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即有些激动地挥手示意,带领众人开始收获土豆。

老朱带头快步走入布满土豆藤蔓的田地。

俯身蹲下,熟练地从泥土里刨出一串串土豆。

身后,朱标和文武百官见状,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粗略一看,就能发现老朱手中的土豆多达六七个。

每个都有拳头大小。

这片视野范围内,类似的植株至少上千株。

如此计算,总产量该是多么惊人!

众人不禁心中估算一番。

忍不住吞咽口水,目瞪口呆!

唯有朱政显得格外从容。

众人还在发怔时,他已经跟随老朱踏入田间,协助挖掘土豆。

按照常理,这种活计该用工具才好,既快又省力。

然而老朱担心工具伤及土豆,只肯徒手操作。

这时,

朱标等人也回过神来,随即兴致勃勃地卷起袖子、脱下鞋子,跳入田中帮忙。

见此情景,老朱严肃地提醒道:

“都给我轻一点挖。

谁要是弄坏了土豆,我就砍了他的脑袋,哼!”

听了这话,

朱标并未在意,但其余文武官员却心头一震,兴奋之情稍减。

随即,他们仔细观察老朱与朱政的手法,

学会后才规规矩矩地弯腰动手。

有人干脆趴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用手刨挖,

仿佛在寻找什么珍宝!

于是乎,在田边警戒的锦衣卫们眼里,

出现了极为罕见的一幕:

当今至高无上的洪武皇帝,太子朱标,还有众多文武大臣,

都像普通农夫一样,光着脚在田间劳作。

场面热烈忙碌,却又充满生机。

不久,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

这片不足一亩的土豆田被彻底翻遍,

堪称是掘地三尺,不留死角。

此刻,无论是老朱,还是太子朱标,

抑或是刘三吾、茹瑞等文官,以及蓝玉、傅友德等武将,

都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仪态。

满身泥泞,狼狈不堪,汗流浃背,

但他们浑然不觉,

只是睁大眼睛盯着那堆积如小山般的土豆,目瞪口呆!

“快,叫人来,认真称一下。

看看究竟收了多少!”

许久,经历过一次的老朱率先回过神来,激动地连连吩咐。

话音刚落,

早已准备好的刘和立刻带领几名锦衣卫开始称重。

一边称,一边不断报告数据。

“一石!”

“十石!”

“三十五石!”

“四十五石!”

现场所有人屏息凝神地看着。

每报出一个数字,

众人的心情就会随之波动,呼吸也变得急促。

不时有人吞咽口水,用力掐自己,生怕这一切只是梦境。

最终,

刘和也难以置信地反复核查后,

涨红了脸大声宣布总数:

五十石!

话音刚落,全场陷入寂静!

老朱虽然见过,此刻依旧激动万分。

而且,更令他难以置信的是,这次土豆的收成竟然超过了上一次。不再是四十石,而是整整五十石!足足多了十石!这简直就是奇迹,天大的吉兆啊!

朱标与一众文臣武将们更是被震撼得目瞪口呆!听闻为虚,目睹为实,事实胜于一切!直到这一刻,他们才完全相信土豆这种神粮的惊人产量。即使之前听说每亩四十石已经让他们心生怀疑,但如今,竟然是五十石!这简直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却又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有了这样的神物,未来的大明朝该是何等的安定和强大?百姓们或许不会人人都吃饱饭,但至少不会再像过去那样频繁遭受饥荒,导致成千上万人丧生。朝廷也不必再为赈灾而苦恼无措。说不定还能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千年难遇的盛事的亲历者、参与者,甚至是创造者!想到这里,许多文臣武将的脸色都涨得通红,激动的身体微微颤抖。刹那间,场面混乱起来,有人欢呼雀跃,有人喜极而泣,甚至有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连太子朱标也兴奋地不停地搓手,努力克制自己不表现得太失态。看到这一幕,朱政的脸上也浮现出笑意。然而,他对大家如此强烈的反应并不感到意外。毕竟,在如今的大明朝,土豆的产量无疑是颠覆性的存在。它不仅带来了惊人的收成,也让国家变得空前强大,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朱政还清楚地知道,有了土豆,就能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使社会真正迈向下一个发展阶段……特别是工商业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

当然,即使是朱政本人,面对亩产五十石的成绩也略感惊讶。但他推测,系统产出的土豆本就该高产,再加上这片土地肥沃,老天爷帮忙,所以才会超出上一次的四十石。

“诸位,你们也亲眼看到了土豆的产量,有何感想?”良久,朱元璋回过神来,环顾四周问道,虽然努力压抑着内心的喜悦,但仍掩饰不住几分得意。

“这真是吉兆啊,天降祥瑞!”

“传达朕的旨意,从今日起,

六部所有官员,均须以征伐倭国为首要任务。

相关的粮草、军械、战船等物资,必须加速筹备!

懈怠者,格杀勿论!

此外,将大明水军的所有将士调至京师,重新整编待命,随时听候差遣。沿海各卫所如福州府、温州府等地亦是如此。

凡有与倭寇交战经验者,或对倭寇情况有所了解之人,一律调入京城,听候安排!

至于此次领军出征倭国的主帅人选……”

说到此处,朱元璋忽然停顿下来,脸上毫无表情地扫视众人。

顷刻间,在场的文武百官都是一怔。随即猛然想起朱元璋之前提议由朱樉统兵,但因李善长等人强烈反对未能实行的事。众人脸色微变,目光闪烁不定,心思各有所异!

要知道,今日李善长并未到场啊!

反倒是朱樉出乎意料地被朱元璋带上,并且参与了国家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