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萧云骧此时情绪已经上来了,提到了一个看似与眼前战局毫不相干话题,

他的声音里带上了一种历史学者般的沉静与悲悯:

“阿来,你可知泰西诸国,为何如今能横行四海,视我华夏如无物?其强盛之源,起于何时?”

叶芸来正沉浸在方才那决绝悲壮的战略推演中,被这突然的问题问得愣了一下,老实摇头,脸上露出茫然之色:

“这个……我是个粗人,只知带兵打仗,这些……这些几百年前的老黄历,实在不知。”

萧云骧仰头望了望已被晚霞染成瑰丽色的天空,仿佛在追溯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早在近四百年前,也就是前明弘治元年,西历称之为1488年。”

“一名叫迪亚士的葡萄牙航海家,便驾着小小的帆船,顽强地绕过了非洲最南端那个被称为‘风暴角’,后来改名为‘好望角’的岬角;”

“仅仅四年后,弘治五年,一个叫哥伦布的,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向西航行,意外发现了那片广阔无垠、被称为‘新大陆’的美洲;”

“再到弘治十一年,另一个叫达·伽马的,再次绕过好望角,成功开辟了从泰西直航印度的航线,”

“从此,东西方的格局,为之大变。”

他的声音里,逐渐注入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沉痛、愤懑与遗憾:

“而与此同时,在我们这片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土地上,即便是被后世史书广为赞誉、称为‘圣君明主’,开创了‘弘治中兴’的明孝宗朱佑樘,”

“其在对待浩瀚海洋的态度上,却仍是因循守旧,重拾了明太祖那套‘片板不许下海’的严厉海禁祖制!”

“主动放弃了探索海洋的机会,不光官方大规模的远航活动,早已成为绝响,还严格限制民间航海,”

“造船之术停滞不前,航海之技逐渐凋零,曾经领先世界的庞大宝船化作朽木,图纸被烧成灰烬,耗费无数人命和资源,探索而来的航海图被遗忘。”

“那本该属于我们的探索权、贸易主导权,乃至未来数百年的国运气数,就在这般‘重陆轻海’、‘闭关自守’的短视国策下,”

“被我们自己的双手,生生断送,拱手让与了后来居上的泰西夷人!直至今日被动挨打的局面!”

萧云骧说罢,再次陷入沉默,凝望着山下那依旧滚滚北去、不舍昼夜的赣江,胸中似有块垒难消,郁郁难平。

他深知,海禁政策的遗毒,远不止于让出了海上贸易主导权那么简单。

它使得东南沿海,世代依赖海洋为生的百姓,失去赖以生存的渔盐之利,迫使其或沦为海盗,或依附于走私集团。

这实际上为后来嘉靖年间,席卷东南数省、耗费帝国无数钱粮兵力,才勉强平息的“倭患”大爆发,埋下了深重的祸根。

而官方主导的朝贡贸易体系,日益萎缩僵化,更使得海外白银流入锐减,间接影响了明廷的财政健康,加剧了社会的白银短缺。

更重要的是,这种长期的、自我陶醉的闭关自守,

导致华夏完全脱离了正在快速形成、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贸易体系与发展浪潮,

错失了利用海外流入的大量白银资本,推动内部经济结构变革、社会转型的历史性机遇,

最终反而加剧了帝国内部的人口压力、土地兼并和经济内卷化,为后来的王朝衰败埋下了伏笔。

这段历史,每思之,都令人痛心疾首!

一旁近年来恶补过泰西地理历史、世界大势变迁的李竹青,完全能理解萧云骧此刻心中那复杂的愤懑、遗憾与强烈的紧迫感,脸上也不禁流露出唏嘘与凝重之色。

而叶芸来对于这些几百年前的往事细节,虽听得懵懵懂懂,似懂非懂,

但他作为萧云骧的亲卫出身,却无比熟悉萧云骧的这种状态。

——每当提及这些历史兴衰的关键节点,尤其是华夏错失的重大机遇时,大王总会流露出这种混合着痛心、不甘与舍我其谁使命感的情绪。

按照他以往的经验,此时无需旁人劝解,过不多久,萧云骧自会从这种深沉的历史悲情,与反思中挣脱出来。

将历史的教训转化为前行的动力,重新变回那个睿智、果决、坚定的最高统帅。

果然,默然伫立十来分钟后,萧云骧深吸了一口略带凉意的江风,又缓缓吐出,仿佛要将胸中所有的郁结之气,都随之排遣出去。

他转过身,脸上已恢复了平日的沉稳与温和,对叶芸来道:

“阿来,方才说的这些,是长远之忧,也是前世之鉴。”

“但眼下最紧要的,是脚踏实地,打好南国战役这一仗,这关乎我们能否赢得当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此战,许胜不许败,而且要胜得漂亮!”

叶芸来见状,立刻收敛心神,挺直腰板,斩钉截铁地答道:

“大王放心!第六军上下,早已摩拳擦掌,枕戈待旦,必然不负大王所望!”

他随即想起一事,又转向李竹青问道:

“对了,李副总长,我听闻军情局,早前就对那个梅关守将梅鼎下了不少功夫,现在可有结果了?”

李竹青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在渐暗的暮色中,显得有些高深莫测:

“是有些说法,但策略能否见效,就在这三五日间,便要见分晓了。”

“叶军长,你眼下只需督促各部,厉兵秣马,做好强攻硬打的万全准备便是。”

“有备,方能无患。”

此时夕阳终于完全沉入了西边的山脊之下,最后一丝余晖,将天边染成一片暗红,如同即将凝固的鲜血。

江风转凉,吹得营旗猎猎作响。

储潭高地上的灯火次第亮起,与天上初现的疏星,遥相呼应。

江水的轰鸣声,在夜色中似乎更加响亮,仿若雷鸣。

----------------------------------------------------------------------------------------------------------

(哈哈,本书写满100万字后,我发现我的功力见涨了。以前每天熬四千字,都是痛苦无比。现在每天写六七千字,无论是分两章还是三章发,并不是不能做到。

看着乌鸦那么努力的份上,大佬们,免费的评论,收藏,催更,评高分,推书荒来一波,乌鸦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