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穿过稀薄的云层,洒满庭院,将冬日的余寒悄然驱散。
院子里静得出奇,只有风掠过石阶,拂动那株老梅的细枝。
枝影轻摇,相互摩挲,发出极细微的沙沙声,不仔细听几乎难以察觉。
一场恶战刚刚结束,能享有此刻的安宁,实在珍贵得叫人不敢出声。
这份宁静仿佛有种魔力,悄悄熨平了人心里紧绷的皱褶、积压太久的倦意。
刘蓉望着梅树出了会儿神,像忽然想到什么,脸上的笑意淡了些,转成一种好奇与思索交织的神情。
他侧过身,正对着萧云骧,开口问:
“大王,我还有个问题没琢磨明白。您说,洋人自己到底清不清楚散兵线的好处和毛病?还是他们就一根筋,只认死理?”
萧云骧没有立刻回答。
他沉默了片刻,目光投向远处湛蓝的天空,仿佛要从那一片澄澈里打捞出什么。
然后他才收回视线,看向刘蓉,语气平稳:
“他们知道。至少他们军队里,那些最有头脑的军官,跟军事理论家,肯定是明白的。”
这回答有些出乎刘蓉意料,他脸上讶异更深:
“既然知道,怎么不见他们大力推行?反倒还是以密集阵型为主?”
萧云骧见他这副神情,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却带着看透的淡然:
“孟容,你别把洋人想得太厉害、太完美。更别觉得他们军队内部就是铁板一块、上下一心。”
“带嘤的普通士兵,绝大多数都来自其国内最贫困的阶层,或者是失业者。他们参军入伍,首要目的就是为了糊口,找一条活路。”
“那些贵族军官整日挂在嘴边的‘女王荣耀’、‘帝国辉煌’、‘骑士精神’等等华丽辞藻,对于这些为生存而战的普通士兵来说,相当空洞遥远,产生不了多少真正的激励作用。”
“而且,他们的军官与普通士兵之间,存在着极其严重的阶层隔阂,和身份差异。”
“军官几乎全部出自贵族、地主、富豪家庭,通过购买委任状,或就读特定军校获得职位。”
“这种巨大的出身鸿沟,导致官兵关系普遍紧张,缺乏信任,甚至相互鄙视。”
“他们军队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利益’——士兵为军饷而战,军官为荣誉和晋升而战。”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刘蓉一眼,补充了至关重要的一句:“更何况,如果他们劳师远征,来到万里之外的华夏作战。”
“他们的士兵将面临水土不服、食物短缺、孤悬海外、思乡情切以及战争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和恐惧。”
“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士气只会比在本土作战时更为低落,维持纪律和作战主动性的难度,也会成倍增加。”
刘蓉是何等聪明的人物,立刻就从萧云骧的话语中,领会到了那层未曾明言的深意。
他当即心领神会,对着萧云骧会心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有些话,时机未到,无需点透。
倒不是萧云骧存心轻视带嘤军队的战斗力。
而是他比谁都清楚:要真正解决散兵作战主动性难题,带嘤乃至整个泰西,眼下其实都还在摸索。
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并不在于更严酷的军法、更高的饷银,而在于一种全新的、强大的意识形态力量——mZ主义的兴起与普及。
mZ主义所能提供的凝聚力,立在三大基石之上:
赋予公民权利与政治参与,置换公民承担的军事义务;
以国家、mZ这类抽象共同体象征,取代君主个人的权威;
借助外部威胁所造成的生存危机,强化内部的族群认同与文化归属感。
所以,mZ主义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外部敌人,用以整合内部的mZ认同与政治理念。
而只有通过征召组成的公民军队——国民军,才能真正从精神到组织上,彻底取代旧式那种为钱、或为封建义务打仗的雇佣军。
在泰西诸国中,弗朗西是最早实践这一点的。
其在大革命时期,废除了贵族对军官职务的垄断,推行“全民皆兵”,士兵第一次被告知是为“弗兰西mZ”而战,而不是为波旁国王个人效忠。
1793年颁布的《全国总动员法令》,更明确宣告“国家属于全体公民”,极大激发了民众保卫革命成果的热情,军队战斗力也随之显着提升。
这被公认为近代公民军队,取代传统雇佣军的开端。
普鲁士则是在1806年耶拿-奥尔施塔特战役,惨败于拿破仑之后,由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等人推动了一场深刻的军事改革:
废除雇佣兵制,建立基于普遍兵役制的“国民军队”;
颁布《解放敕令》,废除农奴制,允许平民子弟凭借战功和考试,获得军官资格,实现权利平等。
军队的凝聚力由此开始从“忠于国王”,逐步转向“扞卫德意志mZ”。
反观带嘤,因其岛国地理位置,和海军实力强大,本土长期未遭受大规模入侵威胁,陆军改革压力相对较小。
直至19世纪末,其陆军,仍主要依赖长期服役的职业雇佣兵。
即便到了1899年开始的布尔战争,英军面对布尔人灵活的散兵战术,仍表现得适应不良,甚至出现了较高的逃兵率,年均约7%。
直到1914年一战爆发,面对空前规模的战争,基奇纳勋爵以“保卫带嘤帝国”为号召,大规模募兵。
短时间内竟有300万志愿者响应入伍,这标志着带嘤的mZ主义,也开始成为军队凝聚力的核心。
至于华夏,则要等到后来与霓虹展开全面战争,在深重的mZ生存危机压迫之下,才有政治力量系统地提出“人m战争”理论。
通过深入的土地改革——也就是将实实在在的土地利益赋予农民,将广大农民的利益,与mZ存亡紧密捆绑,最终实现了公民军队,对旧式雇佣军队的彻底替代。
当然,对穿越者萧云骧来说,他并不排斥mZ主义。
这不过是人类历史行进到特定阶段时,所能找到的最高效、用于动员和组织庞大群体的意识形态工具之一。
对眼下这个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华夏而言,它无疑是合适的,甚至是必需的。
他要做的,是在泰西那种基于单一族裔的狭隘mZ主义,尚未传入东方之前,抢先整合、构建出一个更具包容性、“泛华夏”的mZ概念。
为的就是最大限度,减少内部纷争与损耗。
凝聚这片土地上所有的力量,集中资源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为华族在全球格局中,争得主导地位。
当然,他也绝不认为mZ主义就是至高无上、完美无缺、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
如果那样认为,就和另一段时空中,那个由米国某日裔学者提出、宣称人类意识形态终点的“历史终结论”一样傲慢可笑。
人类组织形式的发展,必须符合对应的科技水平与社会形态。
抱残守缺,只会被历史无情淘汰。
他所要做的,是选择并整合,最适合当下华夏现状的工具。
并且努力提前剔除这一工具,在未来可能滋生的盲目排外、狭隘、狂热与无知等糟粕。
尝试引导它走向更健康、更开放、更侧重于文化认同与公民建设的方向。
保留其凝聚人心、构建统一认同的精华。
前路漫长,唯有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
(注1:因为左靖西这个名字,已经被神兽死亡凝视。故此,后面章节中改为佐湘阴。前面章节已经提到过,放在这再说一次,就是让一直催更的大佬们,心里有个数哈。
注2:带嘤陆军的委任状购买制度,始于1683年查理二世时期,并持续至1871年才被废除。
是当时带嘤陆军军官晋升的核心机制,属于公开的明码标价。
以1837年,官方定价为例:
步兵少尉:450英镑
步兵上尉:1,800英镑
步兵团中校:4,500英镑
骑兵\/近卫团价格翻倍,近卫中校高达9,000英镑。
实际交易:热门兵团常存在“溢价”,委任状通过拍卖或私人交易流通,实际价格远超官方定价。
晋升规则:
军官晋升需支付当前军衔与目标军衔的差价,如少尉升中尉,需补足差价。
委任状买卖需经兵团上校批准,贵族背景和社会地位是重要考量。
制度背后的逻辑和设计目的:
阶级固化:确保军官由维护体制的精英阶层(贵族、地主子弟)垄断,降低军队参与革命的风险。
行为担保:购买费用被视为“保证金”,军官若渎职或临阵脱逃,委任状将被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