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位面
朱元璋蹲在军营伙房,看着士兵用树枝翻动烤焦的面饼,眉头紧锁:\"徐达,咱当年吃树皮都没这么费劲,就没个省柴又管饱的法子?\"刘伯温拾起半块黑面饼,翻开《农政全书》:\"陛下,书中记载'甑蒸五谷'之法,若改良炊具,或能事半功倍。\"
徐达用佩刀敲了敲铁锅:\"末将觉得可把行军锅改成双层,下层煮菜,上层蒸饭,一物两用。\"常遇春挠着头笑道:\"要不做个能背着走的灶台?咱们打完仗,架起来就能开饭!\"朱元璋思索片刻:\"就按这法子试制,先给先锋营用上,好用了推广全军。\"
永乐位面
朱棣翻阅着郑和带回的西洋食谱,指着蒸汽布丁的插图对工部大臣说:\"这'会冒仙气的点心'有趣,为何我大明做不出来?\"郑和展开航海日志:\"陛下,臣在西洋见人用密封铜锅蒸煮,或许可改良我朝蒸笼。\"
解缙推了推歪斜的眼镜,挥毫疾书:\"臣请作《炊具赋》!'铜甑吐雾惊寰宇,铁釜烹鲜耀九州'!\"姚广孝却提醒:\"器物革新当以节俭为本,可用沉船铜料铸锅。\"朱棣颔首:\"命工部研制'永乐蒸鼎',宫中宴席率先试用。\"
宣德位面
朱瞻基盯着凉透的蛐蛐食,撇着嘴对杨士奇说:\"每次赏玩,食物总凉得快,能不能做个保温的家伙?\"杨士奇翻阅典籍:\"《饮膳正要》记载'温食养脾',或许可仿造暖香箱制作'食盒暖炉'。\"
于谦进言:\"臣在地方见百姓用陶罐煨汤,彻夜不凉,值得借鉴。\"杨溥补充:\"若推广新式炊具,可减少柴火消耗,利国利民。\"朱瞻基拍手笑道:\"好!举办'天下炊具大赛',冠军赏百只极品蛐蛐,再让他给朕的御膳房定制神器!\"
嘉靖位面
朱厚熜手持道士进贡的\"九转金丹锅\",问严嵩:\"此锅炼丹可增药效?\"严嵩立刻谄媚:\"陛下圣德!龙虎山天师说,用此锅蒸煮药材,可凝天地灵气。\"
戚继光从蓟州送来急报:\"末将改良行军灶,以砖石垒砌曲道,省柴三成!\"胡宗宪呈上\"海鲜蒸锅\":\"东南渔民以此蒸煮鱼虾,鲜味尽锁。\"郑以伟抱着《礼记》痛哭:\"老祖宗哪见过这般奇巧炊具!此乃乱了饮食礼制!\"朱厚熜却下令:\"道观炼丹皆用新锅,朕要亲测药效。\"
隆庆位面
朱载坖咬着冷硬的干粮,把张居正拽到跟前:\"张先生,百姓吃饭如此不便,如何强国富民?\"张居正展开算盘:\"陛下,推行'炊具惠民法'!新式炉灶减税,老旧炊具回收再造;再设'烹饪专利',鼓励创新。\"
高拱提议:\"开放民间工坊,让匠人自由交易技术。\"王崇古笑道:\"俺答汗使团求购无烟灶,边贸又能添新项!\"朱载坖大笑:\"准了!朕要让大明的炊烟,都飘出富足的味道!\"
……
【春闱放榜日,京城贡院外人声鼎沸。寒门学子陈墨攥着皱巴巴的榜单,指节发白——自己通篇锦绣文章竟名落孙山,而富商之子王富的狗屁不通之作却高中二甲。他突然扯破衣衫,在贡院门前高呼:“科举不公,天道何在!”】
【此事迅速传入皇宫。朱由检将茶盏砸得粉碎:“三年一次的大比,关乎天下人才!着令刑部、都察院彻查,若有舞弊,满门抄斩!”】
【刑部大堂内,主考官刘大人浑身颤抖,官服已被冷汗浸透。】
【刑部尚书一拍惊堂木:“如实招来!谁给你天大的胆子篡改考卷?”】
【刘大人瘫倒在地:“是...是王员外送了黄金千两,说他家公子若能中举,保我官运亨通...”】
【都察院御史冷笑道:“哼!听说你还发明了‘墨卷替换术’?详细道来!”】
【原来,刘大人伙同誊录官,将寒门学子的墨卷(原始考卷)替换成富家子弟的。更离谱的是,他们用特殊药水消去原卷姓名,再伪造笔迹。】
【“好个偷天换日!”刑部尚书怒不可遏,“但如此精密,就不怕露馅?”】
【刘大人惨笑:“以往都是小修小补,这次...这次是猪油蒙了心...”】
【案件告破,数十人问斩,但余波未平。】
【朝堂上,内阁首辅捻着胡须:“陛下,科举乃国之根本,当如何杜绝此类乱象?”】
【礼部侍郎进言:“依臣之见,应恢复‘糊名法’,遮住考生姓名。”】
【吏部尚书却摇头反对:“糊名可防认笔迹,但考官若记住考生文风,仍有机可乘。”】
【正当众人争论不休时,新科探花林文远越众而出:“陛下,学生有一拙见。”】
【朱由检挑眉:“但说无妨。”】
【林文远展开图纸:“可制‘锁院誊录机’,将墨卷通过转轮传送,由多人同时誊抄,再用特制印章加密。如此一来,原卷与誊录卷分离,且无法追踪笔迹。”】
【西洋传教士汤若望补充道:“再辅以欧洲的‘随机分卷法’,考官拿到的卷子皆为随机分配,杜绝人情往来。”】
【经过三个月的试制,锁院誊录机在顺天府乡试试运行。】
【考生们排着队将墨卷放入机器,看着卷子消失在层层转轮中,啧啧称奇。】
【“这玩意儿真能防作弊?”有考生小声嘀咕。】
【监考官冷笑:“若有闪失,我等项上人头担保!”】
【然而,新制度刚推行就遭遇阻力。】
【“陛下!这机器耗费银钱无数,且需大量工匠维护,得不偿失!”保守派大臣联名上奏。】
【更有坊间谣言:“机器阅卷,岂不是让铜铁之器评判文章?有违圣人之道!”】
【朱由检召集群臣,将舞弊案卷宗狠狠摔在地上:“比起国库损耗,朕更在意万千学子的前程!若再有人阻挠,便是与天下读书人作对!”】
【风波渐平后,科举制度持续革新。】
【“大人,今年殿试启用‘透明阅卷房’,百姓可在墙外观看阅卷过程。”小太监禀报道。】
【朱由检满意地点头:“好!再设‘举报铜箱’,但凡发现舞弊,不论身份,查实后重赏!”】
【三年后的殿试,朱由检亲自监考。看着学子们在新式考棚奋笔疾书,看着锁院誊录机有条不紊地运转,他长舒一口气:“但愿这朗朗乾坤,不再有蒙尘之冤。”】
【科举新制推行半年,看似风平浪静的表象下,暗流汹涌。江南织造局李员外宴请诸位考官,席间推杯换盏间,他突然压低声音:“听说新的锁院誊录机,转轮齿轮处能做手脚?”】
【主考官王大人瞳孔微缩,筷子上的鱼肉“啪嗒”掉入碗中:“李兄慎言!陛下对舞弊零容忍……”】
【“只要在齿轮刻上暗纹,特定墨卷经过时便会留下记号。”李员外神秘一笑,从袖中掏出一叠银票,“犬子秋闱……还望多多关照。”】
【与此同时,京城街头出现了奇怪的传言。】
【“听说了吗?那锁院誊录机是西洋妖术!”算命先生敲着卦锣,“机器阅卷不认文章好坏,只认洋人刻的符文!”】
【围观百姓窃窃私语,卖豆腐的张老汉皱着眉头:“怪不得我家娃没中,敢情是被洋玩意儿害了!”】
【谣言很快传到朝堂。】
【“陛下!科举用西洋器物,有辱斯文!”御史大夫跪伏在地,额头磕得青砖作响,“自盘古开天辟地,哪有用铜铁评文章的道理?”】
【西洋传教士汤若望急忙出列:“此乃公正之器,与妖术无关!”】
【“住口!”礼部侍郎突然冷笑,“听说你私下教考生用西洋文法答题?这不是蛊惑人心是什么?”】
【朱由检揉着太阳穴,看着满朝争执,突然拍案:“明日,朕要在午门亲审科举革新利弊!所有大臣、考生、匠人,均可参与!”】
【午门广场上,人山人海。】
【“陛下!”寒门学子代表高举双手,“新制让我们这些无权无势的人,真正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可这机器根本看不懂文章好坏!”保守派老学究举着《四书》,“文章讲究气韵,机器能懂吗?”】
【工匠头目王铁牛推着一台小型誊录机上前:“诸位大人请看!这机器每道工序都可查验,若有舞弊,齿轮磨损、油墨痕迹都会留下证据!”】
【辩论正酣时,刑部突然押上几人。】
【“陛下!查获江南考官受贿,试图在誊录机齿轮上刻暗纹!”刑部尚书展开证物,“这是他们与李员外的书信!”】
【李员外瘫倒在地,哀嚎:“是我鬼迷心窍,可这法子也是被逼的!以前不都是这么操作的吗……”】
【朱由检面色铁青,环视众人:“看到了吗?不是新制有问题,而是人心存贪!若因噎废食,才是真正辜负天下学子!”】
【他转身对汤若望道:“即日起,公开誊录机制作图纸,让天下匠人共同监督改良!再设‘科举监督司’,由都察院、考生代表、民间士绅共同巡查。”】
【风波过后,科举制度再次升级。】
【“大人,这是新研发的‘墨卷防伪印’。”工匠展示着特制印章,“印泥加入荧光矿石,夜间验卷时,伪造者无所遁形!”】
【更有考生提议:“可否将优秀考卷刻成石碑,立于贡院之外,供天下人评判?”】
【朱由检欣然应允:“好!就让百姓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锦绣文章!”】
【秋闱当日,阳光洒在焕然一新的贡院。考生们怀揣着忐忑与希望步入考场,远处的誊录机房传来规律的齿轮转动声,与考生们的落笔声交织成曲。】
【科举监督司成立后,各地巡查如火如荼。山东巡按御史张谦在复查试卷时,竟发现某考官的侄子试卷中暗藏“北斗七星”符号。消息传回京城,朱由检拍案而起:“连巡查体系都敢渗透?彻查!”】
【刑部大牢内,涉案考官被铁链锁着,仍嘴硬狡辩:“不过是家族子弟间的记号,算不得舞弊!”】
【新晋监察御史林文远冷笑一声,甩出一叠卷宗:“你当我不知?这符号对应《千字文》页码,正是传递答案的暗号!”】
【此案牵连二十余人,朝野震动。朱由检趁机颁布《科举严律二十条》,将“串通机器舞弊”“伪造防伪印”等新罪列入律法,罚金翻倍,重者充军边疆。】
【然而,革新的阻力并未就此消散。】
【“陛下,科举监督司权力过大,恐成新的祸端!”内阁首辅拄着拐杖颤巍巍谏言,“民间甚至传言,监察御史能随意翻查考生私宅……”】
【街头巷尾,说书人也在添油加醋:“各位可知?现在连考生用什么墨、什么笔都要报备,这哪是考试,分明是查犯人!”】
【面对舆论压力,朱由检召集群臣、监察御史与百姓代表,在文华殿展开辩论。】
【“我等巡查皆有律法依据!”监察御史王猛拍案而起,“上月刚查获一起‘替考团伙’,若不是提前暗访,多少寒门学子要被顶替?”】
【老农却怯生生开口:“大人,我家娃去考试,被人翻了箱底,说要查作弊工具,被褥都被抖散了……”】
【林文远沉吟片刻:“或许可设立‘巡查许可制’,非重大嫌疑,不得随意搜查考生私人物品。”】
【最终,新规定出炉:监察御史巡查需持令牌,搜查私宅须三人以上同行并记录在案。同时,朝廷推出“考生申诉箱”,若认为监察不当,可直接向都察院递状。】
【这场风波意外催生了新职业。】
【“科举文书师,代拟合规考试用具清单!”南市口的书生举着招牌吆喝,“从墨锭材质到砚台尺寸,保您万无一失!”】
【更有精明商人推出“科举无忧箱”,内含经过官方认证的笔墨纸砚,甚至附赠《防舞弊自查手册》。】
【三年一度的殿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今年殿试,朕要现场命题,当场阅卷!”朱由检手持朱笔,目光扫过百名考生,“汤若望,启动你的‘速印机’!”】
【随着齿轮转动,考题被快速印制分发。考生们奋笔疾书时,一旁的“阅卷观摩席”上,百姓代表与官员们可实时观看阅卷流程。】
【“这篇文章见解独到!”布衣老者指着某份试卷,“若是以前,这样的好文章怕是要被埋没。”】
【放榜那日,中举者中有铁匠之子、渔夫之女。当他们披着红绸游街时,街边百姓自发鼓掌。酒楼里,说书人敲着醒木:“列位看官,这才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