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这天,”香又来“饭馆就开始放假了,一直要放到大年十五才重新开门营业。
宋小丫起了个大早,和宋小山纪凌云一道,将写好的春联贴到“香又来”的店门上,又挂上两个大红灯笼,看着喜气洋洋,很有过年的气氛。
“纪大哥,你看这样行吗?”
宋小丫贴好春联,退后几步,问纪凌云。
纪凌云笑着点头:“行,看着就喜庆。”
宋小丫赞道:“还是纪大叔的字写得好,龙飞凤舞,特别有气势。”
邻居们知道这里住两个读书人,过年了都来央着写春联。
纪大叔早就技痒难耐,来者不拒,还不肯收润笔费。
邻居们感激他,就送些小食过来。
一时间宋家和邻居们的关系变得亲近了很多。
随着春联陆续贴出去,来求春联的人越来越多,纪大叔越来越忙,脸上的笑容反而越来越深。
说起来纪凌云的字得自纪大叔真传,也写得很好,想必参加科举考试,也是个加分项。
宋小丫看向带着啸月在门口又跑又笑的宋小山。
他现在也在跟着纪大叔学习,相信有一天,也能有这样的学识。
这个春节,良子一家要回宋家村过年,等到元宵节饭馆重新营业才会回来。
正月初一,宋小丫一家便和纪凌云一家相约去看龙灯。
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爆竹声声,锣鼓喧天,年味十足。
一条用彩布和竹篾扎成的长龙在人群中翻腾飞舞,时而高高跃起,时而蜿蜒前行,引来阵阵喝彩。
宋小山看得目不转睛,小脸涨得通红,兴奋地拍手叫好:“哇!好大的龙!好威风!”
啸月”汪汪“直叫,尾巴摇得更欢了,像是想加入舞龙的队伍。
看完龙灯,他们又去逛庙会。
庙会上人头攒动,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宋小丫看中了一个憨态可掬的泥人,笑着递给宋小山:“小山,你看这个泥人,长得多像你啊!”
宋小山接过泥人,仔细端详了一番,咧嘴笑道:“真的好像!谢谢姐姐!”
他小心翼翼地把泥人揣进怀里,生怕弄坏了。
路上遇到捏糖人的摊子,宋小山拿起一个仙女模样的糖人,递给宋小丫:“姐姐,这个像你。”
宋小丫喜笑颜开:”真的吗?这可是仙女哦。“
”姐姐就是仙女。“
宋小丫一高兴,又给宋小山买了一串糖葫芦。
沈娘子兴致勃勃地四处张望,感慨道:“这些年都在乡下过年,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到县城后,她的精神也好了许多,今天又特意打扮过,看着年轻了好几岁,很有点富家太太的气势。
纪凌云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笑着说道:“娘,以后都会这么热闹。”
“明年我们去京城过。”宋小丫也道。
纪凌云曾经悄悄地将自己的家世告诉了宋小丫。
他们原是江南姑苏一带的望族,世代行医,在当地颇有名望。
纪凌云的父亲纪先生是庶出,上面有一个嫡出的兄长。
纪先生从小就聪慧,被父亲寄予厚望,送他去书院读书,希望他能高考中第,光耀门楣。
可惜纪凌云出生后不久,纪父便意外去世。
嫡母便改了往日的温和模样,处处刁难他们一家,总想找机会将他们赶出家门。
后来,纪先生被嫡母冤枉偷盗家里的祖传医书,族人偏听偏信,将他逐出了家族。
争执中,纪先生的腿受了伤,落下了残疾,再也不能参加科考。
纪先生的嫡母和兄长还不肯罢休,勾结娘家人想要对他们赶尽杀绝。
纪先生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妻儿离开姑苏,一路辗转来到了江州府,最终在偏僻的宋家村安顿下来。
这些年来,纪凌云身上背负着父母的希望,他一边给人看病治病,一边拼命学习,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高中进士,重新回到家族,为父母讨回公道。
宋小丫知道纪凌云身世不凡,却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冤情。
她也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纪凌云。
只要宋二娘病情好转,就到京城发展。
所以,没准明年他们真就在京城过年了。
那里肯定会更热闹,更繁华。
而此时的宋红玉,正瑟缩在牢房一角发抖。
牢房里阴冷潮湿,散发着阵阵霉味,令人作呕。
她的身上穿着破旧的囚衣,上面沾满了污垢和血迹。
她紧紧地咬着嘴唇,泪水止不住往下流。
听着外面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她痛苦地捂住耳朵。
重生一世,她竟然沦落到这般田地,成了阶下囚。
如果她只是安分守己地赚钱,是不是就不会落到如此悲惨的下场?
也不知道宋小丫现在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一想到宋小丫在县城里吃得好穿得好,她的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
等天气转暖,冰雪消融,她就要和宋老太、宋一起被发配到西北去做苦工。
西北苦寒之地,路途遥远,也不知能不能活着到达。
她甚至想过一头撞死在这牢房里,不再受罪。
可她不敢保证,死掉了还能再次重生。
如果不能重生,那可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她只能这么卑微地活着,像一只困兽,等待未知的未来。
***
开春后,天气一日暖似一日,纪凌云收拾好笔墨纸砚,参加了童生试。
放榜那天,纪凌云的名字赫然在列,他轻松通过了考试。
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县试,不出所料,又中了秀才,还是案首。
到了秋天,纪凌云再次参加乡试,金榜题名,成为了举人。
为了来年春闱,纪凌云一家决定前往京城,提前适应那里的环境。
而此时宋二娘每日按时服用幻心藤药丸,脑子也越来越清明,一些尘封的记忆碎片逐渐浮现。
这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清晰的梦,梦中的一切是那么的真实,让她猛然惊醒。
她记起自己是京城长公主的外孙女,父母在江南任职时意外去世。
她那时才十一岁。
长公主十分疼爱她,等她守孝期满后,便让她舅舅延平侯接她回京城,想为她在京城寻一门好亲事。
可是,她的大伯一家心怀鬼胎,竟然将她卖给了人牙子,让她的堂姐顶替她去了京城。
因为两人长得十分相似,竟然无人发现。
宋二娘不堪受辱,趁人牙子不注意,跳河自尽,却意外撞伤了头部,失去了记忆。
她不知怎么地漂流到宋家村附近,被宋二郎救起,后来便与他结为夫妻。
宋二娘醒来后,立刻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了宋小丫。
宋小丫虽然此前已经猜了个大概,可如今听着,还是心疼得不行。
她握着宋二娘的手,眼眶微红:“娘,您受苦了!没关系,我们这就去京城,找回您的家人,让你的大伯堂姐受到惩罚!”
宋二娘眼角不住往下流,哽咽道:“小丫,娘能恢复记忆,多亏了你和凌云。娘终于可以回家了,就是不知道外祖母她老人家现在身体怎么样……”
宋小丫安慰她道:“娘,这才过去了十多年,长公主养尊处优,身体肯定康健。等再看到你,一高兴,身体肯定更好。”
宋二娘神智清醒,理智恢复了。
她摇摇头:“我们现在身份差距太大,怕是见不到她老人家。”
“事在人为,只要好好谋划一番,肯定就能有办法。倒是你现在的模样变了,她见到你肯定认不出,有没有什么可以让她记起你的事情?”
宋二娘凝神想了想,眼睛一亮。
“有了,外祖母四十岁生辰时,我和我娘一起绣了幅贺寿图送到京城,上面绣着她最喜欢的牡丹花和百鸟朝凤的图案。”
她一边回忆,一边描述着图上的细节。
宋小丫心中一喜:“娘,你还会绣吗?”
在她看来,这幅贺寿图无疑是她们与长公主相认的关键。
“会,我会。”宋二娘忙道。
”那您现在就开始绣这幅图吧,等到了京城,我们想法把它献给长公主。”
“行,我这就描出图样,跟着就绣。”
宋二娘马上同意。
她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自己的外祖母,弥补这十多年来缺失的亲情。
既然决定了要去京城,宋小丫便将饭馆的生意交给良子婶一家打理,并详细交代了注意事项。
良子叔拍着胸脯保证道:“小丫,你放心去吧,店里的事就交给我们了,保证不会出差错。”
朝夕相处了快一年,她对良子夫妻的人品已有了深入的了解。
良子叔为人虽然性情活泛,精明能干,却又忠厚老实,做事从不偷奸耍滑。
良子婶性格爽直,动作麻利,把饭馆的里里外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现在店里的几道菜,良子婶已经完全会做,甚至比宋小丫做得还好吃,把饭馆将给他们,是最好的选择。
宋小丫把饭馆的账本和钥匙交给良子婶,笑着说道:“婶子,以后这店里的事就全靠你们。”
良子婶接过账本和钥匙,郑重地点了点头:“小丫,你安心在京城照顾你娘,等你们安顿好了,我们再去看你们。”
一切准备妥当后,宋小丫、宋小山、宋二娘,以及纪凌云一家,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
宋小丫坐在马车里,掀起车帘,看着渐渐远去的永安县,心中百感交集。
她知道,此去京城,将会面临新的挑战,但她并不畏惧。
因为她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京城,我来了,等着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