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到苍梧郡几天后,周翎宁恢复了以往的生活节奏。又去了一次军营回来,映景禀报周翎宁说君后殿下来信了。

“快拿来。”周翎宁吩咐。

一般母皇和父后给她写信都是有规律的,这两年都是一月一次,大多数时候也都是放一起寄过来。

这次有点奇怪,不仅这个月里多了一封,还只有父后自己的。

周翎宁拆开信,上面写着:

“吾儿亲启:

自去岁共度年节,倏忽四载。今吾儿将归,父心欢甚,喜不自胜。

……

现修书一封,实有一事相询。昔年曾问吾儿,愿否聘原侯之男为偶,儿当时应曰“可”。今时过境迁,此心可有更易?

儿年已及长,婚事不宜久拖。若心意已改,父当于今年为儿设选夫宴,另择佳配。

……

若初心未变,汝母要先致书于原侯,待年后便可议定婚事。

……

盼吾儿回信,日夜思之,念之。”

周翎宁看完信,呼出了一口气。

父后写了很多,还略微提了两句灵霁会喊“姐姐”了,还常问她什么时候回去,但主要还是她的亲事。

真没想到一转眼,她也到了该成婚的年纪了。但周围人大多在这个年纪定亲,周翎宁也没感觉有什么奇怪的。

君后问周翎宁要不要更改当年的决定,周翎宁思虑再三,觉得还是原家合适。

原平北在北疆威信甚足,虽然比不上晋国公在苍梧郡的威望,但能在北疆盘桓二十余年,能力也不容小觑,更何况她如今尚在壮年,以后立功,得到更高的封赏指日可待。

而且原家不似当年的严家,因为原平北有个好女儿,如今的原襄年纪轻轻,已经是从四品了,可谓是同辈中的翘楚。

原襄也是她的好朋友,这几年她们也经常通信。

唯一的问题是,她需要找个时间和原襄坦白真实身份。(某人突然心虚)

虽然信上说也行,但周翎宁觉得这种事还是当面说,有些话比较好解释,单纯的字符有可能词不达意,也会有些扁平了。

等解决了这一点,她如果娶了原襄的亲弟弟也是亲上加亲了。

毕竟原襄娶的夫郎也是她的堂兄诚阳县珺。

综合考虑来看,她父后虽然给她说了其她几个家族的郎珺,其中不乏有国公、卿相之家的男子,但只要是大家族,都可能有后继乏力和尾大甩不掉的通病,本来没什么,可有原家郎珺珠玉在前,周翎宁也没什么犹豫的。

就他吧。

听父后说几年前他见过原家郎珺,原家郎珺容貌艳丽,待人接物不卑不亢,温柔小意……总之,挺好的。

周翎宁决定得很快,因为她也不觉得婚姻对女子来说算大事,建功立业对女子来说才是大事。只要娶一个家世不错,能给她带来助力,和替她管好后宅的夫郎就行。

决定后之后,她就给父后回信了。

“敬禀慈父:

得知父亲念儿心切,儿亦感怀不已。离家四载,今得归期,儿心中早已盼归。

至于昔年父亲所询之事,儿心意未改。原侯之子品行端正,儿亦愿与之相守。若母皇致书原侯议定婚事,儿无异议。

家中诸事尚需父亲操劳,望父亲保重身体。儿归期将近,届时再承膝下之欢。

儿翎宁 谨上”

写到后面,其实周翎宁还想问父后自己小时候有没有出宫的事。

前两天她问映景,映景说自从他来到殿下身边,不记得殿下出过宫,但也不一定,因为他来殿下身边时,殿下已经六七岁了。

真正到映景管事,也是周翎宁十岁之后,之前只是一直陪着她。十岁之前,周翎宁身边还是君后安排的人居多,后来老人都撤走了,忠心她的人留下了一部分,映景就开始接管她身边的事了。

所以这些事问父后是最正确的。

但她怕信上写不清楚,白白惹父后担忧,还是等她回京当面再问吧。

所幸失去一些记忆对她的生活也没什么影响。

.

又过了快一个月,周翎宁收到了一封让她很意外的来信。

“阿宁亲启:

展信如晤,谨祝康泰。

君收此信时,吾已离南湖书院矣。实不相瞒,数月前吾偶因疏忽,致身受重创,卧疾许久,今方得起身作书。

幸得书院师长怜吾学业,不忍其废,特允吾多留数月养伤。虽心有憾,然所请医者皆言吾伤势过重,纵愈后亦恐留疤,科举之路恐难再续。对此,吾已释然,不复介怀。

今有一喜相告,亦玉与晚霜自三年前得秀才功名后,今岁秋闱皆中举人。师长劝其再修精进,待日后同赴京赶考。想来数年后,君等可于京城相聚,不负同窗之谊,亦践昔年分别之诺。知君等顺遂,吾心足矣。

君勿挂念,吾自会珍重。

友空青 谨启”

周翎宁看后,急忙写回信,询问他的伤势。

信中没有说太多,这让周翎宁隐隐有些不安。但若真的不能继续科举一途,空青的心中肯定苦闷异常。毕竟以空青的天资,不能科举简直是太可惜了。

她把信写到一半,才发现空青竟然没有给她留自己新的地址。第一反应是空青忘了,但想想又觉得不可能,依照空青的细心,若想给她留地址,怎么会忘记。

当年可是为了给南星几本书,都要日日催促她的人。

偶然回忆到少年时光,周翎宁不自觉的笑了笑。

低头看到信封,又感伤不已。于是她便写信回南洲郡,把信寄到陈亦玉和向晚霜处,先恭喜她们中举,再向她们询问是否有叶空青的新地址。

周翎宁等了许久,都不曾等到陈亦玉的回信。

终于在她准备回京前收到了陈亦玉的回信,她说她也没有,并说空青离开前,拒绝了她们的相送,也不希望有人去找她。

周翎宁知道空青的家在九川郡,她若想找,一封密信过去,自然能找到,但亦玉说空青不想让人找,她想了想,只得作罢。

经历了这么大的事,想独自冷静冷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她若找过去,只会让空青为难。等空青过去了心中的坎,可能过几个月就联系她了。

至于空青的伤,亦玉说要紧的伤已经养的差不多了,只是留下了不少伤痕……

.

过了段时间,周翎宁准备带着众人回京。

她的一千亲卫不便驻在京郊,所以大多数人还是让伍妤领队带回南洲郡别苑。另周翎宁考虑到伍妤的夫郎刚生产完,所以特许她年后再去京城。

一切处理好,通知了秦好。

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