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人啊,都是在年轻的时候有着满腔热血和壮志。

司马朗如今正是年轻热血的时候。

更何况他一直很注重民生,现在还要加一条崇拜袁耀。

现如今的青年人,哪个不把袁耀当做标杆。

而且他弟弟死了,还是袁耀让人带兵为其报的仇,他如何能辜负袁耀的期望!

司马朗直接黑了脸

“这政策是秦王下达的,有什么事你尽管和秦王说去吧!”

说罢,直接略过了杜老,带着人向村里走去。

杜老见状,眯起了眼,另外二老询问

“现在怎么办?”

杜老冷哼一声

“少年人就是热血,但他似乎忘了自己身处在谁的土地上了。

也忘了自己的身份!

我一句话,村里就没人敢帮他建暖房!

你们两个去和村里人说,谁敢帮他建暖房,明年租子长一倍!

但可以拿他袁耀的炭,我倒要看看他袁耀有多少炭够这么发!”

“喏。”

二老迈着不算灵便的腿脚去村里了,而杜老则是叫来了驴车,赶着驴车往杜陵城而去。

很快,杜老抵达了杜陵城的杜家,见到了如今杜家的家主,杜访。

这人不是杜畿的父亲,而是他大伯。

杜畿这一脉其实不算是太好,虽然祖上风光,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已经没人当官了。

反倒是杜畿大伯那一脉,多少还有点人当官,所以自然而然成为了这一代杜家的家主。

“家主,那司马朗不听劝,非要在村里建暖房。”

杜访喝着热茶,但却不是汉朝常见的那种把葱、姜、橘皮、大枣和食盐等各种材料一起熬煮的茶粥。

而是类似后世那种茶汤清亮,饮之有回甘的茶。

这自然也是袁耀的发明。

扬州除了吴郡被发展成为工业重镇后,其他郡县都没什么大的发展,就是种地。

所以袁耀在走之前发展了两种能赚大钱的经济农作物,分别是甘蔗和茶叶。

这甘蔗还是他在打山越的时候发现的,从古至今,甘蔗都是出糖大户。

南方的气候也适合种植甘蔗,所以袁耀便选了豫章郡大规模的种植甘蔗,并在当地教授如何制糖,让当地的商会着重发展糖业。

至于茶业,则是在会稽郡着重发展。

如今已经顺着海运、河运,将糖和茶叶卖到了大汉每一个地方。

这也是袁耀的两大经济来源。

“那袁耀是有钱啊,像这种上等茶,一两都要五十钱,难怪给他喂得盆满钵满。

煤炭和砖石、水泥像是不要钱似的送给那帮泥腿子。

有这个钱,倒不如给咱们,帮他卖出去。”

杜访不屑的笑了一声。

他认可袁耀的战斗才能,但却不屑袁耀对于百姓那种几乎谄媚的对待。

没听说过给一帮泥腿子一天三顿饭还要给他们发钱的!

简直丢他们世家大族的脸!

说好了一起剥削,你他妈当出头鸟。

要不是袁耀现在战斗力确实牛逼,无人能敌,肯定会有大量世家联合起来针对他。

“行了,你也不用去再劝那司马朗了,也不用给他贿赂。

少年人不是咱们能劝得动的,等他年纪再大些自然就明白该遵守的规则了。

至于钱,司马家的人也不会差这点钱。”

杜访看向杜老

“你派人给司马家的司马防送一封信,让他知道他的好儿子在做什么。

若是他不介意掘世家的根,那我就让杜畿申请调个地方,去温县!”

杜老笑了

“唯~”

……

村里

司马朗看着面前纷纷摇头的村民,牙都快咬碎了。

“今年冬天不比往年,你们应该发现天气更冷了,若是不建暖房,你们会被冻死!”

村民咂吧了下嘴,其实官爷给他们建暖房,还不用他们出钱出炭,他们是一百个愿意的。

说什么让他们帮忙搭建……

这就是他们的事!

他们能不帮忙么~

可,三老说了,要是答应建造暖房的话,明年地里的租子会上涨一倍!

这可不是一成,是一倍啊!

说起来也是这帮人贱,或者说人都有奴性。

就像是近现代的最西部高原地区的人,还真以为若是奴役他们的人走了,他们就吃不上饭了。

甚至帮他们的主子说话,还为了他们的主子,和要解放他们的人作对。

这帮人的脑子已经不正常了!

就像是杜陵附近的村民,本来杜家、韦家都跑路了,袁耀也在过来的时候明确的说了。

现在的土地都是无主之地,谁开了,那就是谁的!

他们一开始开心,甚至因为想要拥有自己的土地,没去加入袁氏商会成为商会的雇员。

现在好了,加入商会的,现在都住在城里,统一供水暖。

白天出去按照商会发出的任务干活,月底领工资就行了,吃喝不愁。

他们呢?

觉得没有人奴役他们,就没有背景,没人依靠。

杜家和韦家一回来,说要拿回属于他们两家的地,但‘仁慈’的降低地租,他们就答应了!

觉得背靠着韦家和杜家终究有人罩着,也挺好。

结果就是好个蛋!

粮被人家把着,命就在人家手里,这辈子都得受他们的奴役。

一如现在,他们明知道是好事,也想要这个好事,最后却只能拒绝。

同时内心的贪婪还让他们看向了司马朗带来的煤炭和砖石、水泥。

暖房不让建,但三老可是说了,东西是能要的。

司马朗看见了他们的眼神便气不打一处来

“走!”

司马朗离开这个村子,继续去下一个村子。

结果下一个村子的地是韦家的,两家早就串通好了。

忙活了七八天,杜陵附近八个村子,司马朗就动员了四个村子建起暖房。

这还是因为这四个村子的村民多为袁氏商会的雇员,要么就是雇员亲属。

一听是袁耀的吩咐,都不用司马朗提帮忙,雇员直接列好了队伍,随时准备建暖房。

雇员的家属,上到老人,下到孩童,都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妇女们因为力气确实不够,便帮忙做些别的,包揽了后勤事务,撑起了半边天。

如此,司马朗才稍微有些舒心。

可很快就收到了父亲司马防的书信,看完以后司马朗彻底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