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君尧目光灼灼地盯着宋应知,神色稍霁。
“若你真能研制出可压制西洋国的新型火炮,朕定重重有赏!”
闻言,宋应知抬起头回道:“皇上,一个月,臣定能研制出新型火炮。”
“好!那朕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之后,交不出成绩,你这顶乌纱帽就别要了!”
宋应知拱手,领命道:
“臣,遵旨。”
此次南海吃了败仗,从海面退至陆地,北夏颜面无存。
“想我北夏泱泱大国,北可伐金,西可攻至里海!怎么到了南海,却被一个芝麻大的国家打退至香山澳?!”
面对天子的怒气,御书房内一片寂静,大臣们都低着头,不敢出声。
南海在如今的北夏,是很重要的海上贸易区,一旦丢失这片海域的控制权,意味着丧失了海上贸易的主动权。
“来人!拟旨。”
闻言,御书房一位大人快速从地上爬了起来,低着头走至案桌旁,提笔,等着天子开口。
“传朕旨意,叫何乌贵给朕滚回来驻守燕京长城,让程将军南下接替水师,等新型火炮一到,立刻给我把南海夺回来!”
天子话说完没多久,两道圣旨很快写好,景君尧一一过目,确定无错漏之后,才将皇印盖上。
“左凡!”
“奴才在。”
御书房外,左凡轻轻推门而入,快步走到天子跟前。
“让人快马加鞭把这两道圣旨送去,一个月后,让何乌贵亲自到朕跟前来认罪!”
“奴才遵旨。”
接过圣旨,左凡很快又退出御书房,而宋应知等人一直在御书房跪到下值时间。
直到天子乏了,才命众人退下。
从宫中出来,几位大臣与宋应知双腿皆颤得厉害。
“今儿要不是宋大人,咱几个老骨头,怕是要遭殃咯!”
韩宇捶着自己的腿,不断哀嚎着:“老了老了!看来,本官也该辞官了。”
肖玉林一听,急了,第一个不同意。
“韩大人,您千万别辞官,您走了,我可怎么办……”
他一个人,可承受不住皇上的炮火啊!
“唉……不辞官不行啊,皇上喜欢年轻血液,喜欢新思想,我已经老了,跟不上你们的步伐了……”
以前顾尚书提出辞官时,众人还不理解,如今御书房走一趟,他也算明白了。
辞官,不过就是给君王和自己最后的体面,不然,权利握在手里太久,天子一朝反扑,可就是满门抄斩的结局……
“天子的心,可真是冷啊……”
这话可把宋应知与肖玉林惊得路都不会走了。
“大人,这还在宫内,你不要命了!”
肖玉林一脸恐惧,五官快要扭曲,这话要是传入天子耳中,明天韩大人脑袋都得搬家。
然而,韩宇只是笑笑,并未过多在意,他侧头看向宋应知。
“宋大人,新型火炮关乎南海命运,制造司若有什么难处,尽管给肖大人提。”
既是韩大人开口,宋应知便不再客气,他快速说道:
“不满大人,制造局现在生产火器大部分全靠人力,这样的速度太慢了,短时间根本不可能大批量生产火炮。”
“这个已经不是问题了,这次皇上北伐后金,顺便把他们火器厂的机械器具都给带了回来,明儿本官就让人送去火器厂。”
韩宇捶腿的动作没停,意味深长的看了宋应知一眼。
“据说后金火器厂里的东西,可都是夷人亲自送来的,本打算在后金建立一个新的火器厂,用以压制北夏,不想还没开始生产,就被皇上一锅端了。”
夷人?莫非是那群英兵?
若真是如此,那这次还是捡到宝了!“韩大人,东西在哪?事不宜迟,下官立刻让制造司的人去拿!”
“这都什么时辰了,你就别折腾我这把老骨头了。”
韩宇连连把手,“先回家,明儿一早,我让肖大人给你送去。”
经此提醒,宋应知这才意识到天快黑了。
真是的,在新疆待久了,经常晚上八九点还在外面忙碌,这突然六点就要休息,他还有些不适应。
“如此,那下官就先行谢过肖大人了。”
“都是给皇上办事,有啥谢不谢的。”
肖玉林不以为意,在二人看不见的地方,他也稍稍捶了捶大腿。
就这样,三人一瘸一拐的缓缓走出宫。
宋应知与肖玉林都以为,韩大人今日所提之事只是玩笑话。
不想隔天上朝时,韩大人竟真的当着文武百官在太和殿内提出了辞官一事。
“陛下,老臣已到古稀之年,身体大不如前,恐难再为陛下分忧,恳请陛下恩准老臣告老还乡。”
此言一出,不仅是文武百官感到哗然,就连皇帝也是一脸意外。
“韩爱卿,可是怪朕昨日在御书房言语过重?”
天子眉头微皱,开口解释是:“南海丢失,朕心烦意乱,还请爱卿莫要记心里去,眼下工部人手尚缺,还请爱卿多多为朕分忧才是。”
韩宇赶忙跪地,叩首奏道:
“皇上误会了,老臣绝无此意,老臣的确年事已高,精力也大不如前,这两年处理事务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若不是有两位侍郎,老臣只怕……”
后面的话他没再说,但大家心知肚明,韩宇再次叩首道:
“还望陛下体谅老臣的难处,恩准老臣告老还乡,也好让老臣在有生之年,能多享享天伦之乐!”
看着心意已决的韩大人,皇帝坐在座椅上,沉默良久。
太和殿内一片寂静,众人都不敢出声,静静地等待着皇帝的裁决。
许久,才听殿内传来一道叹息声。
“这事朕不同意,韩爱卿切勿再提。”
一语反驳,韩宇便不好再说什么,只是从这天起,文武百官不再见他来早朝。
接连向宫中递交辞官信后,皇上终是同意了韩大人辞官。
宋应知得知消息的那天,正在与工匠们测试英兵的新型设备好不好用。
“大人,这东西不错啊!”
楚北小心翼翼的抚摸着肖大人送来的设备,“有了这些,咱研制火炮的速度快了两倍不止!”
虽然很多地方还得靠人力仔细打磨,但至少不再需要十几二十几个人同时吊一锅铁水来。
宋应知对这些从后金火器厂薅来的东西也很满意。
“等咱制造司空闲了,把这些东西多复刻几个出来,也好加大生产规模。”
楚郎员外听后,眯着眼连连点头。
“大人放心,小的已经让工匠开始研究这些玩意了,出不了几日,就能琢磨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