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秦哀歌 > 第296章 依计行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罢,嬴政站起身来,在殿内来回踱步,脑海中仔细思考着具体的实施方案。

过了一会儿,他停下脚步,转身对秦臻说道:“就依先生所言,即刻筹备出兵与后续谈判事宜。

不过,此时正值冬季,粮草运输艰难,将士们在严寒中也极易冻伤、染病,行军作战多有不便。

待开春之后,气候转暖,而赵国又与匈奴周旋一整个冬季,国力必定疲惫不堪。我方军队能以逸待劳,胜算自然更大。”

“大王圣明!”

..........

与此同时,在赵偃府中,气氛异常凝重。

雕梁画栋间,烛火摇曳,将三人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

这些时日,赵偃、郭开与阿福,围坐在案几前,反复权衡利弊,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终于敲定了后续一系列行动计划。

此刻,郭开在一旁连连点头,不禁赞叹道:“阿福,你这计划看似简单,实则环环相扣,毫无破绽可寻。

只是,诸事知易行难,计划一旦付诸实践,还需格外小心谨慎行事,稍有差池,此前所有的谋划便会付诸东流,前功尽弃。”

阿福闻言,赶忙躬身施礼,谦逊地说道:“郭先生谬赞了,小人既然斗胆提出此计,自是反复斟酌,将种种可能都思量周全,有十足的把握。

接下来的关键,便是要让公子在这禁足期间,表面上继续装作安分守己,该读书时读书,该请安时请安,一言一行都不得有丝毫差错。

背地里却要按照计划暗中行事,以此来麻痹那些监视之人,切不可让他们察觉到一丝异样。”

赵偃本就对王位觊觎已久,此刻在一旁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激动。

他的眼神异常坚定,斩钉截铁地说道:“好,就依阿福所言。本公子蛰伏许久,这是最后的机会,无论如何,都绝不能让这王位从手中溜走。”

说罢,三人随即再次凑近案几,脑袋几乎贴在一起,继续低声商讨起计划实施的具体细节。

烛火跳动,映照着他们时而凝重、时而兴奋的面庞,屋内的气氛紧张而又充满期待。

..........

在赵偃府中,三人经过彻夜商讨,将计划的每一个环节都细细推敲,反复打磨,直至其精细入微,再无丝毫疏漏。

眼见天刚蒙蒙亮,阿福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准备踏上出门的行程。

临行之际,他神色凝重,目光依次扫过赵偃与郭开,郑重地说道:“公子,郭先生,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关乎成败,容不得半点闪失。

小人即刻便去联络各方,依照计划行事。”

赵偃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决绝,沉声道:“阿福,你此番前去,责任重大,务必小心谨慎,事事留意。若此番能一举成功,助本公子达成心愿,本公子定不会亏待于你。”

阿福深施一礼,而后转身,朝门外走去。

待阿福的身影消失在门外那熙熙攘攘的街道之中,赵偃与郭开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他们旋即开始在府中忙碌筹备起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每日破晓,晨曦初照,赵偃都会准时在庭院中诵读诗书,声音朗朗,路过的家丁们纷纷投来恭敬的目光。

而那些隐匿在暗处、肩负监视重任的眼线,也将这诵读之声听得清清楚楚。

在这宁静的庭院里,赵偃日复一日地展现着自己的勤勉好学。

待请安的时辰一到,赵偃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端坐在书房之中,神色凝重,而后全神贯注地撰写书信。每一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字里行间满是对赵王丹的尊崇与孝顺。

往日里那心底的张狂与勃勃野心,在这书信中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谦卑与顺从。

书信写就,他便唤来侍从,将其送至龙台宫,呈给赵王丹。

日复一日,赵偃坚持不懈地这般行事。

那些暗中监视他的人,起初还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不放过他的任何举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见赵偃每日皆是如此,诵读诗书、请安尽孝,生活平淡而规律,毫无异常之处。

渐渐地,警惕之心便松懈了下来,对他的监视也不再如往日那般严密。

郭开身为伴读,每日不离赵偃左右,明面上,郭开负责照料赵偃的日常学习起居,实则暗中肩负着传递消息的重任。

这一天,郭开像往常一样,借着出门采买笔墨的机会,悄悄离开了赵偃府。

他小心翼翼地穿梭在城中的大街小巷,避开那些可能的眼线,悄然前往城中各个联络点。

他先是七拐八拐,来到了城中一处不起眼的书肆前。

书肆内,顾客寥寥无几。

郭开佯装挑选书籍,目光却在不经意间扫向四周。

不一会儿,一个身形微胖的中年男子悄然走到他身旁,两人目光交汇,微微点头,随即走进了书肆后面的一间小屋内。

屋内,郭开与阿福安排的接头人正式碰面。

郭开装作挑选书籍,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时刻留意着周遭动静。

趁店主不注意,他微微侧身,不动声色地凑近接头人,压低声音说道:“公子一切安好,按既定计划行事,近日务必加快动作。”

接头人听闻,只是微微点头,动作极为隐蔽。

他从袖间悄然取出一张事先写满信息的布条,看似随意地翻找一本古籍,而后不着痕迹地将布条夹入其中,旋即把古籍放回书架,整个人仿若无事发生,继续在书肆中踱步。

郭开见状,不动声色地拿起那册古籍,付了钱,便匆匆离开了书肆。

他脚步匆忙却又竭力保持平稳,不敢有丝毫的停留,生怕一个不小心,便会引起旁人的怀疑,让这来之不易的情报功亏一篑。

回到赵偃府后,郭开谨慎地关好房门,从怀中掏出那本古籍,随后取出布条,双手呈递给赵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