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天这边的暗渠已经全部挖好,剩下的那些还没有深耕完的土地也没剩下多少了。
计一舟看了看剩下那些需要深耕的土地,再看了看自己这边教学的进度,估摸着应该能赶得上。
再次等人来齐之后,计一舟让人都把工具准备好,开始具体指挥;
“两人一组,一前一后,结成对子!前一人用簸箕、木盆,盛这石膏粉,就像播撒种子一样,要均匀地扬撒出去,务必覆盖到每一寸翻开的土地,不得遗漏。
后一人可持耙子,紧随其后,将撒下的石膏粉与表层土壤轻微混合均匀,让药粉更能接触到土粒,效果更佳!”
他亲自范了一遍扬撒和搂土的动作,强调道:“切记,撒匀是关键,若是厚一片薄一片,药力不均,将来地里改良程度不一,仍是麻烦!”
命令一下,这些人立刻行动起来。
各自领到工具和石膏粉,迅速散入这片田地。
霎时间,田地上空仿佛下起了一场温和的雪,无数细腻的白色粉末被有力的臂膀抛扬起来,形成一片片朦胧的尘雾,覆盖在饱经创伤的土地上。
白色的粉末渐渐掩盖了土壤的本色,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类似于泥土但又不同的矿物气息。
计一舟行走在田埂上,官袍的下摆沾上了星星点点的白粉,不时出声指导:“那边的,撒得太集中了,散开些!”
“这一队,后面的耙土跟上,对,就这样,轻轻搂动即可!”
他弯腰抓起一把已经混合了石膏粉的土壤,在指尖捻开,仔细观察着混合的均匀程度,心中默默计算着单位面积的用量是否足够。
这只是化学改良的第一步,石膏的真正效用,需要后续的灌溉才能激活,需要排水沟渠将其产生的可溶盐顺利带走。
这一亩地很快就被均匀地撒上了石膏,计一舟让人埋土的时候都很注意,让每一层被深耕的土地都可以混合上石膏。
忙完这些,他们带着人马驾着马车或者牛车去现在已经就要挖到近前的沟渠那边运水。
这一亩田用的水不多,他们人多,跑两趟就能运到足够的水量。
先把这边的这一亩地用足够水量的水冲淋一遍,后续就等着这些水被暗渠排走。
在之后,就等这些浇过水的土地干涸,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头一遍石膏冲淋过后,要是可以后边最好再来一次。
剩下的土地还没有深耕完,事假也来得及,计一舟就让人在几天之后又冲淋了一次。
之后才问周枷,“你们先前清理出来的那么多淤泥现在还有吗?”
周枷:“还有还有,城外还堆放着好多没有用掉的。”
“那你现在就可以安排一些人手,按照从前传到寮南的堆肥的法子堆一些肥料出来,等雨季过后用。”
“现在的话你就先将之前的那些淤泥运过来,再去让人收集一些绿肥,打碎之后埋进土里。”
“绿肥是要?”周枷问。
计一舟开始耐心解释:“不拘什么,厨房潲水也行,烂菜叶子枯树枝子剁碎的杂草都行,反正全部混合了埋在地里,之后就让到了时间的徭役回去,等雨季过后你再安排人撒一遍石膏。”
“撒完石膏之后运水冲淋,冲淋两遍之后再把你们安排人堆的肥埋进去,等彻底发酵吸收之后,继续冲淋两回,然后埋绿肥,时候就是冲淋、堆肥、冲淋、绿肥这样轮流来。”
“一直到……十月份吧,让人把这些地里种上苜蓿或者是碱蓬,等到来年春天,再把这些植物直接收掉翻进地里当绿肥,明年就种两季苜蓿或者碱蓬,每次种之前都要冲淋。”
“后年的话我自有安排,你别忘了让人来通知我。水的话就按照我设计题上面的继续挖水道,今年芜江堰应该就能开工,到时候这边的三到碶也会同时动工,你们别怕没有水用。”
“治理田地很辛苦,但是你别怕,有耐心一点,至少……芜江堰修建完成前,或者是我们离开寮南之前,我肯定让你们广安的土地种上粮食。”
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在计一舟开始说 放堆肥的时候,周枷身后的陈雷就掏出了小本本,开始疯狂跟着那个计一舟的语速记笔记。
这架势,看着就像是以后不想过来了一样。
周枷脑瓜子嗡嗡的,消化了好久才弱弱地看向计一舟,“大人之后不来了吗?”
计一舟笑了笑,“没大事儿就不来了,有大事派人去找我就行。”
他指了指明月村的几位,“他们都是有经验的,近两年就让他们在这边看着,明年你们就可以自己来了。”
“好,好的大人。”周枷立马答话,不让计一舟的话掉在地上。
“你们也不要担心,我就在寮南城,有啥事儿找我也快,只要你们不自己灵机一动瞎搞,肯定没问题的。”计一舟说。
后续步骤估计要用很久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么多亩地呢,干起活来肯定要花很久的时间。
不过之后的问题也算不了什么大问题了,就是最开始的深耕和后边挖暗渠比较费工夫,再往后的活就能轻松一些。
等明年的时候,冲鱼那边的徭役还能直接去丰林修大坝,少给广安一点工钱压力。
计一舟把他们教完,留在广安看了一段时间,发现陈雷在这边也能把事情安排得有条不紊,他也就放下了心,收拾收拾又回寮南城了。
回去还是他和许书蹬自行车回去的,到家差点没把他热死。
早知道就骑马了,蹬自行车简直是受罪。
整个五月份就在计一舟往广安跑了半个月,赶回来宁元昭又去了丰林这样的交替当中过去了,六月依旧是个热情似火的火辣月份。
和从前不一样的,是寮南城渐渐开始多了一些陌生的马车,一天比一天多,慢慢住进了寮南城大大小小的客栈。
近日街上也多了一些从前不会摆出来的小摊子。
从前这都是不允许的,摆摊的只能去专门的集市,主街上只能有开门做生意的铺子。
只不过宁元昭为了让这些外地来的商人能看见更多寮南的特色商品,去衙门申请通过之后就可以在主街上按照划分好的位置摆摊了。
小宝跟计一舟说过之后在店门口支了一个小摊子,上边主打的就是广安晶的首饰和一些缠花和绒花首饰。
生意比她想象中的要好,好像专门有人是冲着他们铺子里的这些来的,把之前那些他们还没来得及放出去打折售卖的过季首饰都给薅走了。
原价!
收拾铺上下都乐见其成,抓紧赶工出来好多简单但是又非常有寮南特色的小装饰。
这样一忙就忙到了六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