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长伯带着枪炮兵,从蜀地一路赶往汉中,走汉江水路抵达城固,随后又马不停蹄的跟随褒英的主力,走山路绕过安康,才能在短短数日时间里,抵达庸国境内。
自从庸军江州大败之后,庸国中唯一可战之兵,便是南下的麋卢军。
而庸楚津地一战,麋卢冒险渡江,被楚国新王伏兵,半渡击之,导致大溃败。
庸国家底彻底败光,秦,巴,楚,汉皆对庸用兵,试图在庸国这个孱弱的巨人身上啃下一块最肥美的地盘。
姬长伯原计划,由雷勇领兵,走宕渠,拖住姬伯越的巴国主力。
自己从汉中出发,追击从安康出发的姬伯安。
如果能野战遭遇姬伯越部和姬伯安部,那么自己就有机会一举平定汉巴分治的局面。
然而雷勇受阻于暴雨,姬伯安弑巴君取而代之等一系列变故的影响,计划落空了。
如今巴军两部合兵一处,总兵力远超自己这支轻装前行的汉军。
为了赶上上庸之战,姬长伯抛下了褒英主力大部,率领一部步卒和枪炮兵先行。
姬长伯现在只能趁着巴军攻占上庸,立足未稳,配合城中庸国军,里应外合,打巴军一个措手不及。
“公子,巴军放弃了上庸,退往安康,前军已至竹溪!”斥候传来军报。
姬长伯坐起身,面容一肃。
“上庸城情况如何?”
“邓麋将军已经率骑兵入城,据邓将军军报,巴军在上庸劫掠杀戮,城中百姓死伤无数,上庸城城中河道已经染成鲜红,尸体堵塞了主街。”
姬长伯闻言皱起了眉头。
“屠城么?倒像是姬伯安会做的事。”姬长伯想起了那日,水淹紫阳的一幕幕。
如此行事有伤天和,天怒人怨,姬伯安这厮必不得善终。
姬长伯想到这里,心中有些愠怒,“命令前军,做好准备,若遇敌军,按照平时操练对战!”
“诺!”身旁众将皆应诺。
大战在即,所有将领各回本阵,率领本部军队。
姬长伯则走下自己的车驾,勇冠跟着姬长伯一同登车。
枪炮兵在中军,按照二十五人一排,四排百人方阵,十个方阵一字排开。
两翼刀盾兵,长矛手按照防御阵型,梯次配置,负责抵御姬伯安的骑兵车兵迂回偷袭中军。
这是枪炮兵第一次投入实战,也是蜀中苍溪工业水平的一次检验,虽然之前的试射,苍溪枪炮的发挥都很稳定。
但是实际战场上,各种突发情况,还是需要实战的检验。
很快,号角吹响,战鼓擂动,汉军摆开阵型,缓缓向竹溪推进。
巴军行动迅速,眼看着姬长伯的兵力比自己少,姬伯安心中暗喜,于是暗暗调兵,将不多的车兵骑兵集中在中军,其后是轻装的刀斧手,只要突破防线,刀斧手能将中军一网打尽!
很快,两军怀揣着各自的小意思,在竹溪以西发现了对方!遭遇战一触即发。
两军斥候缩回本阵,各自准备大战。
庸国上庸附近,皆是丘陵山脉,大军团本不易展开。
唯独竹溪乃是一处河谷平原,恰好夏收结束,整个竹溪腾出了大片的田地,足够两军铺开,决一死战。
姬伯安没占下上庸,本就心中窝火,又被邓麋的骑兵袭杀,损失颇大。
此时遇到姬长伯的步卒主力,而且看上去,姬长伯的兵力孱弱,自己完全可以一口吞下,于是巴军阵势铺开,分出一部分兵力扼守后方,防止邓麋追击。
其他主力,皆正面铺开,按照军种,梯次配置。
姬长伯立于高坡之上,远眺巴军阵势,眉头微蹙。
巴军虽遭邓麋骑兵袭扰,但主力未损,此刻阵列森严,显然是要以优势兵力正面碾压汉军。
\"公子,巴军前阵以骑兵车兵为锋,两翼弓弩手压阵,中军还配备大量刀斧手。\"副将低声禀报。
姬长伯抬手打断,目光落在竹溪蜿蜒的河道上。
五月的溪水因上游暴雨而湍急,浑浊的水流裹挟着断枝残叶,在巴军右翼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传令中军,枪炮营沿河岸丘陵隐蔽布阵。\"他突然指向巴军左翼那片刚收割过的麦田,\"让盾牌手在田埂后列偃月阵,弓弩手全部换上火箭。\"
副将不解,为何要如此布阵,求助的看向老长官褒英,只见褒英微微颔首。
副将才拱手领命退下,安排事宜。
姬长伯注意到副将的行为,颇有深意的看了眼褒英,心中按下不表。
很快,在副将的传令下,汉军按照姬长伯的安排,纷纷进入预定位置。
看到汉军调动,姬伯安不想等待姬长伯的调度结束,于是当即下令,擂鼓进军!
当巴军战鼓擂响时,姬伯安甚至亲自督阵,只见江水漫漫,巴军军阵如一面厚重的血肉城墙,沿着江水缓缓前进。
士兵们的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中弥漫。
姬长伯站在高处,远远眺望着巴军军阵,不由感慨,姬伯安治军确实有一手。
巴军士兵们排列整齐,盾牌紧密相连,长枪林立,宛如一道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随着军阵的推进,周围的空气仿佛都被紧张的气息所凝固。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震撼人心的节奏。偶尔有几声低沉的号角声响起,仿佛是在为这前进的步伐加油助威。
距离四五百步时,骑兵和车兵开始加速冲锋!
三百步!骑兵卷起的烟尘如同沙暴。
两百步!汉军已经可以隐隐看到巴军骑兵的脸上有着狰狞的嗜血笑容。
一百五十步!
就在巴军准备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面前的汉军时,一声巨响响彻天地。
骑兵和车兵部队冲至半途,河岸突然爆发出震天巨响——汉军的火炮在芦苇丛中齐射,铁砂裹着火药横扫巴军的骑兵车兵。
正面遭受炮击的骑兵车兵直接碎成一地!受到波及的骑兵车兵也纷纷重伤倒地,冲击势头一顿,原本气势汹汹的骑兵车兵顿时如同无头苍蝇,零零散散的冲向汉军中军!
与此同时,麦田里腾起数百盾牌手,他们高举盾牌,防止巴军箭矢,同时盾牌缝隙中,探出了数百支发出滋滋声的钢管。
巴军骑兵和车兵组成的前锋军茫然的看着面前的的军阵,不解为何没有长矛和长枪防御,而是这一个个黑管?
“第一轮齐射!”旗语发出!
“第一轮齐射!”各阵指挥官抽出腰间佩刀,朗声大喊!
“砰砰砰……”一阵密集的砰砰声,黑管爆发出耀眼的光芒,巴军前锋军车兵和骑兵军士中弹之后,血雾一片,纷纷惨嚎一声,仰面倒下。
正面战场上,姬伯安见状一愣神,随后毫不迟疑,号角响起,巴军中军后军大部队顿时喊杀声震破云霄,姬伯安不知道汉军这是在做什么,但是他知道,对方有恃无恐的中门大开,必然是有什么谋划。
骑兵车兵的冲锋失败,接下来自己的中军必须要快速推进,趁着汉军攻击骑兵车兵的空隙,杀到汉军阵前,与对方短兵相接,以优势兵力碾压对方,不然绝对没办法赢下这场仗。
很快,尘埃落定,巴军骑兵车兵遭受重创,全军覆没,中军的汉军火枪兵和火炮部队按照训练,有序的安装弹药,严阵以待,他们眼神坚定,紧握手中武器,再次等待着君上开火的号角。
巴军快速冲锋,鼓声号角声此起彼伏。
左右两翼的喊杀声震天,显然已经短兵相接。
中军相距也只剩一百五起步,巴军弓弩手已经暗中蓄力,只等百步之内,射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就在此时!
“呜呜呜!”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姬长伯大袖一挥,中军炮兵,纷纷点燃了手中引线。
随着一声令下,火枪兵们也迅速举枪,整齐划一的动作如同一部精密的战争机器,手指扣在扳机上,燧发枪准备就绪。
当巴国中军冲过一百五十步,未到一百步时,汉军中的号角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声声怒吼。
“开火!”“开火!”……
各个百人火枪方阵,纷纷开始自由射击,大炮轰隆隆的响,火枪砰砰砰的不停射击。
“嘭嘭嘭嘭”
受益于定装纸筒弹药,火枪兵装弹的速度非常迅速。
砰砰声不绝于耳,中军顿时四处开花。
眼看着汉军扣动扳机,枪声噼里啪啦地响起,一颗颗子弹如夺命流星般射向敌阵。敌方士兵在这密集的火力下纷纷倒地,惨叫声不绝于耳。
与此同时,火炮部队也开始发威。炮手们熟练地装填弹药,调整角度,随着一声声巨响,炮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呼啸而出,在敌群中炸开了花。巨大的冲击力将敌人掀翻在地,扬起漫天的尘土和血雾。
姬伯安还想试图组织反击,命令盾牌兵掩护刀斧手抵近汉军枪炮兵,可在火枪和火炮的双重打击下,他们的中军攻势一次次被瓦解。
汉军的火枪兵们不断地装填、射击,四排火枪,轮流射击,装填,装弹,预备射击……火炮也持续轰鸣,火力始终没有间断,有了煮粉制硝的充足火药供应,汉军炮兵已经不再是曾经数着西瓜雷用的可怜投石兵。
战场上硝烟弥漫,汉军的火枪兵和火炮部队如同不可阻挡的战神,牢牢掌控着战局。
他们用手中的武器,为胜利开辟出一条血路,让巴军见识到了汉军火器的威力,巴军阵型逐渐混乱,部分方阵开始溃败。
汉军乘胜追击,火枪方阵有序的缓慢前进,巴军的喊杀声愈发微弱,胜利的曙光已然显现。
两军中军决战,巴军一退再退,直到退无可退,万余具尸体横七竖八的倒在竹溪各地。
竹溪之地,遍地都是尸首,硝烟之中,遍地是混合着血肉的弹坑。
令人作呕的腥臭味在空气中蔓延,汉军火枪方阵喷吐着噬人的火蛇,吞噬着一个又一个巴军士卒的生命。
夕阳如血,缓缓西沉,竹溪之水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再度泛起了一层淡淡的红色。
最终,姬伯安绝望的下令鸣金收兵,此战之后,安康将成为巴国北方孤城,上庸更将是汉军围困下的死城。
为今之计,只有顶着那处雷勇军的阻击,尽快退回巫地和巫地,固守平都!
于是姬伯安率领着已经不足三万的残兵败将,丢下了近万具尸体,如丧家之犬般向着巫地的方向狼狈逃窜。
他们的脚步踉跄,神色惊恐,仿佛身后有无数恶鬼在追赶。
而在汉军的阵营中,却是一片欢腾。将士们高举着兵器,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他们用胜利的呐喊,宣泄着多日来的焦虑和疲惫。
然而,在这喧嚣的欢呼声中,有一个人却显得格外安静。他便是姬长伯,此时的他,正凝视着远方,上庸城上空升起的滚滚浓烟。
那浓烟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张牙舞爪地吞噬着上庸城的天空。
在那浓烟之下,隐藏着无数亟待自己拯救的庸国百姓,以及上庸城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那里是撬动天下格局的关键钥匙!
汉国将凭借这座上庸城,将汉国势力延伸到中原!参与到中原争霸!
姬长伯的目光穿越浓烟,仿佛能看到城内百姓们的惊恐与绝望。
他紧紧握着手中的剑柄,手背上青筋暴起,显示出他内心的焦灼与痛心。
姬长伯深吸一口气,轻声对身边的传令兵说道:“传令全军,连夜进城。”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我们去接管上庸城!救助上庸百姓!”
传令兵领命而去,很快,汉军各部开始收拾战场,整备行装。
火枪兵们仔细擦拭着手中的武器,炮兵们则忙着将火炮重新装上牛车。
其他冷兵器士兵则忙着焚烧尸体,挖坑埋葬战友……
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的气息,但将士们的脸上却写满了胜利的喜悦。
很快,战场打扫完毕,大军停留一日,待褒英后军抵达。姬长伯跨上战马,在亲卫的簇拥下,率领大军向上庸城进发。
上庸城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城墙上的烽火尚未熄灭,城门处一片狼藉。
显然,巴军在撤退前进行了最后的破坏。城内的百姓们听到汉军到来的消息,纷纷涌上街头,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希望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