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主笔人是个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中年男人,他翻看了一下,眉头皱得更紧了,“这些东西能代表什么?简直是给我们的报告抹黑!”

没等吴小雨解释,他就直接把附录给删了。

“小吴啊,你要明白,我们做报告是要讲究科学性、严谨性的,这些东西太随意了,不符合规范。”他语重心长地说,仿佛在教导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吴小雨心里憋着一股火,但她没争辩。

她默默地退出了办公室,回到座位上,打开电脑,把那些“非标修复术”的资料,一股脑地发到了一线养护队的微信群里。

“各位师傅,这些都是我跑了好几天才收集到的,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她附上了一句话。

一个月后,吴小雨惊喜地发现,市政App悄悄上线了一个新功能:“市民标记优先处理项”。

更让她惊喜的是,那些高频出现的符号里,赫然就有她记录的“三道横线”!

与此同时,在另一场高大上的“城市更新研讨会”上。

于佳佳,德云社的金牌经纪人,此刻却坐在了铺满精致沙盘和VR演示的会议桌前,显得格格不入。

她受邀担任“城市更新顾问”,听着那些西装革履的专家们高谈阔论,什么“智慧城市”、“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听得她昏昏欲睡。

沙盘做得精美绝伦,VR体验也逼真得让人身临其境,可于佳佳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什么呢?

她也不知道。

会议进行到一半,于佳佳突然站起身来,说了声“抱歉”,就径直走出了会议室。

十分钟后,她回来了,手里却多了一把拖把和一只锈迹斑斑的铁桶。

所有人愣住了,面面相觑,不知道她要干什么。

于佳佳走到沙盘前,把铁桶放在地上,拿起拖把,在沙盘边缘,重重地敲了三下。

“咚!咚!咚!”

清脆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打破了刚才的沉闷。

所有人更加迷惑了,眼神里充满了疑问。

于佳佳放下拖把,环顾四周,平静地问道:“你们听见了吗?”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没有人回答。

“你们听见的,只是沙盘的声音,而不是城市的声音。”于佳佳叹了口气,拿起拖把和铁桶,转身离开了会议室。

“那你们还没开始懂这座城。”她留下最后一句话。

第二天,于佳佳收到通知,她的策划案被退回了。

退回的原因很简单,只有一句话:“请增加不可量化的部分。”

赵工,退休管道检修员,同时也是一位业余鼓手,对声音极其敏感。

最近,他听说新区上线了“智慧路灯”,号称可以“自主调节光照节律”,根据环境和时间自动调整亮度,节能环保又人性化。

他特意坐公交车去考察,结果大失所望。

那些所谓的“智慧路灯”,在深夜里亮得刺眼,像一排排不知疲倦的士兵,冷冰冰地照耀着大地。

“这哪是人性化?这简直是扰民!”赵工气愤地想。

他尝试着给城管局写信反映情况,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赵工是个倔老头,认死理。

既然写信没用,那就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

他每天黄昏时分,拄着拐杖,准时来到路灯下。

然后,他用拐杖尖,轻轻地敲击着路灯的底座,一下、两下、三下……

每天都敲三下,不多不少,风雨无阻。

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这些“智慧路灯”会明白他的意思。

整整坚持了七天。

第八天,奇迹发生了。

当赵工像往常一样来到路灯下时,他发现,路灯的光芒变得柔和起来,不再那么刺眼了。

而且,每到整点,路灯还会闪烁三下,仿佛在向他致敬。

赵工高兴坏了

第二天,巡检员在检查系统日志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盏路灯的AI系统,不知为何,竟然误判“存在规律性行人活动”,触发了节能协议,自动调整了亮度。

王建国,公交公司调度员,一个低调的观察者。

最近,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几辆无人驾驶公交车,在经过青铜地雕时,总会不自觉地减速,即使没有乘客上下车。

这引起了他的好奇。

他调取了行车记录,仔细分析了车辆的数据。

他发现,当车辆接近那块偏斜的地砖时,悬挂系统会产生轻微的共振,触发了安全算法,导致车辆自动减速。

这原本是一个小小的bUG,可能会影响运营效率。

但王建国并没有选择直接修复。

他觉得,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乘客更舒适的机会。

他没有干预车辆的运行,反而在调度系统中,为该站点增设了一段“微振缓冲带”的代码。

这段代码的作用很简单,就是在车辆接近青铜地雕时,自动降低车内广播的音量,持续三秒钟。

一周后,乘客们开始议论纷纷。

“哎,你发现没?咱们这车,经过那块地砖的时候,好像特别稳啊?”

“是啊,而且广播声音也变小了,感觉特别舒服。”

“这公交公司,真是越来越人性化了!”

乘客们不知道的是,这所谓的“人性化”,其实源于一块偏斜的地砖,和一个调度员的巧思。

全线路车辆形成默契,经过此处时,车内广播音量自动降低三秒。

王建国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嘴角露出了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觉得,这就是工作的意义,用自己的方式,让城市变得更美好。

一辆出租车停在了路边,车窗缓缓摇下,一个声音传了出来,带着几分疑惑:“师傅,您这绕远了啊……”

出租车司机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坏了,遇到懂行的了。

他嘿嘿一笑,油嘴滑舌地说:“哎哟,这位爷,您是头回来咱们市吧?咱这儿的路,那是九曲十八弯,导航都得迷糊。我这可都是按计价器走的,童叟无欺!”

老爷子没搭理他,颤巍巍地从兜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币,扔到前排。

拉开车门,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走向新开的商业街。

商业街灯火辉煌,人头攒动,巨型LEd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各种高科技产品的广告,什么人工智能,大数据,看得人眼花缭乱。

屏幕上斗大的几个字“科技引领未来”,闪烁着刺眼的光芒。

老爷子驻足片刻,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他缓缓弯下腰,在路边捡起半块碎瓦片,走到一处装饰着精美花纹的景观井盖前。

他用瓦片轻轻地磕了三下井盖。

“咚!咚!咚!”声音低沉而悠远,像是从地底深处传来。

身后,一个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白领模样的年轻人,先是一愣,随即像是明白了什么。

他迟疑了一下,也掏出钥匙扣,对着旁边的井盖敲了三下回应。

老爷子没回头,拄着拐杖,慢慢地消失在人流中。

当晚,商业街的巨型LEd屏幕突然黑屏了十秒钟,引得路人一阵惊呼。

重启后,屏幕上滚动字幕闪过一行小字:“有些光,来自地底。”

“这什么情况?”一个穿着时髦的年轻女孩,指着屏幕问道。

她身旁的男友耸了耸肩,一头雾水:“谁知道呢,可能是系统bUG吧。”

林小满盯着电脑屏幕,旧博客的页面就像一个尘封的潘多拉魔盒,突然被人打开了一条缝。

首页那行字孤零零地挂在那里:“听见的人,都不会再来。”

博客的评论区却热闹得像是诈尸,一条条留言像是雨后春笋,争先恐后地冒出来,最新一条写道:“我爸昨天摔倒了,爬起来第一件事是敲了三下马路牙子。”

她没登录,也没回复,只是默默地合上笔记本,从手边的便利贴盒子里抽出一张,用笔在上面写下一行字:“停止记录,才是开始。”然后,她把这张便利贴贴在了电脑屏幕上,遮住了博客的页面。

于佳佳站在德云社的后台,手里拿着一份文件,那是“无名守护基金”将要并入市政文化遗产中心的通知。

她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她叹了口气,拿起笔,在辞职报告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在附言栏里写道:“我们不是机构,是习惯。”

离职那天,阳光明媚,她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衬衫和牛仔裤,背着一个帆布包,走在步行街上。

她来到了西段的电缆井旁,蹲下身,打开井盖,露出了黑洞洞的井口。

她从包里拿出了“无名守护基金”的印章,那是一枚小小的铜章,上面刻着一些她自己都快忘记了的古老花纹。

她对着印章轻声说道:“各位,江湖再见。”然后,她手一松,印章便落入了井中。

“咚!咚!咚!”铜舌在井底发出三声轻鸣,像是告别,又像是新的开始。

七日后,一份居民联名申请递交到了市政厅,申请将步行街西段的这口电缆井命名为“佳音孔”。

理由是,自从那口井里传出奇怪的声音后,这条街的生意都变好了,大家都说那是吉祥的象征。

这份申请很快就得到了批准,“佳音孔”的牌子被挂在了井口旁,成了步行街上一个新的地标。

吴小雨站在老旧小区的改造现场,头顶着安全帽,手里拿着图纸,正在指挥着工人施工。

明天就是领导视察的日子,上面下了死命令,要求“全面平整路面”,不能有任何坑洼不平的地方。

吴小雨心里清楚,这个小区的路面之所以坑坑洼洼,并不是因为施工质量差,而是因为这里面隐藏着一些秘密。

她连夜组织工人,在小区的关键节点制造了七处微凹。

这些凹陷的形状看似随机,实则构成了一个精妙的共振矩阵。

验收那天,领导们穿着锃亮的皮鞋,走在刚铺好的路面上,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突然,一位领导皱起了眉头,指着一处凹陷问道:“这是怎么回事?谁让你们在这里挖坑的?”

吴小雨不慌不忙地走到领导面前,说道:“领导,您稍安勿躁,请大家静立片刻。”

一阵风吹过小区的管廊,发出呜呜的声响。

就在这时,地下传来三声清晰的敲击声。

“咚!咚!咚!”

领导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吴小雨微微一笑,解释道:“领导,您看,路不平,心才稳。咱们这老小区,就得有点不一样的味道,才能留住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