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过去了,贾府那个下人跑死了几匹马,终于是赶回了京城。
气喘吁吁地把赖嬷嬷的信给了贾母,就软倒在了地上。
贾母带着老花镜看了一遍信,耷拉着一张老脸,沉思了一会儿后,在王夫人殷切的盼望着,到底还是拿起了笔,给林黛玉写信。
这回老实多了,直接说要迎接贾元春回家省亲,奈何银钱一时不凑手。
所以想从林家借一百万两银子,待省亲别墅建成,娘娘回家探亲后,银子就到位了,然后立马还给林黛玉。
这封信写好,为了怕在出意外,还让王夫人把贾赦的印鉴拿过来盖上,证明贾母亲手书写、贾赦这个当家人也支持。
于是,又是二十天,贾府下人风尘仆仆赶回了姑苏林府。
林黛玉拿着贾母的信件看了后,在赖嬷嬷和周瑞家的殷切的期盼中点头。
“既然外祖母家银钱不凑手,想从我林府借银,怎么不可?
两位什么时候走?
走之前我就给两位送上。
只是不知道两位是要现银呢还是银票呢,我可以帮助换好。”
俩人一听,这么容易,到底是个孩子,也忒相信了那个老太太了吧。
抛开这些,两人一致说:“要银票、银票。”
笑话,要是现银,那一百万两现银,不说他们了,就是官府押送都不保险。
于是,林黛玉也不啰嗦。
赖嬷嬷出去后,就只是让下面的人出去采买一路的吃喝嚼用。
他们过来的时候,就是在京城通州码头雇佣了一艘船,但没用对方的一个船夫。
他们之所以带这么多下人,那都是这些人都会在江面上掌船的。
来的时候已经熟练了,回去就更不在话下。
他们带着这样一笔巨额财富,可是不敢用一个外人的。
就这样吧,这天傍晚,一行人告别林黛玉,要晚上离开连夜赶路。
于是,林黛玉就当着赖嬷嬷、赖大、周瑞两口子还有那个送信的人当面,把一百万两银票拿了出来。
那个送信的人,是贾母院子里另一个管事嬷嬷的儿子。
是府里除了赖大的第二大贾母心腹。
他全程参与,然后先行一步,陆地骑马回去报信。
五个人反复查一遍,又挨张仔细看了银票,确定了银票的真实性。
于是,赖大起笔写下收条,包括银票的面额、张数,总计数额。
在林黛玉的要求下,还写下了赖大和周瑞两人各保管五十万两、送信人全程监督然后提前一步回京送信。
写完后赖嬷嬷和周瑞夫妻还有送信的一同签字按手印。
然后分作两部分,周瑞他们五十万两,赖嬷嬷父子五十万两,分别放到荷包里收好。
一行人告辞出去。
林黛玉也隐在空间看到了,那个跑腿送信的和他们在码头分开。
送信的看到赖大一行人的船离开了码头驶向了江面后,他也骑马离开先行回京。
而隐在空间的林黛玉也在船上。
只听着赖大说到:“娘,这林姑娘也是精明的,这样的收条写完,加上送信的单独回去,咱们这一趟是一点也没赚着啊。”
赖嬷嬷:“是啊,我还想着,这一趟奔着五万两去呢,结果、、、唉,算了,等回去后你负责买材料,多少赚不到。”
另一个屋子里,周瑞家夫妻也抱怨:“过来一趟,一个铜板都没赚到不说,还吃了一肚子的糠。”
周瑞说:“这话回去就不要说了。
能顺利拿到银子,你说什么坏话都没用。算了,好好把银子带回去,然后找个好差事把银子赚回来一样。”
之后,夫妻二人把荷包拿出来,打开银票又看了看后,周瑞家的就去找针线,嘴里说:“把荷包缝在衣服上面稳妥。
当家的,用不用分开咱们两人各放一半?”
“别动了,就那样缝起来吧。”
船舱里灯光昏暗,隐在空间的林黛玉很容易地就把相同大小厚度的毛纸替换下了银票。
另一边,赖嬷嬷和赖大也是同样的操作。
不过他们母子俩人各分了一半,把荷包贴身缝上。
林黛玉也同样换了下来。
之后在一处离岸边很近的地方上了岸回林府。
唉,太远了,这样的热闹看不到了。
都说女人的性子多变,她也一样。
本想着弄死这些恶人,可是到了船上又一想,让他们回去才有意思呢。
林黛玉在家里实在无聊,突然心想着,自己干嘛要老实地待在姑苏,为什么不去京城?
她又不是没本事。
于是,叫过了林管家如此这般交代了一遍后,自己就换装一人出去。
林管家也是看到了林黛玉换装后的样子,也就放心了。
林黛玉只跟紫鹃和雪雁说要去附近几个寺庙挨个走,虔诚些祈福,给父母求来世。
于是,放紫鹃和雪雁在家,她离开了。
林黛玉和那个送信的人一前一后到了京城。
隐在空间就进了贾府。
而赖大一行人二十天后也回到了京城。
贾母那是非常高兴,还得是她的玉儿啊,她这个外祖母一说话,那边连犹豫都没有就给了银子。
也是,没有她的亲笔信,那么多银子玉儿小心谨慎些无可厚非的。
骑马送信的比坐船的先到了八天。
府里基本上都知道了,从林家拿回了一百万两银子。
于是,各个采购物品的就大手脚地开始买东西回来。
当然银钱都是先欠着。
林黛玉这回没事,就把贾母库房和王夫人库房仔仔细细地查看了一遍又一遍。
挑着自己喜欢的、挑着最值钱成色最好的都充实自己的空间去了。
很快,这天府里一通热闹。
当然了,现在的府里天天都是热闹的。
也不知道他们高兴什么。
宫里封了贤德妃,可是对于娘家是什么好处都没有,就那么个名头杵在那里。
这些人是一点危机意识都没有,天天自己乐呵着。
林黛玉隐在空间到了贾母的荣庆堂。
只见赖嬷嬷一行人都走到了大厅中间。
这些人也知道身上担着的巨额银票。
那可是厚厚的一摞啊。
五百两一张的大额银票,每人身上是一千张啊。
所以他们四个人一进贾府,哪都没去,直接就到了贾母的荣庆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