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
夕阳欲堕。
山色苍茫,河水涛涛。
金肃军(准格尔旗)城渡口。
五月的黄土高原依旧是黄褐色一片,只有少许绿意。
对岸的偏关渡口相差仿佛。
中世纪的中国,最重要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人口。
无论是农户还是牧户,都拼了命似的生孩子,农户们疯狂地扩展耕地,牧户们扩大牧群,加上砍伐树木作为燃料,到处都是一片光秃秃景象。
渡口两岸正端坐着两个人。
两个倔强的人。
金肃军这边的是一个三十左右的剽悍汉子,留着传统的蒙古发饰,中部头发剃掉,前有一撮刘海,两侧编成小辫,末端用细绳捆在一起,倒没有一般蒙古人那种大圆脸,国字脸,眉眼却还是细长的,不时从中闪出狠厉的光芒。
对岸的偏关渡口则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却披挂着重甲,中部头发全部剃掉了,两侧各留一根细长的辫子,虽然年幼,但那眼神阴冷凶悍,渡口之间约莫一里,但双方的目光都异常锐利,似乎都能将对方看的清清楚楚。
西岸那位自然是时下统领兀良哈部、大蒙古国成立后为数不多千夫长之一的速不台了,而对岸那位则是野狐岭之役后被俘的大金皇族子弟完颜陈和尚。
速不台何许人也,能在欧洲那种沼泽密布,森林纵横之地来去自如的名将岂能被律效忠的伎俩所骗,他带着援军抵达河清军后便俘获了好几个大辽侦骑,并探知了虚实。
得知对岸还有万骑等着他,一向战无不胜的速不台退却了,很快便将目光盯向了与金肃军一河之隔的偏关,只要拿下了偏关,便能从那里北上丰州,还能收到奇效,没准能反败为胜,一举收服丰州、东胜州!
至于在大金国土内行走是否便利则不是他考虑的,自从在野狐岭战役中以少数人马几乎全歼了大金倾尽全国之力出动的二十万五万精锐骑兵后,金军显然没有放在他们眼里。
何况时下的大金皇帝完颜永济一向为成吉思汗看不起。
统帅的行为会极大的影响部下,放在成吉思汗、速不台身上更是如此。
得知己方控制的三座浮桥不是被契丹人拆毁便是控制后,速不台很快就将目光盯向偏关显然是自然而然的事。
但他完全没有想到,对岸的金军将领竟然如此难缠!
按照他的情报,虽然偏关是边关重地,但由于土地贫瘠,由于黄河天险,加上边关还有长城护卫,关城只驻扎了一千五百步骑,其中骑兵只有五百,守将也只是一个年纪轻轻的世家子弟。
这样的人在速不台看来实在是不堪一击,便大大咧咧在渡口上架起了浮桥,然后一气运过去了三千骑!
这三千骑都是来自大兴安岭以东的兀良哈部,能够担任突前的部队,自然也是精锐,与他所料一样,搭建浮桥、过河时金人并没有理会,当时在他看来,金人显然是畏惧了,便也没有多想。
他哪里能想到,他这三千骑在花费了半日才渡过浮桥时,突然遭到对岸金人骑兵的袭击!
还只有五百骑!
过河的将领是他的弟弟忽鲁浑,同样也是兀良哈部骁将,还曾担任过成吉思汗的贴身侍卫,从军以来也是屡战屡胜,在速不台看来,只要这三千精骑顺利过了河,偏关的金军就只能望洋兴叹,哪能料想到这样的事?
一开始,忽鲁浑也是这样想的,在度过短暂的惊慌后,大部队立即稳住了阵势,并对完颜陈和尚的那五百骑展开了反击!
果然,只见双方稍一接触,完颜陈和尚的骑兵便退却了,快速朝着偏关城奔去,忽鲁浑大喜,为了一劳永逸,他紧追不舍,于是便来到了一个地方。
一个从渡口到偏关城途中最开阔的地方!
就在这里完颜陈和尚停了下来。
忽鲁浑一见不禁哑然失笑。
如果此人设有埋伏,那么就会利用狭窄地形方有胜算,来到这样的地方岂不是自讨苦吃?己方人马是对面的六倍,还是赫赫有名的蒙古精骑,正愁施展不开呢,可巧找到了一处能够大战的好地方。
一度,忽鲁浑还以为金人将领失心疯了,竟敢以五百骑直面三千蒙古骑兵!
再看时,只见这五百骑兵确实与众不同,清一色的重甲骑兵,不过这有什么,野狐岭之战中,铁浮图就有好几万,当时蒙古骑兵着甲者却是寥寥无几,还不是大败之?
区区五百重甲骑兵就敢与我在旷野里浪战?
唯一可虑者,这五百金骑清一色都是马槊,能在马上使用马槊的无一不是武艺高强的骑兵,但在野狐岭之役中,使用马槊的铁浮图也不在少数,想到这里,忽鲁浑只是略微犹豫了一下便迎了上去。
刚一接触,忽鲁浑便觉得有些不妙,此地虽然开阔,但也只能容纳千骑浪战,三千骑全部摆开依旧不行,而在之前马匹只能在狭窄的道路两骑并行,饶是如此,忽鲁浑也并没有想太多,他大手一挥便让前部五百骑先上。
双方都没有发射箭枝,但在近距离接触时,金军骑兵突然抛来大片的标枪!
霎时,冲在最前面的蒙古骑兵顿时倒下了一大片,但后面的骑兵没有受到影响,依旧死命往前冲,然后就与金骑对上了!
这样的地方,使用穿凿战术显然是不可能的,双方都是硬碰硬,也就是像步兵那样处在前面的拼命厮杀,战死后才将位置让给后面的,令忽鲁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对面的金骑异常骁勇,手中马槊似乎附在他们身上似的,一个照面就将突前的蒙古骑兵全部刺落马下!
此时速不台正骑马在对岸观战,他手中自然没有望远镜,不过他目光锐利,通过不断移动的旗号便知晓己方不利,一开始他还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过,此时的蒙古骑兵正是士气高涨之时,就算稍有小挫也绝对不会后退,蒙古骑兵擅长使用弯刀,份量可达三斤,担任先锋部队的往往都能使用双手弯刀,故此速不台认为对方不过是拼着一股锐气而已,战斗到最后获胜的显然还会是蒙古骑兵。
但事情的发展大出他的意料,不出半个时辰,突前的那五百骑就不见了!
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相差仿佛,到了最后连忽鲁浑也胆寒了,他扭转马头就往回跑,不过后面的完颜陈和尚依旧紧追不舍,并一直追到渡口!
于是,一场单方面的弓箭屠杀开始了,速不台这才看到对面的金骑使用的全部都是大弓,多半在一石力以上,乌沉沉的,拿在他们手中却是举重若轻,有些箭枝还飞到了对岸,速不台捡起来一看竟然都是破甲锥箭头!
在己方部队撤退时,速不台自然还可以增兵,但骑兵通过浮桥实在太慢,还得小心翼翼,一个不慎就会连人带马跌入大河,而且对岸的地形也有些促狭,就算过去了也只能挤在一起,己方的优势人马完全施展不开。
于是便放弃了,他想着,忽鲁浑这厮多少也能带回来一些人马吧。
最后忽鲁浑确实是回来了,但只带回来十几人!
还是步行回来的,显然是舍弃了马匹,仓皇从浮桥上逃回来的!
当然了,也有不少沿着渡口南北骑马跑了,但那显然只是少数,也就是说,
不到半日时间,对面的金骑以劣势人马大败了忽鲁浑的三千精锐蒙古骑兵!
这在蒙古骑兵崛起后显然是一个罕见的存在,算起来也就是在乞颜部征
讨蔑儿乞惕部时出现过,但那时双方的人马差不多,蔑儿乞惕人又是极度悍不畏死,成吉思汗也没有后来那样的声望,这才遭逢败绩。
他哪里会想到如日中天的蒙古骑兵,还是人数极为占优的蒙古骑兵竟会惨败于一支小股金骑之手!
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完颜陈和尚击败蒙古骑兵后既没有拆毁浮桥,也没有立即退去,而是在对岸来回奔驰,马槊上还插着一个个兀良哈勇士的头颅,这若是被成吉思汗知晓了,他这位兀良哈千夫长也做到头了。
他就是因为既骁勇善战,又稳重大度才会被成吉思汗留在嘉宁军司镇守后方,发生了这样的事他在后者心目中的地位必定一落千丈。
何况那三千骑都是来自兀良哈部的精锐,竟然全数丧生于对岸,这叫他怎地不又急又恨?
到了后来,双方便在两岸对峙起来,速不台完全不能释怀,不顾对岸射程极远的箭枝还在渡口高处坐了起来,而那位年轻的金骑将领也丝毫不让,同样找了一处高地端坐起来。
速不台身后还有七千骑,见此情形自然也是须发怒张,但面对着波涛汹涌的黄河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全部默默地站在速不台后面。
半晌,完颜陈和尚带着骑兵离去了,同样没有对浮桥下手,似乎打定了来多少吃掉多少的注意,这让蒙古骑兵更加愤懑。
终究是被成吉思汗留任后方通统管全局的大将,当西边的太阳只在黄土高原上露出小半个脑袋时,少速不台终于平复了心情。
“回城!”
回到金肃军城后,速不台陷入了沉思。
最后他终于打定了主意。
之前,接到警报后他并没有立即通知成吉思汗,在他看来,以他一万岭东蒙古精骑的实力就算不能击败律效忠,也能将其重创,届时就算不能夺回浮桥,也能从容再架设一座。
但在得知丰州、东胜州的术赤败绩以及汉军万户王珣投降后便打消了这个主意。
他决定出其不意拿下偏关,然后从边墙附近突袭律效忠部,哪会想到竟在一个小小的偏关遭逢大败?
“你,立即前往兴庆府,如实向大汗禀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