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夏为仪这个皇帝当得并不顺利。

京城的官员知道神机营,也就歇了要闹腾的心思。

可远在边疆的将领以及各大节度使,有的就不这么想了。

当夏为仪登基的消息传遍大虞时,叛变随之而起。

各地叛军多至十来万,少至一两万,甚至还有突然冒出来的土皇帝,带着村民造反的。

他们与宋云谏的唯一区别就是,宋云谏好歹有皇室血统,能将零散的兵力聚集起来。

但这些人,大家都没有皇室血脉,自然谁也不服谁,也就没有追随的说法了。

因此,叛军多为一盘散沙,除了像虱子一样让人讨厌,倒没有别的大麻烦。

甚至,夏为仪都不用派谢云玠,派了几位信得过的小将带着火炮筒就去平叛了。

每支军队带的火炮筒不多,杀人不是他们的目的,展示火炮筒的威力才是最主要的。

叛军的问题暂时不用担忧,因为现在有更棘手的麻烦。

眼下马上就到了秋收的季节,在农耕时代,除了春耕,这是最重要的时节。

可眼看着田里的稻子要熟了,突然从北边飞来蝗虫,所过之处,不止庄稼,连草木都变得光秃秃的。

人类在这片土地上已经耕种了几千年,但面对这些家伙还是捉襟见肘。

夏为仪拉着雁寻千仔细回想有没有更适合古代的高效的解决蝗虫的法子,但最后发现都只能依靠人力。

驱赶,以及利用蝗虫的趋光性晚上放火烧。

夏为仪命人把整理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各地州府,能保下多少粮食便保下多少粮食。

但受古代信息传递的限制,最后虽没有到颗粒无收的地步,但损失依旧不少。

受灾区四成以上的粮食都遭殃了,有些地方甚至损失达到了七成。

唯一庆幸的是,因为及时捕杀,蝗虫没有一直南下,南边的产量是保住了。

如此,只要朝廷调度合理,至少不会出现饥荒的情况。

不过这也提醒了夏为仪,粮食的重要性。

古代没有高科技,粮食的收成全凭老天爷心情,十分不稳定。

夏为仪特意叫来裴恒之几人,与司农寺的官员一起商议如何保证每年的农收。

首先是最近的蝗虫问题,作物间种、翻土焚烧秸秆、养殖鱼类……这些都是可以自己防止蝗虫及其他病虫大量生成的方法。

雁寻千又提了几种现代在短视频里看到的方法,夏为仪让官员记下来,此后可以先让官方农庄试验,有效再推广下去。

不过这一次的蝗虫来源于大虞周边国家,所以谢云玠建议开垦戍边的将士务必要掌握灭杀蝗虫的方法,这样即使有遗漏,进入大虞境内的蝗虫也不会铺天盖地了。

蝗虫的问题商议到这,夏为仪心想古代的粮种产量低,除了引进高产农作物,是否可以通过嫁接和育种的方式提高产量。

不过这个问题她打算私下和雁寻千商量商量,他虽是学医的,但肯定在生物学这方面比自己了解。

又商讨一些水利问题后,夏为仪看向一直没说话的萧衍。

他目前担任吏部员外郎,虽只是个从六品官职,但他初入官场,已经是极好的待遇。

且员外郎本就是一个容易晋升的位置,他还能破例参加早朝,为此平日还有人穿他小鞋。

夏为仪安排他在吏部,只是想有一个信得过的人,他的主要职责,还是担任她的谋士。

“萧爱卿有何见解?”

萧衍行了一礼,说除了因地制宜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外,还要扩大耕地面积。

夏为仪有些好奇,当下大虞能耕种的地方已经开垦得十分充足了,剩下的地方再垦荒费时费力还不能保证收成。

却听他道:

“大虞土地广袤,但并非每个州府都适合耕种,遇到天灾更是变数极大。目前能稳定产出粮食只有蜀地、幽州、冀州及江南四地,如遇天灾依旧难以保持百姓对粮食的需求。

臣听闻,安东都护府往东北一带有着广袤的平原与肥沃土地,若是能用来耕种,再合适不过。”

东北一带……

群臣表情古怪,夏为仪看了看舆图,他说的,应是对应华夏的东三省一带。

但现在,那片土地有三分之二的面积并不属于大虞,而是生活着靺鞨、契丹等民族。

这些民族多为游牧的方式生活,少数是半耕半牧,但总体上对土地的利用率比较低下。

“萧爱卿的意思是要打下靺鞨与契丹?”

好家伙,他说的扩大耕种面积,原来是要把粮食种到别的国家去。

靺鞨与其他小部族不足为惧,但眼下契丹已经是个颇具规模的国家,军事力量并不弱。

按理说,她才登基,尚未坐稳皇位,不宜发动大规模战争。

可他都提出来了,夏为仪这个现代人怎能不心动呢。

那里,可是有肥沃的黑土地,在后世,更是祖国的大粮仓,粮食产出超出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

“大虞目前兵多将广、武器精良,若拿下契丹与靺鞨,不仅能得到更多耕地,也是威慑八方的好机会。”

萧衍并非一时兴起。

若没有神机营,他这个提议也不过是晚几年而已。

但现在神机营已经研发出了能连发的多管火炮筒,也就不再需要过多的时间休养生息。

夏为仪自然是心动的,不过到底不是一场小战役,需要从长计议。

私心里,她肯定想要开疆拓土,

眼下大虞的疆土面积,只不过后世大公鸡的三分之一多一点。

自小接受“祖国一点也不能少”的教育,夏为仪少不了有补全地图的野心,道:

“萧爱卿所言朕会认真考虑,此事已经不单单关于粮食,择日再与大臣们商讨。”

起居郎记录好今日的商讨的内容,确认记录没有遗漏和错记,才整理成册收录起来。

夏为仪曾看过他们写的东西,幸好他们只把朝堂上的事记得事无巨细。

生活起居上只是粗略记录,不会写某年某月末日,她睡了谁,睡了多久。

她猜想,会不会因为她是女子,所以不用记得太详细。

毕竟,万一有了孩子,肯定是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