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文学作品和作家
《世说新语》
《周处年少时》
释义:
本文语言质朴简洁,没有雕琢,着墨不多,形象鲜明。前半篇写周处十分横暴,以“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突出他横暴的性格。
后半篇写周处幡然有改悔之意,求得陆云的指教,终于成为“忠臣孝子”。周处改过从善的故事,表明人有缺点,只要勇于悔过自新,一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译文)参考):
周处年少时为人凶狠霸道而又有侠义之气,地方上认为他是祸害;同时义兴(今江苏宜兴市南)水中有蛟(能发洪水的龙),山中有白额虎,都危害百姓;
义兴人将蛟、虎和周处合称为“三横”,而其中又以周处为害最甚。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实在是希望除掉两害只剩一害。
周处立即把老虎杀死。接着跳入河中,与蛟搏斗,蛟有时浮有时沉,游了几十里,周处始终紧追着它不放;经过三日三夜,乡里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因此相互庆贺。
周处终于杀死了蛟从河里出来,听说地方上的人误以为他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人们很痛恨他,于是有了改过自新之意。
周处便到吴郡找寻二陆(大将陆抗的儿子陆机和陆云),没有找到陆机,找到了陆云。把情况都告诉给了他,并说:“我想改过自新,但是少年的大好时光已经虚度,恐怕将来也终无成就。”
陆云说:“古人看重`早上听到了圣贤之道,晚上死掉也不算虚度此生’,而你尚有前途,仍可作一番事业;人患没有立志,不必为美名不扬而担忧。”
周处遂改过自励,最终成为了忠臣孝子。
注释:
1、周处:字子隐,吴郡阳羡(晋名义兴,今江苏宜兴市南)人,仕晋为御史中丞。
2、蛟:古代传说是能发洪水的一种龙。可能是鳄鱼一类动物,被人误认为蛟。
3、邅(zhan沾音)迹虎:刘孝标注引《孔氏志怪》说:“义兴有邪足虎”。邅:本义为“难行貌”,“邪足”和“邅迹”义近,或许都指走路的姿态。《晋书》本传作“白额虎”。
4、暴犯:危害。
5、横:强暴的坏东西。 三横:《晋书》作“三害”。
6、或说:劝说。 冀:希望。
7、之:指蛟。 俱:偕。
8、更:互相。
9、竟:终于。
10、乃:于是。 入:一作“自”。 吴:吴郡,今江苏东南及上海市。 二陆:陆机、陆云,吴大将陆抗的儿子,是当时着名文人。周处找二陆是想向他们学习。
11、平原:陆机后曾为晋朝平原内史,所以人称他为平原。 陆云后曾为晋朝清河内史,故称他为清河。 正见:止见,即只见。
12、具:同“俱”,都。
13、蹉跎(duo tuo搓陀音):失时,虚度光阴。
14、朝闻夕死:《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谓早上听到圣贤之道,晚上死掉也不算虚度此生。陆云引用这句话来勉励周处。
15、前途尚可:说周处尚有前途,可作一番事业。
16、令名:美名。 彰:显扬。 邪:同“耶”,语助词。
17、励:勉励。
18、这句是按照封建礼教的道德标准来表彰周处的话。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在晋作御史中丞(掌检察的官)时上书弹劾(检举罪状)皇亲国戚,不避权势。后与氐人齐万年战,以少入众,犹斩首万计,弦绝矢尽,临危不避,终至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