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 第455章 标准化火器体系的破局之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5章 标准化火器体系的破局之战

【崇祯二十一年冬,辽东战场的寒风如刀割面,锦州城头的明军士兵蜷缩在冻裂的土墙后,怀中的火铳锈迹斑斑。一名老兵哆哆嗦嗦地往枪管里装填火药,却因弹丸与枪管尺寸不合,反复卡顿。城下,后金骑兵的马蹄声如闷雷滚过,扬起的雪雾中隐约可见黑色的甲胄。锦州守将赵率教的密报中写道:“昨夜试射,三成火铳哑火,士兵临阵慌乱,竟有将火铳当棍棒使用者……”朱由检在乾清宫内摔碎奏报旁的火铳模型,锋利的碎片扎进掌心,鲜血滴落在《武备志》泛黄的书页上。】

【早朝时分,奉天殿内烛火摇曳,金砖上结着薄霜。朱由检身着素色龙袍,腰间系着一条褪色的玉带,将三支不同规格的火铳“砰”地摔在龙案上,震得案头的铜鹤香炉险些翻倒:“诸位爱卿,看看这所谓的‘神机火器’!同一营的火铳,枪管长短相差三寸,弹丸大小不一,连火药配比都各不相同!这要是上了战场,是打仗还是闹着玩?”】

【内阁首辅洪承畴哈着白气,蟒袍下露出的棉裤角结着冰碴,他俯身拾起一支短柄火铳,声音微颤:“陛下,火器制造向来由各地作坊承办,工匠手艺参差不齐,且朝廷缺乏统一规制……”】

【“缺乏规制?”朱由检打断道,呵出的白雾在烛火前消散,“朕听说后金的火器营,每支火铳的枪管内径误差不超过米粒,故而能百步穿杨。而我大明呢?同一批火药,有的作坊造出来能炸穿城墙,有的却连鸟都打不中!”】

【刑部尚书乔允升缩着脖子插话,官帽上的玉坠轻轻晃动:“陛下,若推行火器标准化,需废掉各地作坊,另立官窑,不仅耗费巨大,还可能引发工匠骚乱……”】

【“耗费?”朱由检猛地扯开龙袍领口,露出里面打着补丁的粗布中衣,“朕的龙袍已经穿了三年,补丁摞补丁。可将士们呢?他们在辽东用生命换回来的疆土,竟要毁在这些破铜烂铁手里!工部侍郎,你且说说,可有良策?”】

【工部侍郎宋应星捧着《天工开物·火器》,迈着沉重的步伐出列,呵气在冻僵的指尖:“陛下,西洋诸国火器皆有统一规格,从枪管长度到弹丸重量,皆有精确刻度。若能制出标准铸模,统一火药配比与锻造工艺,我朝火器威力可提升数倍。只是……此过程需革新整个制造体系,涉及工匠、材料、工坊等诸多环节,阻力极大。”】

【“阻力再大,也大不过后金的铁骑!”朱由检解下腰间的玉珏,“当啷”一声拍在龙案上,“即日起成立‘神机监’,直属朕躬,总领天下火器制造。朕要看到,三年之内,大明所有火器皆如出一炉!宋爱卿,朕给你尚方宝剑,凡阻挠者,先斩后奏!”】

【神机监设在京城西郊的废铁厂,寒风卷起铁屑,在空中划出尖锐的弧线。工匠们围在朱由检绘制的标准化火铳图纸旁,跺脚驱寒。老铁匠陈阿锤用锤子敲了敲图纸,火星溅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枪管要精确到分?弹丸重量要过秤?这比给闺女缠脚还精细!老祖宗传了几百年的手艺,能这么改?”】

【年轻的铸模匠林小宝搓着冻红的手,凑到图纸前:“师傅,您看这铸模,要是用黄铜做个模子,让铁水往里一浇,是不是就能造出一样的枪管了?就像铜钱铸造那样,有母钱就能翻出子钱。”】

【传教士汤若望呵着气,在铁板上画着弹道轨迹,铁笔与铁板碰撞出清脆的声响:“火器威力不仅取决于火药,更需枪管内壁光滑如镜。西洋有‘镗床’之法,以畜力驱动旋转的镗刀,可将枪管磨得纤尘不染。但此等工艺,我朝工匠从未见过。”】

【首次试产在滴水成冰的腊月。工匠们按照图纸制出铜模,小心翼翼地将铁水倒入模腔。然而,当铸模冷却打开时,枪管表面布满气泡,弹丸更是塞不进去。朱由检踩着积雪赶到现场,抓起冰凉的铳管,眉毛上挂着白霜:“为何会这样?”】

【宋应星的胡子结着冰碴,声音发颤:“陛下,铁水冷却时收缩不均,且模子透气性不足,导致气泡残留。需在模子中预留收缩量,并开设排气孔。”】

【“给朕重新试!”朱由检的靴底在铁板上踩出冰屑,“朕不管用什么办法,十日之内,必须造出合格的枪管!再差,就用你们的手给朕磨枪管!”】

【第二次试产,工匠们在铜模中嵌入了竹制排气孔,并根据铁水冷却速度调整了模腔尺寸。然而,当火铳试射时,枪管突然炸裂,碎片划伤了一名士兵的脸颊。朝堂上,御史大夫郑三俊举着带裂纹的铳管,声色俱厉:“陛下!此等妖器耗费白银万两,却连基本的安全性都无法保证!不如恢复旧制,省下银钱多买些战马!”】

【“买马?”朱由检从龙案下抽出一支缴获的后金火铳,“你可知这铳子能打多远?五十步!而我们的火铳,三十步外就打不准!”他突然将火铳砸在郑三俊脚边,吓得后者连连后退,“再敢胡言乱语,朕就用这铳子给你醒醒脑!神机监继续研发,再有阻挠者,革职抄家!”】

【研发陷入绝境时,林小宝在铸造铜钱时突发灵感。他连夜跑到神机监,举着一枚“崇祯通宝”大喊:“陛下!铜钱能大小一致,是因为有母钱做模!咱们造火器,也该先制出‘母铳’,再用母铳翻制铸模,这样就能保证所有火器一模一样了!”】

【汤若望闻言,立即改良了镗床设计,将畜力驱动改为齿轮传动,使镗刀旋转更加均匀。三个月后,首批标准化火铳“神机一号”终于出炉:黝黑的枪管泛着冷光,每支火铳的长度、口径、弹丸重量分毫不差,连扳机的弧度和火门的位置都如出一辙。】

【试射当日,校场积雪被踩成泥泞。朱由检亲自点燃火铳,铅弹呼啸着穿透三十步外的铁甲,在雪地上溅起丈高的雪柱。“再来!”他甩动火铳,第二发铅弹竟从第一发的弹孔中穿过,引起围观士兵的阵阵惊呼。老工匠陈阿锤颤抖着抚摸铳管,老泪纵横:“这辈子没见过这么齐整的家伙……要是早有这玩意儿,我那在宁远战死的儿子……”】

【消息传回京城,满朝震惊。兵部尚书杨嗣昌捧着弹道测试报告,声音激动得发抖:“陛下!经实测,标准化火铳的射程提升至六十步,命中率从三成提升至八成!若全军换装,配合三段击战术,后金骑兵的冲锋将再无优势!”】

【户部尚书毕自严却面露难色,上前奏道:“陛下,更换全军火器需耗费白银百万两,且各地旧作坊需全部改造,所需工匠、材料难以计数……”】

【“就算卖了朕的龙袍,也得换!”朱由检扯开衣襟,露出补丁摞补丁的中衣,“将士们的命,比什么都重要!传朕旨意,从内帑和藩王禄米中挪用银两,优先保证神机监所需。”】

【民间反应却充满疑虑。各地火器作坊的老板们聚众请愿,跪在宫门前高呼:“陛下,我们世代靠手艺吃饭,这铜模子断了我们的生路啊!”更有谣言称:“标准化火器是妖法,会吸走工匠的魂灵,导致手艺失传。”】

【朱由检得知后,亲自前往火器作坊视察。他走进烟雾缭绕的工坊,拿起工匠们的旧工具,对一位正在打磨枪管的老师傅说:“老师傅,您的手艺的确精湛,但如今的战场,不是靠单打独斗就能赢的。”他指向墙上悬挂的“神机一号”,“这些火器能让更多士兵活着回家,能让更多母亲不再失去儿子,这才是最大的善举。”】

【他随后下令在神机监开设工匠学堂,聘请汤若望等专家授课,凡掌握标准化技术的工匠,可免除徭役并领取津贴。老匠师陈阿锤第一个报名,带着徒弟们搬进了神机监的青砖房:“跟着陛下干,总比让我那小孙子将来也死在战场上强。”】

【随着标准化火器的推广,明军战斗力迎来质的飞跃。崇祯二十二年的松锦大战中,装备“神机一号”的明军神机营首次以整齐的方阵亮相:前排士兵射击完毕后,迅速退至后排装填,后排士兵则立即补上射击,三轮齐射便形成密集的火力网,将后金骑兵的冲锋遏制在百步之外。后金大汗皇太极望着缴获的火铳,长叹道:“明人若早有此器,我族安能如此顺利入关?”】

【标准化火器的成功,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大明近代化的大门。】

【崇祯二十三年春,朱由检再次巡视神机监。此时的监内已不再是破旧的铁厂,而是一派繁忙的近代化工厂景象:流水线上,工匠们各司其职,有的操控镗床,有的校验弹丸,每个部件上都刻着唯一的编号;试验场上,新型的车载火炮正在试射,炮声震得远处的山峦嗡嗡作响。一名年轻工匠跑上前来,递上一支精致的燧发枪模型:“陛下,这是最新改良的‘神机三号’,采用了您建议的‘击锤发火’装置,雨天也能正常击发。”】

【朱由检抚摸着枪身的雕花,忽然想起刚即位时那些锈迹斑斑的火铳,以及那些在辽东战场上因武器落后而枉死的将士。远处,神机营的士兵正在操练,整齐的脚步声惊起一群麻雀,在春日的暖阳中振翅高飞。这场与火器的较劲,终于让大明的军工摆脱了“匠人随性而作”的局限,而那些刻在铜模上的精密刻度,正为古老的帝国刻画出走向近代化的清晰轨迹。正如《明史·神机志》所载:“帝之神机营,非独强兵之策,实乃开近代工业之先河也。”】

……

洪武位面

朱元璋握着标准化火铳的枪管,粗糙的拇指摩挲着刻在上面的“神机一号”字样,突然转头对徐达说:“把徐辉祖叫来,让这小子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火器!当年他在南京城头用的火铳,连土匪都打不死。”

刘伯温凑近观察镗床留下的镜面般膛线,抚须沉吟:“陛下,此器虽利,但需防工匠偷工减料。臣建议在每支火铳刻上工匠姓名,若有质量问题,连坐追责。”

徐达掂量着火铳的重量,咧嘴笑道:“俺的骑兵要是都配上这玩意儿,蒙古人的弯刀还没砍过来,就先被崩了门牙!”

常遇春拍着大腿哈哈大笑:“以后打仗不用冲在前头了!躲在后面放枪,还能多喝几壶酒!”

永乐位面

朱棣将标准化火铳往桌上一砸,震得《永乐大典》编纂进度表哗啦啦翻动:“郑和!把这火铳图纸抄二十份,给每艘宝船都配上!以后遇到番邦不开眼的,直接开铳打招呼!”

郑和单膝跪地,手按火铳发誓:“陛下,若宝船装备此器,西洋诸国敢有不服者,臣必以火铳教他们做人!”

解缙推了推被火药熏黑的眼镜,兴奋道:“臣建议在《大典》里专门增设‘火器篇’,把这标准化之法传于后世!”

姚广孝轻抚火铳上的梵文铭文,低声道:“陛下,火器戾气太重,需在铳身刻《般若心经》以镇杀劫。”

宣德位面

朱瞻基用火铳枪管挑起蛐蛐罐,对杨士奇挑眉:“杨爱卿,朕的‘将军’要是有这火铳的准头,早把隔壁的‘黑霸王’打趴下了!”

杨士奇扶着老花镜查看弹丸刻度,忧心地说:“陛下,这火铳虽好,但铅弹耗费巨大。臣建议用陶丸替代铅弹训练,战时再换真弹,可省七成铅料。”

于谦握着火铳爱不释手,主动请缨:“臣愿在宣府训练首支神机营!若鞑靼人敢来,定叫他们尝尝‘神机一号’的厉害!”

杨溥对着算盘直皱眉:“陛下,造十万支火铳需铅百万斤,这得熔多少铜钱啊……”

嘉靖位面

朱厚熜用火铳枪管拨弄着炼丹炉的炭火,对严嵩说:“严卿,让严世蕃把这火铳改成‘炼丹炉’,朕要在铳管里炼出长生不老药!”

严嵩弓着背赔笑:“陛下圣明。不过火器作坊需用童男童女祭炉,臣即刻去办……”

戚继光在蓟州城墙上来回踱步,突然停住:“末将请命,将神机营与狼筅兵、藤牌兵混编,定能克制倭寇的‘蝴蝶阵’!”

胡宗宪望着海防图冷笑:“有了这火铳,就算倭寇躲在龟壳里,也能给他们轰成渣!”

隆庆位面

朱载坖把玩着火铳的击锤,转头问张居正:“张先生,这玩意儿能卖多少钱?卖给蒙古人换战马如何?”

张居正展开《火器互市策》,沉稳道:“陛下,可设‘火器马市’,只卖火铳不卖弹药,既赚银子又保技术不外泄。”

高拱拍案而起:“哪个言官敢说‘火器伤和气’,就把他扔到蒙古人那里去!九边将士等着这玩意儿救命呢!”

王崇古从边关快马来信:“俺用十门火铳换了蒙古三部的良种马,他们还想拿公主换技术,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