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马车中回荡的咕咕声,李绍一把捂住自己的肚子,面色有些赧然。
兰儿笑着打破他的窘境:“舅舅,刚刚是我肚子在叫,它说自己饿了。”
“那我们买些吃食?”
见着兰儿点头,舅甥二人试图跟车夫商量,想要中途停下吃些东西。
“两位哥儿,小的挣钱不容易,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跑这一趟才挣十文钱,还要把大部分交给车行做利钱,实在耽搁不起啊。”
“若是耽搁了,只怕要挣不到钱买米下锅的,那我一家老小就只能饿着肚子硬扛。”
“还请您大发慈悲,别难为我。”
李绍正想应下说中途不买了,结果被兰儿及时拉住。
虽然他也觉得这个人可怜,但怕自己真不吃的话,到了国子监会撑不住,只能换个法子来,试图做到两全。
兰儿:“这位大哥,我们早上出来的急,没有用饭,到前面劳您稍等一会儿,我们买几个烧饼就好。也不让您白等,我们分一个给你可行?”
车夫想了想,一个烧饼两文钱,自己平时是舍不得买的。
只要等一等,就白得两文钱的烧饼,还是划算的。
于是他不但没有再说什么,还特地挑了个最好吃的烧饼铺子停下。
兰儿和李绍下车朝他简单感谢之后,赶紧小跑进铺子里去买烧饼。
车夫瞧着两个人跟愣头青一样,憨头憨脑的,有点儿怕他们挑的饼子火候不到不好吃。
因着他们答应了有自己的一个饼,所以车夫想了想还是有些不放心,便跟着一起进去了。
见他俩果真要挑最不好吃的那种素烧饼,车夫赶紧咳嗽提醒,指了指自己跟前的糖烧饼,示意选这个。
有了提示,李绍跟兰儿倒也不傻,迅速把手中的素饼换成糖饼。
看他俩选的饼子火候实在一般,车夫只能抢过来重新挑了三个焦黄酥脆的,然后示意两人付钱。
等着兰儿给完钱后,车夫还问店家要了两张纸,把每个饼重新仔细包了,然后拿着自己的那份儿走人。
被剩下的两个尴尬一笑,也迅速带上各自的饼,跟着一起回到马车上。
兰儿:“不愧是您选的,饼子果然很好吃。”
说完咔嚓咔嚓地继续啃饼子。
听着他俩吃得香甜又馋人,车夫只是摸摸捂在胸口处的饼子,却没有吃。
怕自己再被馋得流口水,车夫开始扯七扯八。
“这家的饼子是附近做得最好吃的,尤其他家糖饼更是一绝,每天晌午之前绝对卖完。”
“我还知道很多家好吃的店,下次你们再坐我车的话,我带你们挨个去试试。”
李绍到底出身诗书之家,脑袋又还没彻底开窍,周身的一应事务都是父母给打点好的。
所以对待金银之物虽然不会视如粪土,但是平常也很少放在心上。
听到车夫这话,他只是笑笑,没有回答什么。
不同于李绍的自视清高,兰儿摸着兜里偷偷藏起来的三个铜板,又想想自己接下来不可预测的日子。
他打算给自己找点儿后路,“既然咱们相熟了,以后再租赁马车的价钱可不可以低一些?”
车夫想了想,“要是每次都有我一顿饭的话,收你九文钱。”
“这个价钱只给你,旁人再也不可能这般低的。”
兰儿继续摸着兜里的三文钱,没有接话。
主要他心下对这个价钱不太满意,哪怕每次几个人只啃烧饼,也要花十一文。还是贵了。
车夫见着自己报完价钱之后,里面再没有了动静,不由地回头看看。
虽被车帘挡住了看不见什么,但他还是能试出来两个人都没有动心。
“要是每次能有个烧饼的话,收你们八文。”
听见这话,兰儿才接了话茬,“好,一言为定。”
“小哥儿,你们去国子监是做什么?上学的话,应该不会这般晚才过去吧?”
“哦,我们从来没去过,想要过去长长见识。”
兰儿这话一出,李绍看着他笑得古怪。
一路上也就开始闲谈了几句,后面两人累得互相依靠着休息,好不容易才挨到了国子监。
车夫远远地停下,“两位小哥,已经到了。”
“前面不让我们靠近,你们只能在这里下车了。”
他们下来付钱过于爽快,让车夫不禁起了想要再赚一笔的心思。
“待会儿你们怎么回去,可要我等等再把你们捎回去?”
李绍戳戳兰儿,示意让他圆谎。
兰儿先扫视四周看看外祖在不在,没有发现人,这才安心继续胡诌,“多谢您费心,待会儿我们自己走回去就可以。”
也不知道车夫信没信,反正人家点头后就走了。
李绍:“下次忽悠人之前换身衣裳,你这身儿太不像了。”
兰儿看看自己特意挑的细棉布衣裳,“应该也看不出来什么吧?”
这些衣裳虽然是细棉布的,但织造的时候加入了三成的桑蚕丝,会更加光滑细腻一些。而且用的还是斜纹织法,定价要比丝绸都贵。
李绍:“看不出来,人家都没长眼睛,不会觉得你的衣裳比一般的细棉布光滑油亮。”
“那兴许以为我的是新做的才会亮一些?”
“舅舅,总不能咱们两个真穿打了补丁的衣服吧?”
李绍还真被这话堵住了,也就没再继续纠结这个话题。
“咱们进去?”
兰儿只担心一个,“外祖不会罚咱们吧?”
“不会,午时之前没见到我们才罚呢,现在又还不到午时。”
刚说完,便作势拉着兰儿要往里走。
兰儿等他先动了脚,才敢继续往前走,一路还小心地跟着李绍身边,就怕哪里会再次犯错。
当初在家跟着李纨的时候,可能觉得亲娘会保护他,就总是不自觉地卸下戒备,什么东西也不会深想,有时连脑筋都不带转的。
现在不过才来了李府一日,已经学会处处小心、步步谨慎,做什么都三思而后行了。
他俩进去之后还未见到李父,就迎来了自己的任务。
来人:“两位好,我姓范,是这里的一名典簿。”
待两人行完礼后,范典簿,“大人吩咐让你们在此抄录书册。”
说着指指案上的两摞册子,“这些今日都要看完,还需将其紧要的内容抄录在册子上。”
把东西交接完后,看两人已然明白,范典簿直接告辞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