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后世女行走红楼梦甄嬛传世界 > 第5章 接到父亲身死消息的黛玉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章 接到父亲身死消息的黛玉5

大半天时间过去了,赖嬷嬷一行人就到了林府。

等下人把赖嬷嬷他们带了进来后,就看到林管家们都吃着饭呢。

林管家直接热情地请了赖嬷嬷一行人坐下一起吃。

大家 一看,心都凉了。

这都吃着什么?

有句话叫吃糠咽菜。

这林家这么穷了吗?

这可真的是、、、这吃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糠啊。

看着赖嬷嬷他们,林管家擦了擦眼睛:“我们老爷的孝期还没过,我们姑娘都吃着这样的素食。唉!”

贾府众人这才反应过来,林家当家老爷去了,正在守孝,可不就是吃素吗。

于是,饿了一大天,想着到了林府在吃个饱饭的一众人,只好抻着脖子咽下了这餐饭食。

饭后,赖嬷嬷问林管家:“林管家,我想去见见林姑娘,你看谁领我过去?”

林管家:“等明天吧。

老爷去后,姑娘伤心不已。

现在身体不适宜大悲大怒,情绪波动太大容易犯病。

明天早膳后,我带你们去见姑娘。”

就这样,一群人被林管家安排到一个院子里。

连口热水都没有。

第二天一早,还是那样的饭食。

只不过这回是稀的。

一直到了中午,林黛玉才见了赖嬷嬷和周瑞家的。

两人看见了林黛玉,都跪下给林黛玉磕了头。

然后站起来坐下,开始说起了贾元春的事。

他们说的眉飞色舞的,林黛玉却蔫蔫的。

渐渐地,俩人也不说了,直接拿出了贾母的信。

林黛玉接过去一看,贾母可真的是,当林黛玉两岁小儿了。

当然,要是原来的林黛玉是不会计较这些的,总之一句话,贾母说林黛玉年岁小,为了林黛玉好,要帮她保管林家的银子。

林黛玉看了,干脆地回绝。

“赖嬷嬷、周嫂子,你们回去告诉我外祖母,我们家的银子不用外祖母帮助保管。

父亲当时去的时候,已经安排好了一切。

再说了,唉,如今我们林家只有我一人,我现在开始就要学着管理家产了。

哪能还麻烦外祖母她老人家帮忙管理呢。”

赖嬷嬷和周瑞家的急的不行。

两人轻咳几声,还是出去了。

周瑞家的:“我说赖嬷嬷,我就说了,那么多银子,林姑娘也不是傻子,怎么会就这样交出去,还贾府保管?说出去谁信?

都是你,非要多此一举。”

原来贾母要写明借银子的,可是犹犹豫豫的,赖嬷嬷就给出主意,说:“老太太,那林姑娘不通俗物,您啊就说帮助她保管就可。”

老太太当然愿意了,这样没有白纸黑字的,将来也好说话不是。

这下子几个人麻爪了。

又劝了林黛玉一次没成功后,就快马加鞭派了一个人回去,请贾母写信,严明要写借银子,否则可能还是徒劳无功。

之后这些人就没人管了。

每天都在林管家指定的院子里。

他们可以出府,但不可以到林府除了他们居住的小院外的任何地方一步。

而林黛玉也不再见赖嬷嬷他们。

每天林管家安排人送进去两顿饭。

早晨就是把糠粉煮粥,里面放些盐巴加几叶青菜;

下午就是把糠粉和水贴成窝窝头用大锅蒸熟,然后就这一盘咸菜。

那可真的是咸菜啊,到底是管理盐业的盐课老爷。

家里那是真的不缺盐啊。

那咸菜咸的,这些贾府的下人基本上只咬下来米粒大的一点点咸菜,就够他们吃一大口糠窝窝的了。

弄得这些人苦不堪言。

如此这般过了七天后,一个下人才对赖嬷嬷说:“嬷嬷,您老人家也心疼心疼咱们,这都多少天了,再吃那糠窝窝,我们就都成窝窝了。

您看我们是不是自己出去吃或者买些吃食回来?”

赖嬷嬷都没有一丝犹豫的,立刻同意。

于是,贾府的两个下人拿着银子就出去了。

而姑苏这里,其实不是多大的地。

而林管家早就把下人都派了出去,分别到姑苏城里卖吃食的地方,不经意地说了,从北边京城来了一帮有钱的奴才,一个铜板的烧饼,可以卖他们二十个铜板,他们肯定会买的。

如此这般,姑苏城里的小贩们都磨刀霍霍,准备大赚一笔。

这天,他们一看过来的两个男人,穿着打扮就不是他们本地人。

何况一个姑苏城,土生土长的这些人,不说全都认识吧,也都觉得面熟呢。

看见这两个人一出现,大家互相挤眉弄眼。

贾府下人:“啊,这里有馅饼,快,给爷来四十个、不六十个。”

小贩子:“好嘞,您是给铜板还是银子?一个馅饼三十个铜板,六十个馅饼就是一千八百个铜板,您看怎样付账?”

小贩接着说:“不然您就给二两银子,我给您六十七个馅饼,那十个铜板的零头给您抹了?”

贾府下人、、、

“怎么这么贵?”

“哎呦,您一看就是外地人,您还不知道吧,最近旁边的那个县的一个大老爷娶儿媳妇,那儿媳妇可是十里红妆嫁进去的啊。

所以,那个大老爷摇摆七天的流水席。

咱们这里啊,最近这十来天,那鸡鸭鱼肉的,看不见喽,都被那个县的大老爷给高价购买了。

您啊,今天馅饼是三十个铜板,信不信,明天这时候您来,如果有的话,五十铜板一个馅饼您都要起大早过来。”

贾府下人看了看,挤了一下眼睛。

另一个下人去了别的摊位问吃食。

果然,这里的吃食都是正常价格往上翻二十倍到三十倍。

其中一个下人问到一个油饼时,正巧旁边有一个本地人在买。

贾府下人一看,:“不对,你刚才对我说你的油饼四十个铜板一个,这怎么这人就四个铜板一个呢?”

没等卖油饼的小贩说话呢,买油饼的那个妇女就不干了:“你跟我比?你比的着吗?

我这是高兴了给他四个铜板,我不高兴一个不给,她都要乐呵呵地给我油饼。

哼,他敢跟我多要,我的侄女就不嫁给他当媳妇了。哼,他敢!”

贾府下人吧嗒吧嗒嘴,其实他们虽然觉得价格高,可是在贾府做豪奴多年,可能的话,贾母那是宁可奴才都吃得满嘴流油的,也不能失了面子让下面的奴才亏了嘴。

所以,他们这些奴才对外面的价格也是一知半解的。

于是,贾府的这两个下人就按照小贩的要价买了馅饼、油饼、包子、馒头等吃食回去了。

至此,一直到京城来人,他们这一带的小贩们还真的是发了一笔小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