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里的刺,张扬听得明白。
他在单人沙发上坐下,接过林振华秘书递来的茶,慢悠悠开口:“林书记,陈市长放心,每一笔支出都会有明细,月底会报给市委市政府,还会在官网公示。
至于能不能用到职工身上——明天技能培训班开班,两位领导要是有空,可以去看看。”
林振华脸色微变,他没想到张扬动作这么快。
陈明远咳嗽一声,试图转移话题:“张副市长,公益性岗位的事,是不是再斟酌斟酌?
有些老职工资历深,安排到社区扫大街、看大门,会不会太委屈了?”
“委屈?”张扬放下茶杯,目光扫过两人:“陈市长觉得,是让他们在家待业拿最低生活保障委屈,还是有份工作能养活自己委屈?
公益性岗位虽然工资不高,但交社保,还能申请住房补贴——这些政策,两位领导要是觉得不合适,咱们可以开常委会议一议。”
这话把两人堵得说不出话。
开常委会?
现在常委会里,周晓梅几个常委态度不明,真要是议起来,未必能占到便宜。
林振华压下火气,放缓语气:“既然张副市长有安排,那就按你的意思办。
只是有一条,不能出乱子——要是再有人闹事,省里问责下来,咱们谁都担不起。”
两人不叫张市长了,而是直接叫张副市长,算是提醒他,你只是个副市长,同时可以打压下张扬的威望。
对此,张扬不是特别在意。
小肚鸡肠,两人也只能走到这一步了,一点不大气。
“林书记放心。”张扬站起身:“我已经让徐俊辉安排警力,在培训场地和公告栏周边巡逻。
另外,第一批岗位公示后,会安排社区干部上门走访,有疑问的当场解答。”
说完,他没再停留,转身离开。
走到门口时,听见陈明远低声对林振华说:“这小子油盐不进,得想办法绊他一下……”
张扬脚步没停,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想绊他?
那就得看看,他们有没有那个本事。
回到办公室,魏浩然迎上来:“林书记他们没为难您吧?”
“为难?”张扬拿起桌上的安置方案细则,在“资金监管”那页签上字,“他们现在想为难,也要有那个本事。
对了,让法务科把华宇重工的免责协议和公益性岗位合同一起送来,我今晚要审完。”
魏浩然应下,刚要走,又被张扬叫住:“明天开班仪式,让赵建军和苏建白都去。
还有,通知市电视台和报社,派记者过来——咱们做的事,得让老百姓看见。”
夜色渐深,市政府大楼的灯光一盏盏熄灭,只有张扬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他坐在桌前,翻看着公益性岗位名单,在李建国的名字旁边画了个圈——这个老焊工技术好,就是脾气倔,要是能稳住他,其他老职工就好办多了。
桌角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赵瑞敏发来的短信:“省里一切安好,注意安全。”
张扬回了个“放心”,把手机放回口袋。
窗外的嘉和市一片寂静,只有远处工厂的塔吊还在转动,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变革蓄力。
这场改革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硬仗,还在后头。
……
……
翌日,晨光透过办公室百叶窗,在木质办公桌上投下细碎光影。
张扬刚在岗位安置表上签完字,魏浩然就敲门进来:“张市长,华宇重工杨总和东方电子段总到了,在会客室等着。”
这两家企业的考察团来了这么久了,最开始张扬接待,后来苏建白前前后后对接了五次,每次都卡在员工安置和收购价格上。
如今对方主动找上门,想必是总部那边有了准信。
“让他们进来。”张扬把笔搁在笔筒里,起身整理了下衣襟。
门被推开,杨和玉走在前面,藏青西装熨得笔挺,手里拎着黑色公文包;段承志跟在后面,穿休闲夹克,却掩不住身上的精明气。
两人一进门,目光就扫过墙上的嘉和市地图,视线最终落在标注着“待改革国企”的红色图钉上。
“张市长,冒昧打扰。”杨和玉先开口,语气比之前几次见面时硬了些:“总部那边刚开完会,结论很明确——华宇只接受部分员工安置,剩下的,得靠政府自己解决。
要是这个条件谈不拢,我们只能终止合作。”
段承志跟着点头,从包里掏出份文件放在桌上:“东方电子也是这个意思。
嘉和电子厂的设备老化严重,我们要投入大笔资金改造,能接收五十个技术岗就到顶了。
再多,企业负担不起。”
张扬没接文件,只给两人倒了茶。
热水注进瓷杯,茶叶在水里舒展,香气漫开。
他坐在两人对面,手指轻轻叩着桌面:“杨总,段总,嘉和的情况你们清楚。
纺织厂八百多职工,电子厂六百多,要是只接收部分,剩下的人怎么办?
政府推动改革,不是为了把麻烦甩给社会。”
杨和玉端起茶杯,却没喝:“张市长,企业要讲效益。
我们收购厂子是为了扩大产能,不是办慈善。
总部给的底线就是这样,多一个人都不行。”
“效益我懂。”张扬拿起桌上的资产清单,推到两人面前:“纺织厂占地两百亩,靠近高速口,物流成本比周边地市低三成;电子厂虽然设备老,但厂房结构符合新生产线要求,改造费用能省四分之一。
这些优势,你们总部不可能没算过。”
段承志翻了两页清单,眉头皱起来:“张市长,这些我们都清楚。
可员工安置是块硬骨头,老职工多,技能跟不上,招进来也是负担。”
“技能跟不上,可以培训。”张扬从抽屉里拿出技能培训班的课程表:“政府已经开了数控、汽修班,下个月还要加开电子维修课。
只要你们愿意接收,培训费用政府出,考核合格再上岗。
这样既解决了你们的用工缺口,又安置了职工,双赢的事。”
杨和玉盯着课程表,看到“特级技师授课”几个字道:“培训周期太长,华宇下个月就要进场改造,等不起。”
“不用等。”张扬立刻接话:“愿意去华宇的职工,这两周可以先去厂里跟岗学习,一边熟悉流程,一边参加培训。
两边不耽误。”
这话让杨和玉和段承志对视一眼。
跟岗学习既能解决企业的人手短缺,又能让职工提前适应,确实比单纯培训更实际。
杨和玉放下茶杯,身体前倾:“张市长,这个话题先不谈,说说收购价格吧。
总部给的上限是十九亿,纺织厂所有资产打包,包括闲置设备。”
段承志也补充:“电子厂十四亿,外债我们不承担。”
不得不说,大企业就是大企业,给的真不少,不是那两家皮包公司可比拟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