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大唐凌烟志 > 第345章 江陵城李靖布疑兵,太庙前萧铣为苍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5章 江陵城李靖布疑兵,太庙前萧铣为苍生

江陵城的深秋,暮云低垂,潮湿的江风裹挟着枯叶漫过宫墙。梁国皇帝萧铣独立于九重宫阙的最高处,玄色龙纹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他望着远处江面上如繁星般密集的唐军灯火,双手不自觉地在汉白玉栏杆上收紧。

三日前那封染血的战报仿佛还在眼前翻涌,麾下大将文士弘率三万精锐在清江口截击唐军,不料全军覆没。当时他正与群臣商议春耕事宜,手中那盏青瓷茶盏陡然倾斜,滚烫的茶汤泼湿了案上那幅绢本舆图。墨迹在岭南道的位置晕开时,他心中倏然一沉:\"罢兵营农的诏令,莫非当真错了?\"

当初为休养生息而罢兵营农,只留宿卫数千,如今仓促征调岭南兵马,却远水难救近火。这梁帝的视线掠过宫城外稀疏的守军,暗自攥紧了袖中的虎符。那些奉命解甲归田的将士,此刻应当正在岭南山间收割稻米,而洞庭湖上操练的水师,更是远在千里之外。

\"纵有八百里加急,又怎能瞬息而至?\"这个念头如冰锥刺进胸腔,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陛下!唐军先锋已过清江口!\"斥候嘶哑的禀报声撕裂了殿中的寂静。百官中响起压抑的抽气声,有人不慎碰倒了烛台,跃动的火光在萧铣眼中明明灭灭。他缓缓摩挲着腰间那枚蟠龙玉珏,这是登基时祖母亲手为他系上的吉祥之物。片刻后,他忽然挺直脊背,声音如碎玉击磬: \"点齐城中所有将士,开城迎敌。\" 这句话在空旷的大殿里激起回响,也像一柄利刃,斩断了他心中最后一丝犹豫。

此时唐军大营中,李孝恭正执鞭指向沙盘:\"明日拂晓强攻水寨,必破萧铣!\"

身侧青袍武将却伸手拦阻:\"大将军且慢。\"

众人望去,正是行军总管李靖。他指着模型上蜿蜒水道:\"萧铣此番倾巢而出,实为救败之师。若暂泊南岸缓攻一日,彼必分兵守城,届时......\"

\"战机稍纵即逝,何须多虑!\"李孝恭挥断话语,鎏金明光铠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他转身拔出佩剑直指江面,三万精锐应声登船,霎时间,楼船如移动的城郭般破浪前行。

战鼓擂响时,惊起的江鸥在空中结成灰白的云。首波冲锋的蒙冲舰刚接近水寨,突然从芦苇荡中冲出敌军数十艘艨艟快船。萧铣部将立于船头,赤膊的将士们以刀击盾,吼出悲壮的楚歌。敢死之士逆流突阵的瞬间,带着火油的箭矢如流星般划破天际。

\"不好!连环船!\"唐军副将的惊呼未落,十艘铁索相连的梁军战船已如移动的城墙压来。楚地儿郎特有的剽悍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两军战船刚一接近,便有勇士纵身跃上唐军甲板,任由长矛贯胸仍死死抱住桅杆;有人潜入水中,用利斧凿击船底时冒出的血泡在江面绽开红莲。

唐军主帅李孝恭的亲兵船队被火船冲散,左舷突然射来的弩箭穿透了他的甲胄。李孝恭闷哼一声,看着没入肩头的箭羽在震颤,鲜血顺着鎏金甲纹路淌成小溪。很快,败退的唐军在暮色中溃退三十里,残破的战旗裹着尸体在江面沉浮,受伤的战马在浅滩哀鸣。当亲兵扶着他踏上南岸时,那件象征荣耀的明光铠已被鲜血染成暗红,每走一步都在沙地上留下深色的血痕。

此刻,江陵水城方向浓烟蔽日,得胜的梁军趁势驾船追向岸边。这些刚经历苦战的兵士见到唐军遗弃的堆积如山的军需粮草,顿时忘却了纪律,纷纷收起兵刃,争抢着将绸缎铜钱往怀里塞。有人为争夺一袋粟米扭打作一团,有人背着沉重的包袱在泥泞中踉跄,整个江岸乱作一团。

却不知,战神李靖已立马高岗,玄色披风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他深邃的目光掠过这片混乱的场面,嘴角泛起一丝了然的微笑。

\"传令,\"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全军出击。\"

霎时间,埋伏在芦苇丛中的唐军如潮水般涌出。箭雨破空,刀光闪烁,正在抢掠的梁军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惨叫声中,满载而归的士兵成了待宰的羔羊,那些沉重的战利品此刻都成了逃命的累赘。

唐军反攻势如破竹,一举攻入江陵外城,继而夺取水寨,缴获的战船在江面上密密麻麻,足有千艘之多。 当夜,水寨中灯火通明。栈桥尽头,李靖建议将缴获的战船全部推入江中。

\"且慢!\"将军崔元逊大步流星地走来,铁甲铿锵作响,\"这些战船足够装备三军,永康公为何要资敌?\"

他身后跟着的将领们也纷纷附和,不满的低语在夜色中蔓延。

李靖缓缓转身,目光扫过众将。江风拂动他斑白的鬓发,声音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从江陵到岭南,萧铣的疆域何止千里。我们如今孤军深入,若是攻城不克,四方援军赶到,这些船舰反倒成了我们的囚笼。\"他弯腰拾起一片落叶,轻轻放入江中,看着它随战船一同漂远。 \"让这些空船顺流而下,比十万雄兵更能震慑敌军。\"他的声音带着洞悉世事的智慧,\"沿途守军见到这些无主之船,必以为江陵已破。等他们查明虚实,至少需要旬月光景。到那时......\"他望向江陵城头隐约的灯火,\"这座城池早已易主。\"

众将听后,面面相觑,渐渐露出恍然的神情。

崔元逊亦抱拳躬身:\"末将短视了。\"

只见唐军士兵将一艘艘缴获的艨艟舰推入江中。江面上,成群的空船正浩浩荡荡地漂向远方,宛如一支沉默的舰队,执行着它们最后的使命。战船顺流而下,相互碰撞发出沉闷的响声,在月色下如同漂浮的幽灵。

三日后的黄昏,巴陵(今湖南岳阳)境内的长江水道上,萧铣任命的交州总管丘和站在楼船甲板上,忽然抬手止住了正在行进的船队。

\"总管快看!\"副将手指前方江面,声音带着颤抖。 只见江面上黑压压地漂来无数战船,桅杆上的\"梁\"字旌旗歪斜垂落,船体布满箭矢留下的孔洞。最令人心惊的是这些船只全都空无一人,唯有破损的盾牌在甲板上随波滚动。一艘艨艟舰擦着丘和的座船漂过,众人清楚地看见船舷上干涸的血迹。

\"江陵......完了?\"长史高士廉扶住桅杆,脸色煞白。他注意到有些船只的缆绳上还挂着撕扯下来的战袍碎片,显然是在仓皇间被推入江中的。

丘和沉默良久,忽然下令:\"全军后撤三十里,就地扎营。\"

\"总管!\"司马杜之松急道,\"万一陛下尚在苦守......\"

\"你看这些船。\"丘和指着江心,\"若是寻常败退,岂会不留水手操舟?若是诈降之计,又何须将全部战船尽数放出?\"他沉重地摇头,\"江陵必是已落入唐军之手。\"

就在这时,一叶扁舟逆流而来。舟上使者高举李孝恭的招降文书,绢帛在夕阳下泛着刺目的红光。丘和接过文书,发现上面竟盖着萧铣的传国玉玺,这枚玉玺萧铣向来随身携带,从不离身。

三位大臣相视无言。高士廉忽然对着江陵方向整冠下拜,杜之松则缓缓解下腰间佩剑。丘和望着西沉落日,终于对使者说道:\"烦请转告李大将军,交州十万将士,愿降。\"

夜色降临时,交州军大营飘起了唐军旗帜。而在百里之外的江陵城头,李靖正望着东南方向隐约的火光,对李孝恭轻声道:\"看来,我们的放走的空船又回来了。\"

李孝恭心中对李靖不由又增添了许多敬佩。

江陵城在唐军的重重围困中,如同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萧铣独自站在太庙前的石阶上,望着檐角垂落的蛛网,轻声问身侧的中书侍郎岑文本:\"朕该如何是好?\"

岑文本整了整被夜露打湿的衣冠,缓缓跪地:\"陛下,请为满城百姓计。\"

翌日的朝会上,萧铣的目光扫过殿下群臣。有人紧握笏板指节发白,有人垂首盯着玉阶的裂缝。他忽然想起三日前在城头看见的那个老妇,正从瓦砾中扒拉半袋粟米。

\"上天既不佑梁...\"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惊起了梁间的燕子,\"若待力竭城破,百姓就会遭受灾祸,怎能因我一人之故而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朕又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武德四年十月二十一日,萧帝太庙的青铜鼎中升起袅袅青烟。萧铣亲手将太牢祭品摆上供桌,三牲的血滴在青石板上,像一串暗红的璎珞。当沉重的城门缓缓开启时,守城士兵的哭声如潮。有人跪地叩首直至额破血流,有人折断长枪发誓永不事唐。

萧铣身着粗麻丧服,头裹素巾,率领群臣步行出城。他腰间不再佩剑,只系着那枚裂璺的玉珏。在唐军阵前,这位曾经的梁帝深深揖礼:\"该死的唯有萧铣一人。\"他抬眼时,目光扫过城楼上那些惊恐的百姓面孔,\"愿将军莫因一人之过,累及满城生灵。\"

李孝恭命人将萧铣押入军牢,严加看管,之后便挥师入城。唐军进城占据江陵后,众将领想要大肆掠夺,岑文本忽然挡在军前。

但见这个文弱书生展开双臂,素白衣袖在风中鼓荡:\"自大业年间至今,江南百姓饱受战火...\"他的声音忽然哽咽,指着远处残破的坊市,\"那些在废墟中觅食的孩童,那些在坟前哭夫的妇人,他们踮脚延颈盼望的,难道是又一场劫掠吗?\"

唐军将领中响起不满的议论,有人已经按住了刀柄。李孝恭凝视着城头飘摇的梁字旗,忽然想起出征前陛下密旨中的嘱咐。他猛地抽出佩剑,寒光闪过,身旁将旗应声而断:\"传令三军,敢伤百姓者,犹如此旗!\"

当夜,中军帐中争议又起。几位将领要求查抄抵抗至死的梁将家产。

参将崔元逊愤然拍案:\"这些人家中堆满民脂民膏,正好犒赏将士!\"

始终沉默的李靖缓缓起身,烛光在他斑白的鬓边跳动:\"当年豫让漆身吞炭,世人谓之忠义。今日梁将殉国,诸位却要抄没其家?\"说罢,他拾起地上断旗的一角,\"王者之师,当以仁义为甲胄。\"帐外忽然传来更夫报晓的梆声,众将相顾无言。

黎明时分,江陵坊市悄然复苏。卖炊饼的老翁颤巍巍地生起炉火,几个胆大的孩童趴在街角张望唐军巡逻队。当发现这些北方士兵竟用铜钱购买货物时,紧闭的店门一扇接一扇地打开了。

消息如春风般传遍江南。半月之内,各地援军纷纷解甲来归,竟达十余万众。有人看见缴械的梁军在江边痛哭,将战刀沉入江底,而后默默走向等待他们的田垄。

当萧铣的囚车辘辘驶入长安城时,正值初雪飘零。朱雀大街上挤满了前来看热闹的百姓,他们看见囚车中的梁帝虽然身着赭衣,却依然保持着挺直的坐姿,目光平静地注视着巍峨的宫城。

太极殿前,李渊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居高临下地注视着阶下囚。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殿中静得能听见铜漏滴答作响。

\"萧铣,你可知罪?\"皇帝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萧铣缓缓抬头,镣铐发出清脆的撞击声:\"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他的目光扫过大殿,仿佛在看三年前自己登基时的景象,\"铣虽不才,也曾执掌江南千里山河。今既败亡,不过是天命不眷,若是论罪...\"他忽然微微一笑,\"铣死而无憾。\"

行刑那日,长安东市积雪未消。监斩官注意到,当刽子手举起横刀时,这位亡国之君手中仍紧握着那枚裂璺的玉珏。刀光闪过,玉珏应声而碎,残片混着鲜血没入雪中。

天策上将府内,李世民抬头看着南飞的雁群掠过长安城的上空。\"岭南百越之地,就托付给药师了。\"秦王的声音温和而坚定,\"望公善加抚慰,使各族归心。\"

而在千里之外的桂州(今广西桂林),萧铣任命的黄门侍郎刘洎刚刚收到江陵陷落的急报。他怔怔地望着案上摊开的岭南五十三城舆图,墨迹尚未全干。部将们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决定,帐外士兵的脚步声杂乱无章。

\"开城吧。\"刘洎终于开口,声音沙哑。

他亲手将梁字大旗降下,换上了素帛。当唐军使者抵达时,看见这位文官正跪在城门前,将官印高高举过头顶。

三个月后,南康州(今广东德庆)都督府内,刘洎望着庭院中新移栽的荔枝树出神。忽然有驿卒送来朝廷诏书,任命他为都督府长史。展开绢帛时,一片梧桐叶悄然飘落,正是江陵宫中常见的那个品种。他弯腰拾起树叶,轻轻夹在了新修的《岭南风物志》扉页之中。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