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痞子毒士,太后直呼你好坏 > 第555章 张烈棣画下大饼,张明承欣然接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55章 张烈棣画下大饼,张明承欣然接受

张明承原本还大言不惭。

现在,却轮到他诚惶诚恐。

“话可不能乱讲。太后母仪天下,在圣上年幼时辅佐其登基。重用涂一乐,大奉可是开疆拓土、蒸蒸日上。”

“的确如此。”张烈棣长吁短叹:“圣上虽已亲政,可背后依然是太后掌权。开疆拓土?可那些国土都做了涂一乐的封地。”

“可毕竟,宗亲俸银翻了几倍。”

“唉,那一点点小钱,够干什么?不过是麻痹宗亲,用来堵嘴用的。”

张明承心中怒意升腾。

银子的确变多了些,可他依然需要拮据度日。

这绝不是他所想要宗亲的生活。

“散碎银两,他涂一乐是把宗亲当叫花子了。”

“谁说不是呢?”张烈棣长叹一口气:“唉,现在天下之人,只知道有太后、丰梅王。却不知道大奉的皇上姓张。”

“此话怎讲?”

“各国使团来朝,纷纷带来本国公主,欲要与大奉联姻。可是,都是要将公主嫁给涂一乐,无人考虑到当今圣上。”

“岂有此理!”

张烈棣继续拱火:

“涂一乐还挑三拣四,选了一位最貌美的夜弥公主,将其留在府中。”

“骇人听闻!太祖子孙竟然变成了摆设。”

“是啊,宗亲理应竭尽所能,去帮助圣上。现在,便有个千载难逢机会。”

“哦?快说说看,我可否帮上一二?”

张明承来了兴致。

若是宗亲有行动,他绝不想错过。

随之一同行事,定当能收获颇多。

至于社稷与否,他并不在乎。

张烈棣煞有其事,在房间内查看一番。

随后才小声道出:

“以宗亲身份,常驻京都城皇宫之中。常伴圣上左右,对抗妖后与奸臣。”

张明承只是听着,便觉得浑身发凉,不寒而栗。

这哪里是机会?

分明是要去送死!

“宗亲无实质官职,不可前往京都。这是祖训啊。”

“无妨,只要圣上下旨,并不算违背祖训。”

“常驻皇宫?亦是天大的笑话。”

“现有办法,可以实现。”

张明承思索片刻,随即煞有其事说道:

“无论是谁前去,都将是宗亲的盖世英雄。需要我做什么,定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明承兄大义。”张烈棣重重点头:“此人必然要学识渊博、见多识广,遇事能随机应变,有扭转乾坤之能。”

“不知是哪位?”

“正是明承兄你啊。”

张烈棣无比严肃,目光如炬。

张明承顿感呼吸困难,身体不由摇晃,如坠深渊。

“我何德何能,绝无这般才能。”

“不,明承兄在宗亲之中出类拔萃,无人能比。”张烈棣煞有其事:“一旦前往京都,将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张明承原本战战兢兢,绝不想再与其交谈此事。

当他听闻荣华富贵,便并不觉得那般害怕。

人生已经过去大半,留在定荣城,定然是碌碌无为。

若是前往京都,那定然是陡然而起。

张明承动了心,便想解开心中疑惑:

“不知,要如何能成事?”

“我得到消息,太后有不可告人秘密。只要提及此事,太后定然会言听计从。”

“是何秘密?”

“现在还不得而知。”张烈棣露出笑容:“可能,会是与圣上登基有关。”

张明承顿感一阵眩晕。

真若如此,那皇位将是名不正言不顺。

太后不想事情败露,定然会选择屈服。

张明承脑海之中,已经全无之前恐惧。

取而代之的,满是富贵奢靡生活。

“作为太祖子孙,为宗亲赴汤蹈火、保江山社稷,明承定当义不容辞。”

“好。明承兄大可放心,你离开之际,家人定当会妥善照看。”张烈棣举起茶碗:“以茶代酒。干!”

“干!”

二人再次一饮而尽。

张明承满脑憧憬,已全然放不下其他。

下午时分,城北一处不起眼民宅之中。

张烈棣与一众宗亲齐聚。

“各位打起万分精神,做好万全准备。多年谋划,宗亲将重归巅峰。”

“是!”

众人目光如炬,齐声回应。

“主公。”一名宗亲询问起来:“张明承刚愎自用、自命不凡。此次是否会坏了谋划?”

张烈棣微微一笑:

“他可是千挑万选之人,正因为他会坏事。但并非坏宗亲之事,而是坏外戚、权臣之事。待他将水搅浑,便是良机到来。”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同,可依然纷纷说道:

“主公谋划多年,却令外戚逐渐壮大。”

“哼,还有那涂一乐,咱们谋划诸多,却令他大权在握。”

“已有传言,涂一乐乃是当今大奉真正的皇帝。”

“还有呢,现有人传言,他贪图太后美色。”

“无论如何,太后与涂一乐,乃是最难对付。”

……

张烈棣不为所动,依然无比沉稳。

待众人各抒己见后,他方才缓缓开口:

“这些都是利于宗亲之事。太后、涂一乐权力越大,便更容易四处树敌。只可惜,他们二人并无实质奸情,否则将更为有利。”

“主公圣明。”

仍有人感觉不够稳妥,便纷纷询问起来:

“如若成就大事,定然需要军队支撑。”

“可涂一乐在军中威望颇高。”

“对啊,况且,韩氏一族对他死心塌地。”

“外戚武氏,亦在军中多有安插。”

“大奉的军队,短时间之内,断然无法插手。”

……

狭小简陋的房间内,一股压抑气氛笼罩。

张烈棣无比沉稳、面带一丝微笑。

他待众人全部讲完,这才幽幽说道:

“放心好了,军队之事本王早有安排。至于他们?威望越高,内斗将越发惨烈。”

众人闻言,无不安心。

鹬蚌相争,自然是更好收拾残局。

而张明承,便是一颗石子。

众人都在期盼,他能激起千层浪。

可对于事成之后的利益分割,众人皆知,绝不会有张明承的份。

三天后。

一则宗亲呈报的信件送入皇宫之中。

然而,并不是交由小皇帝,而是交由太后。

信件极为普通,只是简单封存。

太后阅读众多密报、信函之际,随意将其打开。

但只扫上一眼,便令太后大惊失色。

-我知晓太后与圣上之秘密,招我入朝为官。

而这署名张明承,太后全然没有任何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