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狂薅女主气运后,炮灰农女怒赚百亿 > 第一百一十七章 纪凌云搬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一十七章 纪凌云搬来了

终于,吴子安的马车又出现在宋小丫家门口。

宋小山和啸月听到动静,飞奔出去迎接。

宋小丫和宋二娘也跟了出去。

“宋姑娘,我可算把人给你送到了!”吴子安跳下马,笑着道。

马车刚一停稳,车上率先跳下来良子叔,接着,又跳下来个孩子。

正是他的儿子铁锁。

宋小山看到小伙伴来了,冲上去抱住他,两个孩子又蹦又跳,高兴坏了。

接着良子婶也下了车,一脸激动:“小丫,多谢你记得我的话,我简直没想到啊。”

当初她和宋小丫提这事时,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只是试一试。

她是特别想跟着宋小丫来县城。

良子家兄弟多,父母在又没有分家。

家里人多屋少,他们一家三口挤在一个小屋里,实在是太难受了。

现在能来县城,包吃包住还能得二两银子的工钱,村里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呢。

良子叔则到处打量,满脸兴奋。

“没想到我这辈子也能来县城,还是永安县!”

车帘后又出现一个身影。竟然是纪凌云。

宋小丫惊喜地道:“纪大哥,你也来了!”

纪凌云笑着转过身,去扶车里的人:“不止我,还有我爹娘,我们搬来了。”

沈娘子扶着纪凌云的手臂下车,笑着问:“小丫,没吓着你吧?”

“怎么会,是喜出望外呢。”宋小丫高兴地道。

沈娘子站定后,对宋小丫道:“你纪叔说,反正早晚都要来,干脆赶早不赶晚。”

纪先生跟着跳下车来补充道:”阿凌可以早点去书院准备。“

他打量着周围,赞道:“环境不错,闹中取静,是个好地方。小丫,你做得很好。”

“是啊,地方宽敞明亮,住着肯定舒心。”沈娘子走向宋二娘,笑着问:“二娘,还记得我吗?”

宋二娘拼命点头:“记得记得。高兴!高兴!”

宋小丫张罗着两家人把行李搬下来,将他们迎进屋。

良子叔一家行李比较简单,一人一个小包袱背在身上,就是全部家当。

纪家人的则要多得多,马车后面还租了辆驴车,全是家里的东西。

”主要是这爷俩的书。“

沈娘子向宋小丫解释。

赶车的大爷笑道:”读书人搬家,尽是书!“

宋小丫一早就把纪家人的屋子准备好了。

就住东厢房的三间屋。

纪先生和沈娘子住一间,纪凌云住一间,还有一间布置成会客室兼书房。

而西厢房安排给良子婶一家两家屋,另一间用作餐厅,以后大家都在这里吃饭。

纪先生参观完整座院子后,给宋小丫提了建议:“小丫,你这院子布置得井井有条,很不错。就是有点空荡,可以再种些花草,增添生气。”

宋小丫连连点头:“纪大叔说得对,我回头就去买些花苗回来种上。”

安顿好后,宋小丫和沈娘子、良子婶一起忙活安家饭。

她们一个择菜洗菜,一个切肉切菜,一个烧火掌勺,配合默契。

宋小丫做了几道在这个时代比较新鲜的菜式:回锅肉、糖醋排骨、酸菜鱼。

红亮亮的回锅肉肥而不腻,酸甜可口的糖醋排骨让人食欲大增,酸菜鱼汤鲜味美,满满当当摆了一大桌子。

吴子安尝了一口糖醋排骨,眼睛一亮,竖起大拇指。

“宋姑娘,你这手艺,开店准没错!生意肯定好得很!”他又夹了一块鱼肉,连声称赞:“这鱼也好吃!”

沈娘子打量着鱼肉,不住道:“可不是嘛,切成这么薄的片,一根鱼刺都没有,怕鱼刺的人也能吃了。”

吴子安遗憾道:“宋姑娘,可惜你要自己开店,要不然我都想请你去我店里当厨师了。”

吴子安眼珠一转,又开口:“宋小丫,你这糖醋排骨和酸菜鱼的做法能不能卖给我?我保证只在其他地方做,不在永安县跟你抢生意。”

宋小丫自然乐意,爽快地答应了。

”可以啊。“

她请吴子安就这个目的,想卖方子给他。

别的种田文里都能卖,这也是本种田文,没准也能有这么好的事。

结果真让她如愿以偿。

吃完饭,吴子安便和宋小丫商量买方子。

同样是一百两银子一道。

但还是有个条件,只能卖给他们,不能再卖给其他人。

宋小丫自然答应下来。

这下又进账二百两。

宋小丫的荷包越来越鼓了。

现在人员已经到齐,一切准备就绪,宋小丫的“香又来”饭馆终于开张。

良子叔穿上宋小丫特意做的干净利落的短打,腰间系着白围裙,在店里跑前跑后,招呼客人,点菜,上菜,忙得脚不沾地。

他脸上带着喜庆的笑容,说话客气又周到,很快赢得了客人们的好感。

良子婶则在后厨帮着洗碗,收拾桌子,动作麻利,一点也不拖沓。

宋小丫站在灶台前,挥舞着锅铲,热火朝天地炒菜。

开业第一天,吴子安带着小厮过来捧场,特意多叫了几道菜,给宋小丫的饭馆增添了不少人气。

这一天,客人一直没停过,是真真正正的开门红!

接下来的生意也是非常火爆,只要一开门,就有客人上门,一直要忙到晚上关门。

宋小丫的小饭馆算是在永安县立住了脚。

而纪凌云也有自己的安排,他去了县城里最好的书院——永安书院读书。

书院入学要求极高,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功底,还需经过严格的测试。

纪凌云早有耳闻,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无论是经义策论,还是诗词歌赋,都表现得非常好,令书院的先生们赞叹不已。被书院录取。

院长对纪凌云的学识十分欣赏,断言他考上秀才不成问题。

从此以后,纪凌云便开始了在永安书院的学习生涯。

从太平街步行到书院,只需十多分钟的路程,纪凌云每天上课非常方便。

每日清晨前往书院,研读经史子集,与同窗切磋学问,直至下午才回家,为明年的童生试做着准备。

纪先生在县城没事所干,又不愿意再开学堂,干脆把小山和铁锁收为弟子,为他们启蒙。

就连啸月每天都会端端正正书桌前,听纪先生上课。

宋二娘和沈娘子则在家做绣活,给家里添置新衣。

两人性子都温和,相处得十分融洽。

在这样平静而温馨的日子里,加上每天按时服用“幻心藤”药丸,宋二娘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记忆也逐渐恢复。

偶尔会想起以前的事情,说话行事也越来越有条理,再不会无缘无故傻笑。

相信假以时日,完全恢复不成问题。

宋小丫的“香又来”饭馆因为菜品独特,味道鲜美,在永安县名声鹊起,每天都吸引着大量的食客前来光顾。

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到了饭点,门口常常排起长队。

甚至还有从府城远道而来的客人。

到后来,就连京城来的达官贵人也特意绕道来尝尝宋小丫的手艺。

宋小丫赚得盆满钵满,心里乐开了花。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大雪纷飞,要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