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快穿】我做婆婆那些年 > 第340章 民国时期老好人婆婆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0章 民国时期老好人婆婆1

房子四面有三面是过道,从早上四五点到晚上十二点多都是人来人往的,真挺吵的。

大人的谩骂声,小孩儿的哭闹声,小贩的叫卖声,还有戏子的嬉笑声……

人世间的嬉笑怒骂组成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小世界。

一觉睡到天蒙蒙亮,云汐摸了摸额头,有点儿低烧,她起身去了茅房,入秋不影响茅房的恶臭,她迅速进了空间,吃了退烧药,再次处理了伤口,她才出来。

“谁?”

云汐扭头看向茅房外,好像有人影一闪而过。

“宿主,是房东家老头,想偷看你上茅房,被一只猫吓跑了。”

云汐皱眉,感觉好恶心,“这劳不斯的!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回到家,路过大儿子睡在屋檐下,鼾声如雷,也正常,这孩子天天往外跑找活儿干,找不到正经工作只能干体力活儿,自然累。

进屋找出原主的行李算了算,法币,关金劵和军用票,一共能买五百斤左右的大米,并不多,现在沪市主要用法币,其他的用的不多,得赶紧花出去,好在原主公爹是个踏实能干的,留下不少银圆和金银,老人家不信纸票,只信真金白银,如今看来老人家很有远见,乱世黄金,盛世珠宝,老人诚不欺我。

那些银圆和金银暂时不能动,是家里崛起的希望。

家里其实没什么粮食了,每天都是玉米糊糊,吃的人都要变成黄玉米了,这不,儿媳妇一早起来就熬玉米糊糊去了。

随着物价飞涨,吃菜都奢侈。

大孙子大刀扭扭捏捏的表示好几天拉不出来了。

“奶奶等下去买些水果和蔬菜,人不吃菜不能行。”云汐拍板道。

至于去野外捡柴火挖野菜,别想了,不说那些枪炮的危险,连本地人也抢不过,人家有经验,还抱团,在沪市生活一根针一根柴都要钱啊。

钱啊钱,从哪儿来?

“好耶,谢谢奶奶。”

多日来两个孩子难得露出了喜色,家里的压抑气氛缓解了很多。

“娘,真的买蔬菜啊?买韭菜呗,儿子想吃老家的韭菜盒子哩。”大儿子斧头说着掏出一块法币递过来。

这是大儿子三天挣的,算是运气好,赚够了一块钱。

云汐熟练接过揣兜里,“那就吃韭菜,多大点事。”

二刀转着小眼珠,“奶,我铅笔用完了。”

云汐一眼看出他的小算盘,语重心长的劝他,“先回来在地上练字,家里现在没条件给你们买文具,等过段时间家里找找工作再说吧。”

如今家里只有大儿子出去挣钱,还是不稳定的收入,这个家随时都有支离破碎的风险,先想办法搞钱吧。

原主本身是个老好人,一路上经常偶尔偷偷接济灾民,这个性格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关键是自己没得吃的时候却接济别人,就太拎不清了。

若是云汐没过来,这个家会在原主无底线的“做善事”中支离破碎。

“娘,您去买小米花了几块钱?”

这不,二儿媳试探着开口,看婆婆老毛病犯了没有。

云汐心梗了一下,原主把给孙女买小米的五块钱施舍了给一对儿苦命的兄妹,那兄妹无父无母的,是很可怜。

但是!钱家也可怜啊!

原本的时间线中,原主因为中弹加上没有买到小米,回来后钱给她治病,家里顾不上小孙女,二儿媳又没有奶,每天玉米糊糊喂着,小孙女吸收不了,饿死了……

“花了两块钱,还剩三块钱,你放心,我遇到好多乞讨的,都没搭理,自家要活不下去了,哪有银钱施舍别人。”

二儿媳松了一口气,不知道信了没有,没有再说什么。

“听你们奶奶的,先将就将就。”斧头愚孝,只会无条件支持老娘,闻言转移话题,在屋外喊道:“晚上回来吃韭菜盒子,好好读书。”

二刀失望的跟着哥哥走了。

覃氏叫覃小椒,寓意小脚,可惜她的脚长的又厚又大,并没有如愿。

没多久,小椒试探开口道:“娘,过几天我就出月子了,总是呆在家里不是个事儿,不赚钱这个冬天怎么过?”

“嗯,我也有思量,这事儿先不急,你先把身体养好,等下我去看看能不能买到便宜的鱼虾,回来熬汤喝。”

“娘,您身上的伤……”

小椒迟疑。

云汐摆摆手表示无碍,不出去怎么找机会吃药换绷带呢?

此时的沪市外面乱的一批,女人出去工作那真是朝不保夕,除非能进去租界,哎,在自家土地上要靠别人保护才安全,真是太讽刺了。

“宿主,你确定在这个时代一个老太太能赚到钱?”

“我说是搞钱,哪有说去赚钱了?经历过这么多时代,我早就对赚钱没有那么执着了。”

她有挂,不开挂不是浪费么。

云汐提着布袋出门,大儿子一个月能赚二十多块,连温饱线都够不着,在沪市底层人月收入要在三十块钱左右才能勉强维持生活,一百多块二百块算是中产了,但是随着物价上涨,普通人日子都不好过。

这也是为什么钱家三个月没吃蔬菜了,亲戚帮忙租的房子给垫付了三个月的租金,从这个月开始就要自己付房租了,一个月十块钱呢。

心头沉重,只喝了一碗玉米糊糊的云汐脚步不停往外走去,去菜市看了一圈,买了一把韭菜,一把小青菜,十颗鸡蛋,两斤杂鱼小虾,半斤瘦肉和两斤野橘子,只这些花了相当于法币十块钱,不过她给的另外两种钱,又去粮店买了一百斤玉米和五斤面粉,把那两种钱花完了。

原主是家庭妇女,力气大,很轻松背回了家,回到家腿部伤口又浸了血,疼得不行。

“鱼虾熬成汤晚饭喝,你给自己熬一个瘦肉鸡蛋汤补补,我去调馅儿,晚上吃韭菜鸡蛋馅儿盒子和海鲜汤。”云汐看了眼小孙女,黑黑瘦瘦小小的跟只小黑猫一样,还是得有奶喝才行。

“娘,一起吃吧,我怎好吃独食。”小椒懂事道:“这花了不少钱吧,还是省着点好。”

“你先补补吧,先把奶水下下来,不然小妮儿咋整?”云汐道:“至于挣钱,外面太不太平了,还是想办法进去租界再说工作的事儿。”

现在能做什么工作?没学历没技术的,顶多摆个摊子,还要应付大大小小的黑帮,遇到火拼跑的不够快只能枉死了,摆摊子也要交各种保护费,更别说女人独自去摆摊儿十分危险。

生活艰难啊,乱世中,自家过得连骆驼祥子都不如,人家起码能拉车赚钱,自家可没有黄包车。

小椒到最后也没有吃独食,两人吃光了一份瘦肉蒸鸡蛋,没有放盐,味道很清淡,很养胃。

晚上做了二十多个韭菜盒子,一顿全干光了,吃完一人喝一碗海鲜汤,太自在了,颇有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味道。

“奶奶,要是天天都吃这么好就好了。”大刀喟叹一声,躺在床上舒服的直哼哼。

说到这个,斧头有点难受,一个大男人养不起家人,今天出门没找到活儿,去扛包还被打了好几鞭子,好在不至于空手而归。

“娘,您说木头他还活着吗?”

难得的温馨时刻,小椒想起了丈夫,当时走散后一路打听一路往沪上赶,明明丈夫也知道目的地,可是三个月音信全无,她的心已经凉了。

云汐问了问系统,“老二还活着吗?”

系统:“活着呢,被宏军给救了,你那个木头儿子难得热血,加入了宏军进行抗战,写的信在路上了。”

云汐心里有数了,面上镇定道:“老二媳妇你放心,老二这是个有大运道的,肯定能活下来的,咱多去表姨家走动走动,说不定哪天就有信儿了。”

原主的表姨实际上是亲姨,说起来这其中涉及到长辈的一些丑事,老一辈的关系太乱,她也是长大后才弄清楚的,他的外婆生了自己母亲后,外婆的妹妹却一直没有开怀,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因为外婆和她妹妹长得像,那晚上外婆的妹夫认错了……

就这样,外婆十月怀胎生下自己的小姨,一生下来外公就想把孩子扔了,外婆的妹妹把小姨抱走养了不说,还偷来了婆家的一半染布方子给了自己外婆,自己外婆靠着方子才再次站稳脚跟,外公没再提过这事儿,只是带着外婆和自己母亲搬了家,陌生的地方没人知道他被戴了绿帽子。

至于这件事,原身没多想,云汐却阴谋论了,因为原主外婆的妹妹,也就是原主的姨婆一生不孕,这事儿很难说不是她策划的,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多年过去,无从追查。

原主母亲是招赘,生了原主和原主的两个弟弟,在鲁省生活,原主是远嫁到豫省的,原主小姨也是招赘,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她现在来投奔的表弟张胜德。

本来是想往鲁省逃的,后来听传闻那边情况也不好,便往沪市来了,小姨还健在,被表弟送去了香江养老,表弟的生意出了问题,香江应该是退路,人家安排的挺好的,比自家准备的周全。

自家到沪市时,娘家那边的信早几天到的,鲁省也受到了影响,娘家往鲁省东南迁了,第二封信是上个月到的,上面有娘家如今的详细地址,除了娘家,自己闺女也在,跟着爹娘一起迁的。

她这一辈子生了三儿两女,夭折一儿一女,留下大儿子二儿子和一个小闺女,大儿媳是生三孙女时羊水栓塞去世的,母女都没留下,小闺女跟着她回过一次娘家,和一个后生看对眼了,嫁到了自己娘家那边。

得知他们平安,信上还让原主一家过去,原主还没做决定,云汐想了想,其实等抗战胜利后在那边生活也不错的。

原主嫁的钱家是地主,娘家是染布的作坊,门当户对,娘家和小姨家做的一样的生意,区别是小姨家生意做的大,都做到沪市来了,娘家只开了两个染布工坊。

人不能不居安思危,自家这成分在七八十年代可不太好,要么去香江,要么低调种地或者做小买卖,当然在这之前要先把小鬼子赶出去才行,云汐已经想好了怎么帮助宏军。

当务之急是解决自家的住宿问题。

第二天一早,云汐找出藏起来的银圆去找表弟,想了想还是没碰自己的嫁妆,表弟家住在法租界,环境不知道好了多少,一路走来能明显感觉到,路面修的更平整,环境卫生,治安也好,和外面仿佛两个世界。

被人拦住盘问一番,才给放了进去,走了没多久,在一栋二层楼房前站定按响门铃,“表弟,弟妹,在家吗?我来看看你们。”