”

王翠妞笑着把好消息,告诉大家,村民们欢呼雀跃。

此后数日,王翠妞仿若人间蒸发,

整日闭门不出,潜心钻研《奇门医术密录》

屋内弥漫着药材的清香,

桌上堆满了古籍、笔记,她反复比对配方,

一次次尝试,不同的药材比例:

“这川贝的量多一点,止咳效果兴许能更强,

但又不能掩盖枇杷的清甜……”

王翠妞喃喃自语着,手中的秤,精准地量着药材。

熬制过程,更是漫长艰辛,

她守在火炉旁,眼睛紧盯着火候,一刻也不敢懈怠。

“娘,您歇会儿吧,都熬了几个时辰了。”

石梅花心疼地端来一碗水,

王翠妞接过,喝了一口,揉了揉女儿的头:

“乖孩子,娘不累,

这第一批膏,要是熬不好,后面咋卖呢。”

经过数天努力,第一批川贝枇杷膏,终于出锅,

色泽透亮,呈琥珀色,舀一勺,丝滑浓稠,

药香与果香完美融合。

王翠妞迫不及待地叫来,石柱福和阿珍品尝,

“哇,娘子,这味道太好了,

清甜润喉,喝过后,嗓子眼儿舒服多了。”

石柱福竖起大拇指。阿珍也赞不绝口:

“翠妞,这肯定能大卖。”

王翠妞却摇头:“还不够,膏熬好了,

还得有好的包装,才能售卖。”

于是,王翠妞又开始研究包装,

她用细腻的白瓷瓶装膏,贴上淡黄色的标签,

绘着几枝鲜嫩的枇杷和川贝,

还配上一支小巧的木勺,方便取用。

一切准备妥当,王翠妞带着新研制的,川贝枇杷膏,

再次踏上前往省都的路,

沈成明见到样品,眼睛瞪大,惊喜不已:

“妹子,你这速度够快,

这药膏无论是品相,还是口感,都远超我预期,

我这就安排人去联系,药房和权贵府邸,

先送些样品,试试口碑。”

王翠妞激动万分:“多谢沈大哥,全靠您帮忙。”

沈成明摆摆手:“你这是凭真本事,

我不过是顺水推舟,对了,这药膏定价你可得斟酌,

既要保证利润,又不能太贵,让顾客望而生畏。”

二人又细细商讨了定价策略,

王翠妞根据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

最终定下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

在等待市场反馈的日子里,

王翠妞回到村里,继续优化产品,

她根据顾客相关信息,微调配方,让药效更显着;

改进包装,使其更便于携带。

不久后,好消息传来,省都的权贵们,

对川贝枇杷膏赞不绝口,现成林老板这边,

亦是反响很好,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王翠妞忙得不可开交,

既要组织村民采摘原料、熬制药膏,

又要安排运输,但她脸上始终洋溢着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